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晶波
蘇霍姆林斯基說:“愛學生就要了解學生,了解他們的性格、愛好、家庭,了解他們的精神世界。”在我所任教的八年七班,有一名文靜的女孩叫滿可欣。從七年級入學到上學期期末,她始終是認真學習、刻苦努力,成績也一直名列前茅。可是,這學期初她學習的積極性突然下降了許多,作業也沒有以前認真了。原以為是剛上八年級孩子不太適應,過一段時間就會好的。所以只是在作業本上和她交流,告訴她錯題的分析方法。但是期中考試,讓我看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原本每次數學成績都是110分左右的滿可欣,這次只打了95分。考試后的一個中午我和她進行了一次長談,我問她最近學習怎么了?她說,學習沒意思,生活也沒意思,什么都沒意思。原來孩子對學習甚至是生活失去了興趣。我知道形成這種狀況不是一天的事,轉變這種狀況也不是一天的事。后來,我通過和她的班主任王老師溝通了解到孩子的家境不是很好,她媽媽一個人帶她很不容易,爸爸酗酒成癮從來不管她。我想我們雖然改變不了她的家境,但是我們可以在學校為她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于是我找到了她們班一個活潑開朗,充滿自信的女孩王思雯,和她講了滿可欣的情況,她很愿意幫助滿可欣。這些天的數學課上,我努力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環節,將一些有趣的問題留給她,讓她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這期間班主任王老師也做了許多工作,在心理上對她進行輔導。一天午間休息的時候,我看到滿可欣和王思雯一起散步、聊天,看到了滿可欣臉上久違的笑容。我想不久的將來,我一定會看到熱愛生活、熱愛學習的滿可欣。
愛一名品學兼優的學生容易,愛一個不愛學習、不愛溝通的后進生,真的有些難。八年八班有一個叫劉廣洲的男孩子,七年級的時候不愛學習,上課老是溜號,不愛回答問題,做作業也不認真。每次和他交流,他都一言不發,問他話時,他只會搖頭。那時候的他,真的讓我很頭疼。后來了解到,劉廣洲也是單親家庭,由媽媽一個人帶他,也許是家庭變故的原因,形成了比較孤僻的性格。要想改變他的這種性格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于是課上我經常將一些簡單、有趣的問題留給他,讓他對學習產生信心和興趣。課下我經常和他談心,給他講不會的數學題。一個學期過去了,沒有什么明顯的效果。七年級下學期為了幫助他,班主任任娜老師將他的媽媽請到學校聽課。這段時間的數學課上,每次劉廣洲回答對一個問題,我都會表揚他、鼓勵他。課下有時間就和他還有他的媽媽交流學習數學的方法。又一個學期過去了,和他交流時,他不只是搖頭了,他也會簡短地發表自己的意見了。八年級開學了,劉廣洲有了很大的改變,數學課上我看到了他高高舉起的右手,看到了他燦爛的笑容,還有他認真完成的作業。那一刻,我很開心,我知道,他對待生活、對待學習的態度改變了。
經過這兩次事件之后,我有了一個新的認識,那就是:愛與責任是學生與老師之間心靈溝通的橋梁,是教學關系互動、和諧的保障。人的真誠是可以相互感受的,教師的真誠也是如此。只要在教學活動中,尊重信任學生、關心學生,無論成績好壞,多與學生們交流,多給學生們幫助,必然能夠創造出一個和諧、向上的互動教學氛圍,必然能夠讓他們走出自我評價的誤區,更加自信地面對學習、面對生活。
(作者單位:長春市第三十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