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統仁
摘 要:老師傳道授業解惑的場所就是課堂,初中的數學課堂上是不是有鮮活性決定著學生在數學課堂上能不能完全學會知識、能不能得到相應的發展。相關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很多的相關性建議和意見,但是這些建議里最重要的是能夠使得數學教學過程中的課堂鮮活性實現起來。本文將實踐和理論聯系起來,首先對課堂鮮活性的內涵進行了陳述,并研究和探索了實現課堂鮮活性的相關方法,最后深入分析了實現數學課堂鮮活性的教育價值。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堂;鮮活性
名言說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學生能不能學好數學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是不是對數學這門學科有興趣。因此,興趣在數學教學課堂上的重要性十分大。學生的求知欲望能夠從鮮活的數學課堂中激發出來,擁有一個和諧的教學氛圍對于老師和學生來說是十分有必要的,學生能夠從和諧有趣的氛圍中更好地學習和發散創新思維,老師也能夠從這種氛圍中更好地把知識傳授到學生身上。身居在一線的教師以及教育學家一直以來關注和研究的焦點之一就是怎么樣才能夠提升數學課堂上的教學質量,這對于學生能不能更好的學到有用的知識來說是十分有必要的。然而,現階段的初中數學課堂鮮活性的營造理論還有待充實和完善,還需要再深入的進行研究。
一、數學課堂鮮活性的內涵
數學教學的課堂中的真鮮活才是數學課堂鮮活性的真諦,這其中應該包括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以及鮮明生動的教學內容。學生在課堂中應該是真心的喜歡去學習,應該感受到學習是一種享受,老師在課堂中應該是樂教,把教學真正當作一種興趣。老師和學生溝通很大程度上需要利用課堂的鮮活性,只有教學氛圍活躍起來了,老師和學生才能真正的實現心與心的交流,才能夠把枯燥無趣的學習內容真正內化為學生自己的東西。而以往的課堂上,老師對于學生的感受關注度不夠,往往容易沉浸在自己的講解世界中,從而造成了學生容易上課開小差的現象發生,學生不愛提問,不愛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老師對學生了解知識的情況一無所知。
學生和老師間的平等對話是課程改革對教學課堂的要求,老師可以使用多種方式來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可以是多媒體,可以是小笑話,老師需要使得學生真正的從心里去參與,主動提出在課堂上不明白的問題,主動的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在學習中體會到快樂。要使得學生分析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得到加強,并不斷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夠使教學質量得到提高和發展。數學課堂的鮮活性不僅僅需要精神集中,還需要一個有趣的課堂。只有這樣才能夠使學生學的好、學的快,才能夠擁有快樂的心情和高度集中的學習精神,使得整個教學課堂充滿著對知識學習的興趣。
二、實現課堂鮮活性的策略和方法
1.利用多媒體或其他方式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
學習不應該是死板和嚴肅的,應該是輕松和愉悅的,只有在輕松愉悅的心情下學習才能夠更有效率的學習到知識。如果孩子在課堂學習中感受不到興趣,那怎么可能會更好的學習知識。課堂是學生獲得大部分知識的學習場所,因此保證課堂教學效果對于學生的學習來說是十分有必要的,死板枯燥的學習氛圍會使學生提不起學習興趣,老師要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
教學的效果其實是取決于學生和教師雙方的,教師對待教學的態度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老師在課堂上所表現的一舉一動都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肯定是更喜歡一個充滿活力和積極向以及尊重和關心學生的老師來教自己,肯定不會喜歡有氣無力的教師。所以,老師在教學時要有一種積極向上的態度和熱情飽滿的狀態,只有這樣才能夠使學生更好地學習知識,教師自己也能夠更開心的進行自己的教學任務。
2.聯系豐富的生活實際,實現初中數學課堂鮮活性
生活與學習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的區別度十分明顯。我們能夠在生活中肆無忌憚的大聲笑,但是在課堂上就要做到不茍言笑,硬逼著自己去學習枯燥乏味的知識。但是課程改革的要求就提到需要將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進行相互關聯。這就要求老師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從生活走進課堂。我們所接觸到的課程教材內容大都是枯燥無味的,并且具有極強的抽象性和簡化性。所以教師需要在課程教學中挖掘出課本中原有的發散性和趣味性問題,通過這些問題來吸引同學的學習興趣,進而使他們提出問題并通過自己的努力去解決問題。
三、初中數學課堂鮮活性的教育價值
學生進行數學知識創新和學習的場所就是數學課堂,而學生對知識的總結和升華是需要課堂鮮活性的,在開心和快樂中完成對知識的反思并內化為自己的知識。教學過程不僅僅是老師向學生傳授知識的過程,更是師生間溝通交流的過程,其實從某種角度來看,知識是師生關系確立的基礎,但是不管是渴望獲取知識的學生還是傳道授業解惑的老師,他們都離不開情感的交流,老師在進行知識傳授時,要自然而然的把情感帶入到教程中去,學生才能夠感受到老師的情感,才會更愿意接近老師,從而創造一個愉快和諧的師生關系。因此,這對于數學的課堂教學來說是很有必要的。
參考文獻:
[1]玉保才.淺談如何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J].空中英語教室(新教師教學),2010.
[2]肖川.教育的理想與信念[M].長沙:岳麓書社,2002.
[3]樊寧.多為數學課堂加點“糖”[J].小學教學參考,2005.
[4]甘紀雄,夏祖瑞.誰來改造我們的課堂——中小學課堂教學的反思與重建[N].中國教育報,2005.
(作者單位:江西省贛州市贛縣韓坊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