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精華
“三名村官真大膽,硬要瓜分補償款。欲壑難填搶著貪,妻離子散墜深淵……”2015年7月,武勝縣永勝鄉石朝門村周盛東等3名原村干部因貪污公款、收受賄賂、侵吞集體財產,被分別判處6年至12年不等刑期。
近年來,農村基層“小官巨腐”、“蠅貪”成群等問題愈演愈烈。究其根源,就在于村務公開制度建設嚴重滯后,致使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流于形式,不能通過有效的公開機制防范村干部腐敗。對此,武勝縣大力推行鄉(鎮)村(居)同步公開,真正做到讓群眾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接“地氣”的創舉
“當前,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群眾的民主意識、維權意識明顯增強,當家作主、參與管理的愿望也日益強烈。所以,我們緊接地氣、順勢而為,確定每季度首月25日為全縣定期公開日,在全市率先推行鄉(鎮)村(居)同步公開制度,用這一監督管理新舉措積極呼應廣大群眾新期待。”武勝縣委常委、縣紀委書記鄭機智表示。
據了解,該縣在546個村(居)活動室設置標準統一的村(居)務公開欄,科學劃分財務、民生事項、重點工程項目和其他公開事項4個欄目,及時公開群眾最關心關注的熱點焦點、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各種事項。重點對村級財務,低保、五保、救災救濟、各類補貼資金發放等民生事項,以及村上重大工程項目建設情況及時進行公開。
同時,在全縣31個鄉鎮的便民服務中心設置村(居)務同步公開欄,對轄區內所有村(居)相關事項予以全部公開,并通過LED電子顯示屏滾動播出。武勝縣要求,各村(居)將相關事項在本村(居)同步公開欄進行公開時,必須在1個工作日內,報鄉鎮紀委備案并及時將其在鄉鎮的同步公開欄內公開,以此對各村(居)實行倒逼,并主動接受監督。
治“心病”的良藥
“別說是手機了,就是錢包,我也會還給他。”不久前,龍庭鄉黨委書記劉俊在新牌坊村走訪時,不慎將手機掉在了路上。村里的留守婦女秦麗撿到后,得知是劉書記的,馬上給他送了過去。
提起秦麗,街坊四鄰幾乎沒有人不認識她。她可是前幾年村里有名的“刺頭”,經常為村里的一點小事,就跑去質詢村干部為何“藏著掖著”,懷疑村干部又在“撈好處”,還總去找鄉黨委政府的“麻煩”。自推行同步公開后,她卻再也沒有找過任何干部。“現在公開欄里,啥子都說得明明白白的,我還有什么不放心的呢?”多年的疑慮消除,她笑得格外爽朗。
“越不公開,議論就越多,誤解就越多。即使干部沒有違紀違規問題,權力不公開,操作不透明,一些群眾就難免會有猜疑,甚至個別人還會捕風捉影地造謠、上訪。”曾當過多年鄉鎮“一把手”的劉俊深有感觸。數據顯示,以前,龍庭鄉因村務公開產生的信訪占全鄉信訪總量的70%左右。推行同步公開后,信訪量同比下降83%,越級信訪量下降56%。
防“蒼蠅”的利器
“捂到整?沒得門!”雙星鄉工農村支書廖軍直言,以前村上的事務都是遮遮掩掩的,一些村干部就肆無忌憚地搞暗箱操作,村民的意見很大。比如,最讓大家爭議的農村低保政策,以前就有不少村干部以權謀私,“關系保”、“人情保”甚至“死人保”層出不窮,而一些真正的貧困戶卻不能享受到黨的惠民政策。
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武勝縣通過鄉(鎮)村(居)同步公開,及時把村級的所有事務向群眾全面公開,讓農村的每一分錢都用得清清楚楚,每一項決策群眾都明明白白。這樣,把知情權還給群眾,既能夠確保群眾的利益不被侵犯,還能讓群眾積極參與到對村級干部的監督工作上來,不但有利于農村的長期和諧穩定,更有利于農村的反腐倡廉建設。
“發生在群眾身邊的‘蒼蠅式腐敗案件,直接損害黨和政府形象,如任其蔓延,必然會消解老百姓對黨委政府的信任,腐蝕黨的執政根基。”鄭機智嚴肅表示。唯有找準最易“變味”、最易出現問題的公開環節,并逐步建立起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制約監督機制,才能從源頭上鏟除群眾身邊容易滋生“四風”和腐敗問題的土壤與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