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亮 鄧宇波 馮蓬
摘 要:環境監測,指的是我國相關環境監測部門使用某些專業技術對于影響環境質量的因素進行數據監測,記錄代表值,衡量環境質量是否達標,是否達到了污染程度,并根據這些數據預測環境變化趨勢的科學活動。環境監測是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產生效用的重要依據之一,它不僅為環境影響評價提供了科學具體的數據支持,其體系的健全和規范更為完善中國現階段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積累了豐富的數據資料和實踐理論。該文從環境監測與環境影響評價之間的關系出發,淺析了環境監測對于完善環境影響評價體系的重要意義,并從健全環境監測體系角度論述了兩者互為推動力的關系,進一步闡明了環境監測在環境影響評價中的重要性。
關鍵詞:環境監測 環境影響評價 重要性
中圖分類號:X8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3(c)-0107-01
沒有環境監測的數據支持在前,環境影響評價體系根本無從建立。因此,環境影響評價制度要發揮效用,實現降低風險、預測的作用,需要在早期就把握好環境監測的力度,確保數據的真實性、科學性和指導性。進一步提高環境監測的水平,健全整個體系,對于在數據支持、理論研究和實踐探討各方面完善環境影響評價制度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 環境監測與環境影響評價之間的關系
環境監測,顧名思義指的是我國相關環境監測部門使用某些專業技術對于影響環境質量的因素進行數據監測,記錄代表值,衡量環境質量是否達標,是否達到了污染程度,并根據這些數據預測環境變化趨勢的活動。
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則是針對一些城市規劃、建設項目對于周圍環境有可能造成的影響進行數據分析和評估。根據評估,有關部門能有效及時地進行預防,從而減輕它們對于環境的不良影響,制定對環境有利的相關措施,并且從項目實施開始便進行跟蹤監測。如果評估表明有些規劃或項目有可能對環境造成毀滅性傷害,或者不良影響較大,相關部門可叫停或整改這些項目。
環境監測是環境影響評價的數據支持者,強大的數據分析為其評估過程提供了科學而詳細的數據。可以說,環境影響評價是基于對環境質量現狀的監測來進行的,它們之間的關系密不可分,前者是后者運作的基礎,后者是促進前者發展進步的動力。
2 健全環境監測體系對于合理提升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效用的重要性
2.1 規范環境監測體系,完善環境影響評價參與主體
一般來說,環境影響評價參與主體的素質高低會影響到評價工作的整體質量和水平。為了保障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高質和高效,在司法監督之外引入公眾監督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這可以更合理地提高監督的公正性。美國在引入公共權力監督主管機構方面就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如果公眾權利認為主管機構的某些行為違法,法院可以及時介入,對受到質疑的主管機構的進行審查,實現司法監督。我國其實也可以效仿這樣的方法,以環境監測機制為切入點,引入公眾監督程序,使得環境監測不僅是環境部門的職責,也是公眾可以履行的權利。因為環境監測不但需要專業技術,更需要工作人員具有高度的責任心。我們有理由相信,一旦讓普通公眾具有發言權,定期定量將某些數據公開,環境監測人員會更加務實、勤奮,利用專業知識獲取最真實的數據資料。
如此,從監督機制上規范環境監測體系,既能夠鼓勵工作人員提供更多的技術支持和信息數據,還能夠完善環境影響評價參與主體。在具體實施上,我國可以在建立環評專家庫的基礎上,提高其它相關學科專家的占有率。在環境法學家占有率小的前提下,鼓勵有關各學科專家都參與進來。
2.2 提高監測數據的可靠性,提高預測能力
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對于實現我國經濟和環境可持續性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它的出現使得我國環境治理從“末端治理”走向“源頭治理”不再是一句空話。那么,“源頭治理”要依賴哪些因素才能實現呢?環境監測所提供的第一手數據,是讓我們提前發現源頭問題的重要依據。追根究底,環境影響評價所希望達成的目的,正是從源頭上控制環境問題,阻止人們對于環境造成不良影響,限制人們對于自然資源進行不合理的開發、利用。然而現階段,我國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并沒有展露出突出的成效,深挖原因,環境監測的力度不夠,監測數據的薄弱,都降低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的有效性。
要想充分發揮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的作用,這要求我們更快地提高環境監測的力度,從各個環節保證數據的可靠性、真實性和科學性。我們既要對項目所在地現在的環境進行監測,也要對過去的環境進行數據查找,對比歷史數據,記錄下來這些數值。因為人類活動具有持續性的特點,僅僅對現有環境數據進行分析,或許看不出來問題,但一旦對比歷史數據,我們就會發現某些人類活動早就對環境造成了不良影響。只有全方位的監測,我們才有可能提供最具有指導性的數據,健全環境監測系統,在程序、內容和方法上符合現實要求。而這些數據將指引大家順利完成環境影響評價的每個步驟,做出最科學和具有前瞻性的預測。
3 細化環境監測步驟,保障環境影響評論機制的系統化、科學化
加強環境監測的各環節的掌控,能從根本上確保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相關法律法規的實施。
3.1 強化對環境監測各環節的監管
我國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的相關法律法規還不夠健全,許多環節存在著和實際脫鉤的問題。要改進這一點,可以從加強環境監測的各環節的掌控著手,一方面改變我國過去質量控制指標體系研究滯后的弱點;一方面努力開展環境監測技術研究,針對不同領域和對象,在監測方法、監測對象的質量類別、監測因子和質量控制手段方面實現全方位掌控,盡快在不同的監測環節完善質量控制指標體系,從而加快質量控制評價機制的建立。
3.2 多樣化的處理方法和監測手段
環境監測人員還要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理論常識,面對不同的監測對象和監測領域,施行不同的監測方法和手段,以不同的技術條件展開質量控制活動,改變以往質量控制指標過于籠統的狹隘思想。根據不同的情況,要允許存在不同層次的質量控制指標。對于數理統計方法,環境監測部門可以加強日常學習,要求每一位工作人員知道如何具體地應用和實現質量控制,讓每一份數據都具有科學性的說服力。不要迷信標準樣品定值,要勇于創新提出新的監測方法,涉及到公眾權益的部分數據要敢于發布,從真正意義上提升監測數據的公信力。如此,數據變得透明、可靠,具有公信力,經得起科學檢驗,我國才能夠從根本上保證環境影響評價的相關法律法規發揮了對應的作用。
4 結語
從長遠來看,環境監測之于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具有現實意義的推動作用,這種推動是以詳盡的科學數據為基礎,以健全我國目前的環境監測體制為目標來實現的。盡管徹底實現它還需要一段時間,但只要掌握了科學手段,持之以恒,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在其良性影響下,必然會煥發堅強而耀眼的生命力。
參考文獻
[1] 夏新.淺談強化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建設[J].環境監測管理與技術,2012(1):1-4.
[2] 馬曉曉,方土,王中偉,等.我國環境監測現狀分析及發展對策[J].環境科技,2010(S2):132-135.
[3] 黃野.環境監測數據管理系統開發與實現[D].成都:電子科技大學,2013.
[4] 李國剛,萬本太.中國環境監測科技發展需求分析[J].中國環境監測,2004(6):5-8.
[5] 劉暢.從環評對象看我國《環境影響評價法》的完善[D].青島:中國海洋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