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吉斌 王榮
2014年9月9日,是攀枝花市鹽邊縣中學原報賬員張耕源人生中最刻骨銘心的日子。這一天,鹽邊縣人民法院認定張耕源先后14次挪用公款共計436萬元(案發前已全部歸還)用于炒股,其行為已構成挪用公款罪,判處有期徒刑3年6個月,炒股營利5031元全部退繳。法槌落下,張耕源“癱”了,陣陣寒意透過心田,懊惱、悔恨伴隨而來……想到將來再也無法回到自己喜歡的三尺講臺,想到妻子、女兒和父母雙親,他禁不住潸然淚下。
沉迷股市 滑向深淵
張耕源作為土生土長的鹽邊人,1983年2月生,2006年大學畢業,并取得教師資格證書,當年8月被鹽邊縣中學聘用為特崗教師,2009年9月鹽邊縣人事局轉聘其為全額事業專業技術干部,2010年9月調入鹽邊縣中學財務處。縱覽張耕源的這一段人生之路,應該說是值得同齡人羨慕的。
然而,看著身邊的朋友和同學,或許能力還不如他,都在行情看漲的股市里賺得盆滿缽滿,住上了大房子,開上了小轎車,張耕源心里還是有落差。雖然年齡不大,但張耕源的發財欲望十分強烈,無奈手中沒有本錢,發財的美夢始終難圓。2010年9月,張耕源擔任鹽邊縣中學財務室報賬員后,見學校賬戶存在現金收支未及時入賬、清理對賬不及時等財務管理漏洞,遂產生挪用公款用于個人炒股從中牟利,爾后歸還的念頭。
2010年9月2日,新學期伊始,張耕源利用職務便利,第一次把手顫顫巍巍地伸向了學校資金。他將經手的向學生收取的部分學雜費、擇校費、保險費、住宿費等學校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機關代收代管資金15.2萬元直接轉入個人銀行賬戶,再轉入個人股票資金賬戶上,用于炒股活動。在挪用期間,張耕源一直心慌,害怕被人發現,但過了一段時間,一直安然無恙,無人過問,無人查看,無人對賬,他便有了僥幸心理。在這之后,張耕源就像發現了一座金礦,為了滿足不斷膨脹的私欲,一次又一次貪婪地把黑手伸向學校的資金。
從2010年9月起至2013年9月底,張耕源先后14次采用直接私自提取現金不入賬、多提現金少入賬,月初提備用金,月底入賬的手段挪用現金累計達到436萬元。
東窗事發 悔之晚矣
2013年10月,鹽邊縣審計局對鹽邊縣中學財務情況進行審計,審計組在審計期間發現鹽邊縣中學在財務管理上有一套內控制度、程序和規定,但不完善。財務印章沒有專人進行管理、賬目管理混亂、現金往來賬存在一些問題,這與張耕源有很大的關聯。審計組通過縣人民政府后通報了相關情況,并與鹽邊縣紀委監察局進行了銜接。
2014年1月,鹽邊縣紀委監察局聯合縣教育局立即組織人員按照縣委縣政府要求進行初核,掌握了大量較為詳細具體的證據。在證據面前,張耕源終于向鹽邊縣人民檢察院反貪局主動交代了自己的犯罪事實。
2014年2月28日,鹽邊縣檢察院反貪局對張耕源挪用公款罪一案立案偵查,同時對其刑事拘留。3月7日,對其取保候審。6月23日,鹽邊縣檢察院扣押了張耕源挪用公款炒股營利5031元。8月27日,鹽邊縣人民檢察院向鹽邊縣人民法院提起公訴。9月9日,鹽邊縣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了此案。11月7日,鹽邊縣人民法院下達刑事判決書,張耕源犯挪用公款罪,判處有期徒刑3年6個月,炒股營利5031元予以全部退繳。
剛過而立之年的張耕源過去是個向上、有為的青年,工作積極肯干,做事踏實認真,言語不多,深得學校領導和同事們的信任。他也曾有著一個完整而美好的家庭,這一切,曾使他感到自豪和高興。由于他參加工作早、社會經驗不足,對自己行為的性質和后果的嚴重性缺乏明確深刻的思考和認識,在社會上“吃穿講高檔、生活講排場、消費高水平”風氣的影響下,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嚴重錯位,脆弱的心理防線,稍有誘惑,就拜倒在金錢的腳下。正如張耕源所說:“金錢的誘惑使他感覺像抽大煙似的,不能自拔,越陷越深,以至于徹底成了金錢的俘虜,斷送了自己青春年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