周志紅 嚴 謹(長沙醫學院護理學院,湖南 長沙 4003)
目前,國內外對患者自我管理的干預多采用單純提供信息的健康教育方式。有研究顯示〔1〕,以團體為基礎的健康教育項目效果更好。團體活動是為了吸引團體成員積極投入與參與,引發成員互動與成長而設計的有趣、活潑的體驗性學習方式〔2〕。本研究旨在探討團體活動對社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影響。
1.1 研究對象 2011年6月至2012年4月隨機抽取長沙市望月湖社區21例穩定期COPD患者為干預組,抽取桐梓坡社區20例穩定期COPD患者為對照組,干預結束后干預組為17例,對照組為20例。納入標準:①符合2007年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中的診斷標準:肺通氣功能測定1 s用力呼氣容積(FEV1)/用力肺活量(FVC)<70%,支氣管舒張試驗陰性;②小學及以上文化程度;③意識清楚,能正確表達自己的意愿;④均知情同意。剔除標準:①有精神異常及智力障礙者;②本人要求終止和極度不合作者;③嚴重認知功能障礙、神志不清、語言表達不清者;④合并嚴重并發癥和其他嚴重疾病者;⑤干預期間因病情急性發作入院者;⑥干預期間超過2次活動未參加者。兩組婚姻狀況、年齡、文化程度、COPD診斷年限、吸煙狀況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1.2 研究設計 向研究對象解釋研究目的、研究期限、研究內容、取得其知情同意后并簽字。對COPD患者進行個別訪談,了解他們自我管理水平狀況存在的問題,對團體活動的需要,咨詢呼吸科專家,編制《COPD自我管理知識手冊》。兩組都發放自我管理知識手冊,干預組1次/w,每次大約60 min的團體活動,共8 w。在第8周干預結束時及干預結束后6個月分別進行評估,并在干預結束后每個月2次電話隨訪,持續6個月。對照組只給予一般健康宣教,保持原有的生活習慣,但要在同一時間點與干預組進行同樣評估。

表1 干預組與對照組一般資料比較〔n(%)〕
1.3 研究工具 自制一般資料問卷:由研究者自行設計,用來收集患者的社會人口學資料,包括年齡、性別、婚姻、文化程度、經濟狀況、職業、醫療費支付方式、1年內住院次數,吸煙狀況、家庭人均月收入等。自我管理量表:采用張彩虹等〔3〕編制的COPD患者自我管理量表進行測評,該量表共51個條目,每個條目的得分范圍是1~5分,總分范圍是51~255分,分數越高,表示自我管理水平越高。分量表:①癥狀管理,8個條目,計分范圍8~40分;②日常生活管理,14個條目,1~70分;③情緒管理,12個條目,12~60分;④信息管理,8個條目,8~40分;⑤自我效能,9個條目,9~45分。該量表的分半信度和Cronbachα系數分別為0.90和0.92。
1.4 團體活動干預方案 共進行8次團體輔導活動。見表2。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t檢驗或χ2檢驗及方差分析。

表2 團體活動方案
干預前兩組得分無統計學差異(P>0.05),干預組在干預后即時及干預后6個月得分均高于對照組(P<0.001);干預組不同時間點自我管理總分及各維度得分有統計學差異(均P<0.01),對照組不同時間點自我管理各維度得分及總分無統計學差異(均P>0.05),見表3。
表3 干預前后兩組自我管理得分比較(±s)

表3 干預前后兩組自我管理得分比較(±s)
組別 n 干預前 干預后即時 干預后6個月 F值 P值自我管理總分對照組 20 137.35±14.776 130.40±13.149 129.75±9.049 1.889 0.165干預組 17 144.71±25.004 176.24±19.412 186.71±8.851 31.822 0.000 t/P值 1.065/0.297 11.963/0.000 19.307/0.000情緒管理對照組 20 35.70±4.354 35.40±3.515 33.25±3.242 2.514 0.094干預組 17 35.24±7.224 47.12±5.361 44.12±3.604 20.998 0.000 t/P值 0.232/0.819 7.430/0.000 9.570/0.000自我效能管理對照組 20 20.30±2.430 20.45±3.677 21.30±3.840 0.672 0.509干預組 17 21.35±6.123 34.94±4.776 32.76±2.796 43.845 0.000 t/P值 0.666/0.513 10.211/0.000 10.478/0.000癥狀管理對照組 20 14.35±5.373 13.45±3.284 14.80±2.745 1.123 0.336干預組 17 16.65±5.361 29.88±7.793 28.76±2.927 29.679 0.000 t/P值 1.297/0.203 8.104/0.000 14.880/0.000信息管理對照組 20 18.50±4.085 17.40±3.158 16.90±2.049 2.373 0.113干預組 17 20.00±5.397 26.41±4.154 24.41±2.671 15.993 0.000 t/P值 0.961/0.343 7.303/0.000 9.467/0.000日常生活管理對照組 20 45.60±4.297 43.70±4.473 43.50±4.968 1.772 0.187干預組 17 45.94±6.878 61.18±4.825 56.65±3.316 32.235 0.000 t/P值0.177/0.861 11.038/0.000 9.586/0.000
自我管理是一種管理治療、癥狀、生理和心理變化,對生活方式做出相應改變的能力〔4〕,它對慢性病患者有控制疾病作用,減少疾病的急性發作,促進患者健康和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5,6〕。團體活動時鼓勵成員開放自我、積極討論、相互交流、分享經驗、成員示范,激發成員大膽表達自己的內心的想法,相互給予支持、互相關心,形成和諧溫馨愉快的氣氛,增強患者加強自我管理的自信心。在干預前基線調查過程中發現,患者的運動鍛煉、呼吸鍛煉、氧療、藥物吸入等條目得分普遍偏低,有些患者病情已很重,活動受限非常明顯,但在緩解期卻從未進行家庭氧療,從未使用過吸入性藥物,從未進行呼吸鍛煉;有些患者縮唇腹式呼吸鍛煉和藥物吸入方法是錯誤的,甚至有些患者采用不符合要求的供氧裝置比如氧立得,此次團體活動設計包括氧療、呼吸鍛煉、運動鍛煉、藥物吸入等全面的健康知識講解,干預后反映氧療、呼吸鍛煉、運動鍛煉、藥物吸入依從性等條目得分明顯增加。總之,社區醫務人員可組織COPD患者以團體的形式舉行知識講解、知識搶答賽、團體分享、配對討論、成員示范、繞圈發言等各種活動,為他們搭建相互學習、互相幫助、相互交流、相互促進的平臺。在團體中樹立榜樣,讓患者在活動中通過與他人交流和對他人的觀察學習,提高自我管理及相關疾病知識和技能,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行為和意識,達到促進健康,控制病情的目的。
1 Moore JE,VonKorff M,Cherkin D,et al.A randomized trial of a cognitive-behavioral program for enhancing back pain self care in a primary care setting〔J〕.Pain,2000;88(2):145-53.
2 劉 勇.團體心理輔導與訓練〔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7:356-8.
3 張彩虹,何國平,李繼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管理量表的編制與考評〔J〕.中國全科醫學,2011;14(10):3219-23.
4 Barlow J,Wright C,Sheasby J,et al.Self-management approaches for people with chronic conditions:a review〔J〕.Pati Edu Counsel,2002;48:177-87.
5 Yawn BP,Thomashow B.Management of patients during and after exacerbation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the role of primary care physicians〔J〕.Int JGen Med,2011;4:665-76.
6 Anzueto A.Primary care management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to reduce exacerbations and their consequences〔J〕.Am J Med Sci,2010;340(4):3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