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嵬



如果告訴你很多傳統、充滿個性的單一純麥威士忌酒廠都隸屬于同一個大老板,而且和芝華士、尊尼獲加這些調和威士忌是同門兄弟,單一純麥愛好者們會詫異嗎?
威士忌的兩層格調
關于威士忌,你了解多少?如果當你想在北京、上海找個地方喝幾杯威士忌時,你至少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格調可選:第一,你可以去閃亮刺激的夜店來一瓶芝華士12年或者尊尼獲加金方,用一個方形威士忌杯,再加上幾塊令琥珀色液體更耀眼的冰塊。和朋友微笑干杯,此時你的形象一定從容得如某位好萊塢男影星。第二種選擇呢?去一家整面墻上擺滿上百種單一純麥威士忌的酒吧,在北京、上海還是有幾家這樣的酒吧存在的,雖然它們有的顯得過于“高級”,翻遍酒單找不到幾個中國字,但這些酒吧的確格調優雅,不同產區、不同風格、不同年份的各種優質單一純麥威士忌叫人流連忘返。在威士忌愛好者看來,調和威士忌與單一純麥威士忌象征著兩種涇渭分明的格調。
芝華士、尊尼獲加、百齡壇等谷物調和威士忌喂飽了全世界的夜店和超市,可是這些品牌本身其實沒有自己的酒廠。它們不斷收購世界各地的威士忌原酒(有麥芽威士忌,也有其他谷物釀造的威士忌),每年用這些原酒調配出自己經典口感的佳釀,所以它們幾乎能無限制地創造經典產品,最終用巨大的銷量支撐自己時尚、明快、充滿魅力的品牌形象。正因如此,谷物調和威士忌有時會被視作個性不足的快消品,而那些風格迥異的單一純麥威士忌則被認為更有品位。當你輕輕捏著郁金香酒杯,淺淺品一口艾雷島或者高地產區的單一麥芽酒時,你會被認為是一位真正懂得享受生活的人。不過,真實情況永遠比想象中復雜,這兩類威士忌的糾纏與互補其實已歷經了上百年。
系出同門
蘇格蘭艾雷島的拉加維林(LAGAVULIN)、卡爾里拉(CAOL ILA)、波特艾倫(PORT ELLEN)單一純麥威士忌被認為是全世界最頂級、最具個性的威士忌,任何人品嘗它們時無疑都會對流行于喧囂夜店的谷物調和威士忌嗤之以鼻。可有些事實可能是意想不到的,這三家酒廠連同另外二十多家散發著古老氣息的單一純麥小酒廠,其實和夜店、超市的王牌——尊尼獲加屬于同一個老板:帝亞吉歐集團。類似的情況還發生在芝華士身上,這個谷物調和威士忌的經典大咖其實也是亞伯樂(ABERLOUR)、朗摩恩(LONGMORN)、凱普多尼克(CAPERDONICH)等十多家蘇格蘭最具個性的單一純麥小酒廠的所有者。不僅如此,其實蘇格蘭三分之二的傳統單一純麥小酒廠都屬于某個擁有巨大銷量的調和威士忌集團。甚至于像人頭馬君度這樣的法國頂級干邑品牌旗下也擁有如布赫拉迪(BRUICHLADDICH)這樣的艾雷島翹楚。
是不是覺得有點被忽悠了?現實就是這樣,總是帶點詫異的小玩笑。當你已經認定了谷物調和威士忌與單一純麥威士忌屬于兩個世界、代表了高低立判的兩種格調時,卻發現它們其實出自同一個大老板,是不是有點感到個人品位被人玩弄于鼓掌之中?事實上你篤信的單一純麥品位也不是一以貫之的,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在威士忌的歷史上,單一純麥威士忌甚至曾一度面臨被淘汰的危險。
為什么要調和?
1869年,蘇格蘭著名酒商詹姆士·麥金利曾對一位皇家威士忌協會的成員說:“一個英格蘭人要捎點蘇格蘭威士忌回家,結果肯定是每次帶回去的酒的口味都不一樣?!倍敃r如果在倫敦的酒館里點一杯威士忌,那就要做好準備,因為你根本猜不到上來的酒是濃郁還是寡淡,是辛辣還是甘甜。之所以會這樣,因為釀造威士忌屬于農民的副業,農莊里不忙了,他們就拿多余的麥芽、玉米、小麥蒸餾幾桶酒,然后賣給雜貨店去銷售,于是不同產地、不同作坊、不同原料釀出的威士忌出現在雜貨店里,它們的口感完全不同。對于顧客來說,也就只能聽天由命了。
面對這種情況,雜貨鋪的銷售商們無疑想讓威士忌的品質更穩定。那些用純麥芽釀造的威士忌成本更高,口感也更濃烈辛辣,而那些用其他谷物釀造的威士忌成本低,口感溫和。于是一些聰明的銷售商為了沖淡威士忌的辛辣的口感,更為了降低成本,就開始將谷物威士忌與麥芽威士忌混合在一起,創造出一種成本更低、口感更平衡的威士忌。這就是調和威士忌誕生的歷程。
今天人人熟知的芝華士,最早就是一家雜貨商店“創造”出來的,主營白蘭地、威士忌、水果、干果、茶葉、火腿、干酪、蠟燭、雪茄……因為口碑好、信譽佳,最終生意越做越大。為了解決威士忌品質不穩定的問題,作為老板的芝華士兄弟開始自己將各種麥芽威士忌與便宜的谷物威士忌混合,讓威士忌的口感變得平衡、復雜,最終將調好的產品貼上自己的商標——格蘭迪(芝華士當年還是商店的大號,其調和威士忌品牌叫“格蘭迪”)。這樣他們就擁有了自己的調和威士忌品牌。后來隨著這家商店成為了維多利亞女王的生活用品供應商,其調和的“格蘭迪威士忌”便水漲船高地升格為“皇家格蘭迪威士忌”。
如今全球銷量首屈一指的尊尼獲加威士忌情況也差不多,最早時老板尊尼先生也是經營雜貨店的。他的兒子曾經在茶葉鋪當過一段時間的學徒,懂得如何將海運過來的各種優質的、發霉的、不同口味的茶葉混合銷售,而這門技藝很快被運用到了威士忌上。不同產地、口感的麥芽、谷物威士忌在尊尼先生的倉庫里被調和成醇厚精致口感的,最終在整個不列顛大受歡迎。類似的情況還出現在百齡壇、威雀等如今全球最著名的威士忌品牌身上,它們無一例外都源自一家雜貨店??傊?9世紀中葉,威士忌的品牌全都不是源自酒廠,而是來自這些將它們調和在一起出售的經銷商。
而對于那些富有的威士忌愛好者們,私人調和威士忌則是當時最有品位的事情。富人們在酒窖里會常年備著一大桶威士忌,事實上它由四五種不同風格的上等麥芽威士忌與谷物威士忌混合而成,待到喝掉四分之一時,主人就會加入自己認為適合的新威士忌。在當時,不論酒商還是私人,調和威士忌都遠比單一純麥威士忌顯得更有品位。正如1864年出版的作家查爾斯·托維的著作《不列顛及外國威士忌》里說的:“所有喝過威士忌的人,特別是蘇格蘭本地人,幾乎都一直認為調和威士忌是最為奇妙的。”
單一純麥的逆襲
從19世紀中期到20世紀末,谷物調和威士忌一直是品位與時尚的領導者。雖然這期間也有少數蘇格蘭高地產區的頑固分子在堅持單一麥芽威士忌的信念,但他們的日子一直舉步維艱。到20世紀中葉,蘇格蘭市場上只能找到高原騎士(HIGHLAND PARK)、麥卡倫(THE MACALLAN)、云頂(GENTING HIGHLANDS)、林克伍德(LINKWOOD)等為數不多的單一純麥威士忌。而且由于這些單一麥芽酒的產量很少,它們基本上只供應本地區市場。到20世紀70年代,單一純麥威士忌銷量還不足蘇格蘭威士忌總量的1%,這些單一麥芽酒類似于即將絕種的“鄉村私釀”。在當時,誰也不會想到幾十年后它們會在全球市場上超過谷物調和威士忌。
一般來說,20世紀70年代被認為是單一純麥威士忌逆襲的開端。第一個契機是美國經濟危機造成的市場疲軟,中產階級的消費乏力令谷物調和威士忌遭受重創。這令調和威士忌釀造商不得不減少原酒的采購。以如今的單一純麥巨頭麥卡倫為例,當時其大部分的產品都是供給釀造商來生產調和威士忌的,由于釀造商減少采購,麥卡倫就只能生產更多標著自己品牌的單一純麥威士忌。眾多單一純麥威士忌酒廠的品牌意識都是在那時覺醒的。恰在此時,人們對單一純麥威士忌的好感又在一點一點悄然提升。麥卡倫的主席喬治·哈賓森當年就曾在報告中寫道:“毋庸置疑,人們對單一純麥威士忌的興趣正在不斷增加,它的銷量必然提升?!敝劣谌藗優槭裁磿u漸青睞單一純麥酒?隨著后工業時代的來臨,當時所有的產品都在悄然向著個性化轉變,威士忌當然也不例外。到1985年,單一純麥威士忌的銷量占了到蘇格蘭威士忌總銷量的10%。
事態隨后的發展出奇地和諧,芝華士、尊尼獲加、百齡壇這些谷物調和威士忌巨頭并沒有和上升期的單一純麥威士忌發生戰爭(不明所以的普通消費者一直認為它們是勢同水火,其實并非如此)。調和威士忌巨頭們看到了商機,開始將自己控制的下游原酒廠重新包裝成傳統的單一純麥酒廠,如高原騎士、亞伯樂(ABERLOUR)等眾多經典品牌,它們都是從原酒廠轉型而成的經典品牌。更加能說明這種“和諧”現象的要數人頭馬君度集團在2012年8月買下布赫拉迪100%股權這件事。這座始創于1881年的酒莊以實現最純粹威士忌原液夢想為己任,而人頭馬君度集團在把其納入麾下后,也并沒有打算干擾它的“夢想”,反而為這個品牌充分發揮創新和不斷進步的精神提供了更大的空間。
當世界進入到全球化、并購化的時代,調和巨頭們又通過一系列并購案將眾多獨立的單一純麥酒廠收歸旗下,例如麥卡倫被愛丁頓集團收入囊中(愛丁頓是英國最熱銷的威雀調和威士忌的所有者)。最終,絕大多數個性斐然的單一純麥酒廠其實與那些大眾的調和威士忌都被一個老板操控在手中。但這些大集團、大老板卻非常理性,他們小心翼翼地保持著單一純麥威士忌的傳統與個性,提升著飲用者的格調,同時用谷物調和威士忌令全世界HIGH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