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
建構主義理論指出,閱讀能力并不是知識的簡單累積,而是于原有的認知基礎上進一步的深化、突破與質(zhì)變。縱觀當前的語文課堂,師生多在具體的教材文本內(nèi)兜圈子,即使涉及一些課外閱讀,也不過是新瓶裝舊酒,為提升試卷分數(shù)而被動拓展,導致語文教學不但效率低下,且趣味全無。教學過程中,筆者以“生命本位”為課堂主體,汲取“互聯(lián)關系”理論,積極實踐立體化閱讀教學方式,拓寬了語文課堂新的視野。
一、喚起閱讀體驗,激活情感
閱讀中學語文課程標準,發(fā)現(xiàn)其中出現(xiàn)頻率最高的一個詞便是“體驗”。由于人生履歷、生活環(huán)境、時空阻隔等多個因素,現(xiàn)在的初中生很難完全體會教材文本中每一篇課文的情感世界,這便需要教師創(chuàng)新教法,或設置情景,或聯(lián)系生活,或運用電教媒體來喚起學生們的閱讀體驗,激活他們的深層情感。
教學八年級上冊《背影》這篇課文時,為了激活學生與作者、文本的強烈共鳴,筆者主要以以下幾種形式來喚起他們的閱讀體驗,達到了理想的教學效果。
1.播放歌曲。課堂伊始,筆者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了劉和剛、崔京浩、騰格爾的《父親》MV,柔和悠揚的旋律,感人至深的畫面,使得同學們?nèi)粵]有了平日里聽歌的興奮與熱烈,都沉浸在一種既定的氛圍當中,奠定了良好的課堂學習情感基調(diào)。
2.錄制視頻。在征得班里劉濤同學父親的同意后,我利用星期天親自拍攝了一段他在工地上干活的視頻。驕陽烈日下,他被繩子吊著,在18層高的樓房外墻做工,鏡頭里的他很渺小,但卻帶給班里學生強烈的心靈震撼。當他下到地面上,我給了一個特寫的面部鏡頭時,豆大的汗珠,縱橫的溝壑讓很多學生都眼含淚花。
3.講述故事。《背影》中的故事情節(jié)也不是什么生離死別、撼天動地的大事,卻于平常的小事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讀者。課堂上,我組織學生開始講述一下自己生活中父親留個自己的,印象深刻的某個瞬間,充分激活了他們的情感體驗。
客觀地說,《背景》很經(jīng)典,但教起來很難。這節(jié)課由于有了充分的體驗鋪墊,學生們很快便理解了文本字里行間所蘊含的情感,達到了理想的教學效果。
二、激發(fā)閱讀聯(lián)想,深度認知
從心理學角度來講,聯(lián)想即借助眼前的某一事物,結合其某點特征,過度到另一個相關的事物。運用到閱讀教學當中,聯(lián)想可以進一步打開學生閱讀學習的視野范圍,讓他們在相關的知識內(nèi)容與領域中了解得更全面,認識得更深刻。
以教學九年級上冊《桃花源記》為例,筆者在學習過程中和學生們一起了解了陶淵明的生平履歷、創(chuàng)作背景,以及那個民不聊生、連年混戰(zhàn)的東晉朝代。從“東晉十六國”這個名詞入手,學生們可以聯(lián)想到當時的朝代更迭該是多么頻繁,再穿插一些關于祖逖、拓跋燾,還有淝水之戰(zhàn)等名人典故、歷史事件,很好地激活了學生們的閱讀興趣。再說陶淵明這個人,他滿腹才華,空有一腔報國之志,但在當時那個黑暗、混亂的時代條件下,他是不可能拯救人民與國家于水火之中的,只能通過寫作來隱晦地流露自己的理想宏圖,還有對現(xiàn)實的抨擊與不滿。
就像于丹老師那樣與學生娓娓而談,學生們在一幅幅的歷史畫卷中悄然理解了陶淵明的進取與無奈,也便自然而然地理解了“世外桃源”對黑暗現(xiàn)實的不滿,對美好社會的追求,深化了他們的課堂認知與學習效率。即將下課的時候,還有一名學生談起,之所以現(xiàn)在《桃花源記》流傳甚廣,也與人們始終在追求美好生活的生命本質(zhì)息息相關,博得了教室里同學們的陣陣掌聲。
三、促使閱讀比較,縝密思維
眾所周知,語文是一門涉及聽說讀寫各方面知識的綜合性學科,內(nèi)容紛繁復雜。多年來,受應試教育思想影響,語文課堂存有反復練習、機械識記的不良影響,嚴重違背了語文學科的知識規(guī)律,削弱了初中生的學習興趣。在積極實施立體閱讀教學理念的過程中,筆者常促使閱讀比較,在升華學生縝密思維的同時,也走出了一派語文課堂新視野。
教學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時,筆者將《孔乙己》《范進中舉》兩篇課文結合起來開展了比較閱讀,就兩文人物的思想性格、命運結局、社會環(huán)境、主題思想等內(nèi)容進行了深入比較,達成了理想的課堂效果。多數(shù)學生認為,孔乙己和范進命運結局的不同,某種程度上也與他倆人的性格不無關系。孔乙己和范進雖然都是讀書人,但孔乙己自命清高,從骨子里看不起“短衣幫”,而范進則圓滑許多,中舉前既可以向胡屠戶“唯唯諾諾”,中舉后也還能和張鄉(xiāng)紳稱兄道弟,足見其城府之深,相信他居官后也可以在官場有所作為。
另外,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還有兩篇文章的主題思想都異曲同工,如出一轍。無論是“短衣幫”,還是“胡屠戶”“鄰里街坊”,他們都只能錦上添花,絕不會雪中送炭,這是兩位文學大師洞察社會所得出的一致看法。
新課程背景下,比較閱讀最大限度地凸顯了“以生為本”的課改理念,讓初中生在不斷地閱讀、辨析、歸納中優(yōu)化了自己的思維能力,提升了課堂教學效率。
總之,立體式閱讀以提升初中生的綜合能力為根本,屬于一種高屋建瓴、居高臨下的一種教學方式,在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綜合能力方面意義深遠,不容忽視。有效開展立體式閱讀,不僅可以拓寬學生語文學習視野,還能有效提升學習成績的基礎,讓素質(zhì)教育、應試教育相輔相成、并行不悖,走進課程改革的深水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