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云
共享是人類處理資源約束、加強社會聯系而必然產生的社會經濟行為。有了人類,就有了共享。但有了移動互聯網,才有了共享經濟。
在國外,互聯網催生的P2P租賃式“共享經濟”已經逐漸形成規模。伴隨著共享服務網站、智能手機、社交網站和在線支付等互聯網業務的發展,人們在“共享經濟”模式下,Airbnb使人們主動請陌生人住進自己家里; Flightcar讓人們把閑置在機場的汽車給他人使用;而Uber、Lyft等讓人們愿意把私家車變成出租車使用。
源于硅谷
談論互聯網催生的共享經濟,必然要提及它的發明者——信息時代的全球創新中心“硅谷”。
硅谷的共享經濟通常指利用移動互聯網技術將閑置或未充分使用的資源,比如時間、空間、物體等就近向需求者提供及時服務,互聯網平臺對供需進行資源組織和調度管理,形成事實上的產品品牌,在法律意義上則以平臺上的服務供應方個人以獨立承包商身份向需求方提供服務,平臺收取服務傭金。按照一些評論人士和企業宣傳說法,共享經濟也稱為合作消費2C(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有所謂的3P特征(People、Planet、Profit),簡而言之即指,不僅能為需求者提供更好的服務(People),又能通過共享的形式節省地球上的資源(Planet),還能為企業與獨立承包商們掙得了可觀的利潤(Profit),實現了3P的完美統一。
典型代表
共享經濟的典型代表包括Uber(提供約租用車服務)、Airbnb(提供家庭旅店服務)、Taskrabbit(提供跑腿等個人勞務服務)等。根據美國的一些媒體統計,目前美國類似初創企業超過30多家,這些企業既沒有多少資產,也沒有多少員工,主要資產就是一款App軟件。各類風險資本對該類企業青睞有加,Airbnb 估值高達200億美元,Uber估值更是高達410億美元(而美國全國出租車市場規模僅110億美元),發展之快、估值之高確實令傳統企業難以抗衡。
Airbnb 2008年8月在硅谷創立,公司名稱是“Air bed and breakfast”(氣墊床和早餐)的縮寫,從名字上就可以看出Airbnb來源于自上世紀60年代在西方開始流行的BnB,確實不是什么新創意。但同Uber一樣,Airbnb利用移動互聯網技術,并借助移動社交工具(Facebook、Linkedin、twitter等),將這種傳統共享、社交、互助性做法徹底商業化和便利化,主要盈利模式就是從出租人與租客交易中抽取傭金(傭金比例根據交易額介于6%- 12%。此外Airbnb 還向出租人收取 3% 資金清算費用)。
Airbnb的客人選擇房間后一切都通過網上付費。但他們的房間并不是由連鎖酒店提供,而是來自私人提供。房東和租客通過Airbnb建立聯系。自2008年公司成立以來,已經有超過400萬人使用了這項服務,僅2012年就有250萬人。這是全新的、規模巨大的“共享經濟”的最典型范例,人們通過此類服務,可以直接在互聯網上相互之間租床、租車、租船,以及其他資產。
Airbnb最大的殺手锏之一是其價格,以舊金山為例,酒店客房平均價格約230美元,而Airbnb平均價格則低于100美元,其誘惑力是顯然的。更重要的是,按照Airbnb的說法,Airbnb提供的是一種“社交性的旅游服務”,可使外來旅客更好地了解本地人的生活和文化(據稱89%的租客希望體驗本地人生活),本地化的旅游體驗使城市變得更有吸引力。有數據為證,按照Airbnb的研究,使用Airbnb服務的游客在當地逗留時間明顯長于普通酒店旅客。對于一些房主來說,經濟上的好處當然是最有吸引力的,47%的房主因為網絡短租幫助其償還房貸或房租,甚至使其免于失去房屋。
Airbnb以驚人的速度在全世界擴展, 2011年增長率甚至高達800%!目前,已經在全世界192個國家約33000個城市提供總計達80萬個登記客房資源。而可以比較的是,傳統的希爾頓酒店集團是全球最大及網絡分布最廣的專業酒店管理集團之一,在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經營著超過4100家酒店,其客房總數僅約68萬間,估值約270億美元。但在全球傳統酒店集團排名表里,就客房規模而言,Airbnb已是行業第一;估值也已是行業第三;即便是論平均客房估值,Airbnb也已超過眾多重資產公司,如法國雅高、溫德姆、洲際國際等著名酒店集團都被其甩落身后了。
只要給錢,我的就是你的
就像eBay使得所有人都成為零售商一樣,共享網站也是一種P2P企業,允許個人在適當和需要的時候扮演出租車服務、租車公司或者經濟型酒店的角色,他們需要做的只是上網下載App。上文所提的出租房子和汽車是最明顯的例子,但人們也可以通過互聯網租賃瑞典的宿營地,澳大利亞的牧場,以及法國的洗衣機等。
據研究共享經濟的專家稱,消費P2P租賃市場價值可達260億美元。廣義的共享經濟定義還包括P2P借貸,或者將太陽板面板安裝在自家房頂,然后出售熱能。而且不僅僅是個人可以參與其中:互聯網使得企業出租閑置辦公場所和機器設備更加便捷。但是共享經濟的關鍵在于人們相互之間的租用。
從多個方面來看,這種“協作消費”是件好事。主人可以從二手資產中獲得收益。Airbnb表示,舊金山的主人們平均每年可以出租58個房間夜,獲得9300美元的收入。汽車主人通過RelayRides服務出租自己的交通工具平均每月可以獲得250美元,有人甚至可以賺到1000多美元。與此同時,租用者支出的費用也低于購買商品本身,或者支付給賓館或租車公司等傳統服務商的費用。當然也有環境效益:需要的時候租輛汽車,而不用購買一輛汽車,這意味著車輛總數減少,耗費的資源也就更少。
對于社交愛好者來說,通過住在他人家里,可以結識陌生人,這很有吸引力。此外,互聯網可以培養信任度。許多平臺會進行背景審查,交易雙方也會進行在線評論和評級,這使得通過互聯網交易的消費者更感到有安全感和保障。而且,通過使用Facebook和其他社交網站,參與者可以相互查看,并找到共同的好友。
是時候該關注了
共享經濟類似于大約15年前在美國出現的互聯網購物。剛開始的時候,人們擔心安全問題。但是在亞馬遜之類的網上進行了一次成功的網購之后,他們就會感覺到網購的安全。同樣地,首次使用Airbnb或租車服務之后,人們就會想要嘗試其他的服務。
共享經濟勢必會對傳統經營模式下的交通、旅游、設備租賃等領域產生影響。
但是,目前共享經濟主要令人擔憂的在于監管的不確定性。例如房間出租者會不會被迫繳稅?在荷蘭阿姆斯特丹,監管機構利用Airbnb列表追蹤無授權賓館。在美國一些城市,由于傳統出租車公司的游說,P2P租車服務已被禁止。
互聯網催生的共享經濟正逐漸興起,并且已經具備足夠的規模和破壞力,迫使監管者和傳統企業共同面對它所帶來的挑戰。同時,這也是這種經濟模式巨大潛力的表現。是時候該關注共享經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