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紅
今年以來,瀘州市納溪區以實施“百名干部選派掛職計劃”為載體,從各行各業精挑細選100名干部人才上派下掛,全力打造“人才引擎”激發黨員干部干事創業,加快“產業基地、秀美納溪”的建設步伐。
原崗全脫產,安心鍛煉
“此次干部人才選派掛職是近年來納溪區規模最大的一次。納溪區除堅持開展日常的干部掛職到信訪維穩、招商引資、征地拆遷等重點崗位外,集中選派了66名干部人才掛職鍛煉。其中,外派市級部門和沿海發達地區13人,區內上掛下派53人,全部是40歲以下的年輕干部人才。”納溪區委組織部負責人介紹道。
今年,納溪區專門出臺的《年輕干部人才掛職管理辦法》規定,干部人才掛職鍛煉期間,不再履行原單位的工作職責,但其身份、級別、待遇按編制關系保持不變,實行“原單位工作全脫產”,讓干部人才能在掛職崗位安心工作、用心鍛煉。
納溪區委明確給掛職干部人才定目標、明職責、講紀律。據了解,到鎮村掛職的干部人才主要是協助基層開展工作,宣傳政策法律,帶去資金、技術和項目,培養服務基層群眾的能力和水平;上掛區級部門重點崗位的干部人才主要是熟悉機關辦事流程、培養依法行政意識、提高政策理論水平;外派掛職學習的干部人才主要是拓展思維、開闊眼界、學習先進管理經驗和帶回經濟技術信息。
缺額選派,需求對接
段學淵是納溪區畜牧局的一名年輕干部,區上充分考慮到個人的專業特長和所要掛職村的產業發展特點,把他下派到主要產業為茶葉和林下雞的護國鎮梅嶺村任黨支部副書記。
段學淵說:“基層是個鍛煉自己的大舞臺,同時群眾也渴望通過我們學到新技術。能把學到的農業技術直接應用到基層并服務群眾,是我一直以來的愿望。”
納溪區在掛職干部人才的選派中,堅持實行“缺額選派制”,通過廣泛調查、認真摸底,找準緊缺人員和緊缺崗位,有針對性地選派年輕干部掛職鍛煉培養,實現了需求對接。一方面重點針對區委實施的化工、酒業、竹紙、物流“四大產業”和城市建設、新農村建設、重點工程項目等重點工作中急需的人才和緊缺崗位,從基層一線選派一批熟悉專業、懂技術、會管理的干部到“緊缺崗位”掛職鍛煉,同時從“緊缺崗位”選派一批干部上掛和外派學習。
另一方面,納溪區重點針對重點項目實施地、邊遠地等鎮村,在解決社會管理、重點項目實施、經濟發展、班子建設等方面問題時出現干部緊缺的實際方面,從區級機關選派一大批干部充實到“緊缺崗位”掛職培養,協助工作,豐富基層工作經驗。通過推行“缺額選派制”,派出單位和掛職單位“雙方點菜”,實現了需求對接。
中途“召回”,優勝劣汰
納溪區城管局干部李長江掛職白節鎮團結村黨支部副書記,在充分了解村里的情況后,他心里有了底。
“區上對這次干部人才掛職考核管理相當嚴格,必須要全力以赴。雖然團結村地處偏遠,但村里有茶葉基地和新農村建設項目,只要發揮好自己在規劃設計方面的特長,肯吃苦,我相信一定能把工作干好。”李長江說。
納溪區委明確規定,干部人才掛職鍛煉時間分別為外派掛職學習3-6個月,區內掛職鍛煉1年。區上出臺了《干部人才掛職考核管理辦法》,嚴格考評考核,突出實績評估,建立完善定期匯報、定期述職、定期考核等一系列制度,對考核不合格、實績不突出、群眾意見大的,實行“中途召回制”,及時從掛職單位“召回”。
區委要求掛職干部人才弄明白“三個問題”,即參加掛職為什么、掛職期間做什么、掛職結束留什么?為此,區上和掛職干部人才派駐單位分別建立“掛職干部人才實績檔案”,推行績效管理和目標考核。對掛職干部人才在思想上、作風上、學習上、工作上等方面出現的問題,實行“告誡制”及時提醒、及時談心談話,幫助改進。對紀律松弛、作風渙散、工作不在狀態的,除實行及時“召回”外,還會及時將其清理出后備干部隊伍。對情節嚴重的,給予紀律處分。用鐵的紀律保證“百名干部人才選派掛職計劃”取得實效,提升全區干部人才隊伍的整體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