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小鈴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發揮基層黨組織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中的戰斗堡壘作用,努力把依法治國的各項工作任務落實到基層。
近年來,我省各級黨員干部注重通過多種途徑,帶頭提高自身的法律知識水平,不斷培養自身的法治意識、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的能力,黨組織在推進基層治理法治化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抓“關鍵少數”
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就是抓住了推進法治建設的“牛鼻子”。
今年初,南充市建立了《市委常委會議會前學法制度》,制度規定市委常委會議會前學法每月至少開展一次,每次學習時間不低于20分鐘,學習方式包括集中傳達、專題講座、以案釋法、咨詢解答、交流討論等5種形式,學習內容涵蓋憲法、法律、法規、規章、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及理論、中央及省領導關于法治建設的重要論述等方面。
雖然只有20分鐘時間,但今年以來南充市委常委會已集中學習了《憲法》《立法法》等國家法律,學習了關于“三嚴三實”等系列黨內規范性文件。
南充市依法治市辦的蔣鵬程科長介紹:“南充堅持常委會前要學法20分鐘,時間雖然不長,但是起到了非常好的帶頭示范作用。”
內修喚醒法治意識
一個人只有從內心深處真正認同、信仰法律,才會自覺守法用法,維護法律權威。我省多地把增強學習教育作為提高干部法律修養的重要途徑。
羅江縣針對客觀情況,精心設計載體,打出學習“組合拳”:編制一本常用法律法規知識讀本;編制一冊違法違規典型案例書籍;制作一批法律知識課件;開展一次法律進機關知識競賽;開展一次依法治縣辯論賽;開展一次法律知識進村(社區)入戶活動;創建一批法治機關示范點……分層分類、多措并舉、環環相扣,主旨明確,不斷提高干部職工的法律素養和依法行政的能力,全域樹立法律權威。
作為一項重要手段,羅江縣還把法律法規知識納入相關培訓課程,培訓后還要考試。“很多人都認為考試就是一個形式,都帶著教材和手機去,沒想到一到考場手機和書都被收走了,一人一張桌子,縣長巡考,縣委組織部長監考,簡直像高考一樣。”一名參加過考試的干部連稱“沒想到”。讓大家沒想到的還有,組織部第一時間通報了測試結果,組織部長“請”幾名不合格人員進行專門談話,并組織了補考。
外引借力提升
過去,法律顧問往往是政府的“座上賓”,但現在,黨組織里也有了這樣的法律參謀。
為了整合資源、推進優質法律顧問資源共享,今年,成都市委、成都市人大常委會、成都市政府、成都市政協采取聯合聘任法律顧問團成員的方式,使專業法律人員服務面更廣。據介紹,來自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知名高校的專家教授以及相關知名律師共計35人受聘,聘期兩年。35人的團隊,分別有金融、土地、會計等方面的專業人士,還有側重研究某一領域的知名律師,讓依法行政更加精細。
不僅是城市,法律顧問制度在農村全面“開花”,帶動起鄉村干部學法用法守法。
岳池縣近年來在全縣全面實施“一村一法律顧問”制度,動員執業律師、公證員及法律服務工作者進村入戶,簽訂《法律顧問聘任協議》,零距離提供法律服務,有效解決村干部對法律不熟的難題。
石埡鎮梨子園村位于廣高路沿線,良好的區位優勢吸引了一些外地業主前來洽談土地流轉,發展現代農業。對方拿來租賃合同時,村干部和村民心里都沒底。
石埡鎮司法所工作人員黃京被聘任為梨子園村法律顧問后,從法律的角度引導村民和村干部對合同進行審核,有了專業法律工作者具體指導和把關,村上的難題順利解決了。
據統計,今年以來,岳池縣全縣村(社區)法律顧問提供法律咨詢4800余人次,調解重大疑難糾紛30余件,處理涉法事務60余件,審查修訂合同200余份,在構建和諧、維護穩定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責任編輯:劉艷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