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豹

8月15日中午11時29分30秒,王女士的雙眼緊盯著電腦屏幕,舍不得眨一眨。
這是她第十一次參與對上海車牌的爭奪。
她并不孤單,因為和她在同一條“戰壕”里的“戰友”超過16萬人,足以打一場相當規模的戰役,目標對象是7454張上海牌照。換句話說,成功概率為4.47%,相當于22個人爭奪一塊上海車牌。
這個概率比上個月又低了一點,因為8月份參與滬牌拍賣的人數比7月份又增加了637人。
來看看6月份的情況:投標人數172205人,為上海實施私車額度投標拍賣制度以來最多,當月中標率為4.32%,相當于23個人爭奪一塊上海車牌。
再看看7月份的情況:投標人數166302人,當月中標率4.53%。
11時29分55秒,王女士的手有點顫抖,只是本能地在界面右方“+300元”的按鈕上按了一下,輸入驗證碼后,急急地發送了出去,完全沒看清自己到底打了什么價格,便幾乎癱軟在椅子上。
她焦急地等待著結果。然而,上海國拍公司的拍牌結果查詢頁面依然顯示的是“您沒有成交”,毫無表情的五個字。
根據上海國拍公司公布的信息,2015年8月份個人非營業性客車額度投標拍賣結果揭曉:最低中標價82600元,比7月下跌500元,平均中標價82642元,比7月下跌529元。投標人數166939人。
價格跌了,“一牌難求”依舊,王女士需要再等一個月,再等新一場“滬牌爭奪戰”。她已經習慣了這一切,習慣了為“最昂貴的鐵皮”所付出的努力。
限牌“朋友圈”不斷擴大
1994年,上海借用新加坡的拍賣模式,對新增客車額度實行拍賣制度——對私車牌照實行有底價、不公開拍賣的政策,購車者憑著拍賣中標后獲得的額度,可以去車管所為自己購買的車輛上牌。這可以說是中國城市限牌的濫觴。但是,上海的車牌拍賣制度,從一開始就在爭議中行進。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海實施車牌拍賣的十多年間,中國內地并沒有第二座城市加入限牌的行列。一直到2010年,被調侃為“首堵”的首都北京終于不堪交通日益擁堵的狀況,在2010年12月23日的市政府發布會上,以北京市政府令的形式發布了《北京市小客車數量調控暫行規定》?!侗本┦行】蛙嚁盗空{控暫行規定》自發布之日起實行。規定指出,小客車配置指標將以搖號方式無償分配。市政府確定2011年度小客車總量額度指標為24萬個(平均每月2萬個)。指標額度中個人占88%,營運小客車占2%,其他單位占10%。 車輛上牌需通過搖號,個人買車每月可搖號一次。
隨后,中國限牌城市便迅速增加。雖然所處區域并非都是經濟發達地區,但是各有各的難處,各有各的苦衷。
貴陽
2011年7月11日,貴陽市政府突然發出第5號令,決定對汽車牌號分段管理。這天,《貴陽市小客車號牌管理暫行規定》在市人民政府常務會議上獲得通過,并于下午5點左右公布。2011年7月12日起,《貴陽市小客車號牌管理暫行規定》開始實施,該市將對新入戶的小客車(9座以下乘用車)核發專段號牌和普通號牌。專段號牌的年度增長數量實行總量控制,受入戶限制,可以在所有道路通行;普通號牌的年度增長和入戶不受限制,不能在本市一環路(含一環路)以內的道路通行。限牌方式為搖號。
廣州
2012年6月30日,廣州市交委在市政府召開了“關于系統改善城市交通及試行中小客車總量調控管理”的新聞發布會,發布了廣州市系統改善城市交通狀況的工作思路和《關于廣州市試行中小客車總量調控管理的通告》(試行一年),并于2012年7月1日零時起,對該市行政區域范圍內中小客車試行增量配額指標管理。《通告》中提到:在試行期內,全市中小客車增量配額為12萬輛;為做好各項工作銜接,在2012年7月1日零時起一個月內全市暫停辦理中小客車的注冊及轉移登記,后續各個月度平均分配增量配額。2013年6月26日,廣州市交通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正式向社會發布《廣州市中小客車總量調控管理辦法》,并于2013年7月1日開始實施,有效期為5年。新政進行了21項調整,放寬了對更新車輛的排量限制、資格申請。限牌方式為“搖號+拍賣”。
天津
天津市政府2013年12月15日19時召開發布會宣布,自2013年12月16日零時開始,天津實施無償搖號與有償競價相結合的限牌措施,具體的小客車調控總量管理辦法將于2013年12月底另行公布。天津市機關、事業單位不再新增公務用車。2013年12月16日0時起實施汽車牌照無償搖號與有償競價相結合的限牌措施。
杭州
2014年3月25日19時,杭州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
會,杭州市交通運輸管理局局長范建軍宣布,從當天零時起,杭州行政區域內小客車實行增量配額指標管理,增量指標須通過搖號或競價方式取得。
深圳
2014年12月29日傍晚17時40分左右,深圳市交委臨時召開新聞發布會,表示將從當日18時起,正式出臺汽車限購政策。隨后,深圳市政府在其官方網站上發布消息表示,將從2014年12月29日18時起,在全市實行小汽車增量調控管理。
由于限牌“朋友圈”迅速擴大,西安、福州、廈門等城市也傳出限牌的假新聞。2014年12月9日,河北省石家莊市交管局就市區機動車限行問題召開座談會,相關負責人強調,此次會議只是一次征求限行意見的座談會,不涉及限購以及單雙號限行,社會上有關石家莊市馬上會實施限行、限購的傳聞純屬謠言,請市民不要相信。
令人眼花繚亂的政策變化
雖然國內已有多座城市推出限牌措施,但是限牌的方式無外乎兩種模式:“北京模式”和“上海模式”。簡而言之,就是搖號方式和拍賣方式。
熟悉上海車牌拍賣的人士應該知道,最近三年用“眼花繚亂”來形容一點都不過分。研究三年來上海拍牌政策的種種變化,可以窺出未來拍賣方式在中國大城市限牌中發揮的作用以及局限。
筆者把2012年6月出臺的“滬牌四條”作為滬牌拍賣政策變化的起點,因為在那之前的很多年,拍賣上海車牌的人數雖然不斷增加,中標率不斷降低,可政策面幾乎沒有太大的變動。
讓我們來看看當時的“滬牌四條”內容:一是保持一定的機動車額度投放量;二是自當年7月起,將私車過戶年限從目前的1年延長至3年;三是研究二手車額度交易納入拍賣平臺統一管理的可行性;四是研究市民提出憑購車發票購買新增機動車額度標書的建議。四條內容的目的是“抑制滬牌價格過快上漲”。
2013年4月起,滬牌拍賣首次出價階段,試行增設理性出價“警示價”,高于“警示價”,系統不予接受。另外,投標者通過私人、私企投標拍賣途徑獲得的額度僅限于上海新增車輛上牌使用;而二手車市場除了繼續實行額度過戶限價規定外,自4月20日拍賣當日起,二手車帶車牌轉讓后一年內,該車不得再次辦理過戶、轉籍、退牌等二手車業務。在以后的兩年里,“警示價”設置規則和有效時間多次發生變更,沿用至今。
2014年1月起,私人、私企機動車額度拍賣不再同場舉行。私企機動車額度拍賣實行有底價競拍,起拍價為個人投標拍賣的成交均價。
2014年6月,上海曾兩次出臺拍牌新規,目的是約束競拍人數:持《臨時居住證》無法參加滬牌拍賣;競買人在辦理拍賣登記手續時,還需提交有效合法的機動車駕駛證;競買人自2014年7月起通過拍賣獲得個人客車額度的,3年內不得再次登記參加拍賣。6月出臺的滬牌新規,目的是擠掉拍牌大軍中的“水分”,讓真正需要滬牌的市民需求優先得到滿足。結果,8月參與拍牌人數比7月份減少14548人,中標率微升。
2014年11月1日起,將在用非營業性客車額度(即二手車額度)納入統一拍賣平臺管理。在用客車額度不得擅自轉讓,持有人確需轉讓的,應納入統一的拍賣平臺進行拍賣。
2015年4月15日開始,外牌車早晚高峰禁止上上海高架時間延長。4月拍牌后網傳“百余臺電腦一次性拍中985張滬牌”經查不實,5月拍牌公告中明確,用輔助軟件等“非正常操作行為”將受限制,直至其本次投標拍賣被終止。
2015年6月27日,經過兩次“模擬考”,利用瀏覽器拍牌的新系統首次正式披掛上陣。
8月更值得注意的消息是,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對外宣布,上海7月共計上牌銷售新能源汽車4933輛,創下月度上牌銷售歷史新高。今年1至7月上海市共計銷售上牌新能源汽車19480輛,與去年前七個月共計銷售上牌1923輛相比,同比增長900%。
根據相關政策,在上海購買新能源車,可以享受免費“綠牌”。然而,在這種免費上海車牌方面,此前有一種說法,到2015年底上海共將拿出2萬張牌照額度免費發放。但到2014年底,上海已發放免費牌照1.1萬張,加上今年前七個月放發的數量,已經超過2萬張的額度。對此,上海市經濟信息化委相關負責人表示,2萬張只是根據當時情況的一種內部說法,目前市民購買新能源汽車的熱情很高,牌照的發放具有一定的彈性。因此,目前只要符合政策,購買新能源汽車的市民申領免費滬牌不受限制。根據《上海市鼓勵購買和使用新能源汽車暫行辦法》,上海的鼓勵政策有效期是到2015年12月31日,此后政策是否延續還是未知數。
能夠出的牌越來越少
6月16日下午,一場上海市交通委的新聞發布會,透露出來的信息,將影響未來滬牌拍賣的政策走向。
針對上海國拍一家壟斷車牌拍賣的質疑,上海市交通委社會宣傳處副處長黃曉勇稱,“將對相關企業進行綜合評估,考慮選擇技術成熟、服務質量好的企業;同時選擇什么樣的拍牌方式也在考慮之中,總之會提升拍牌質量”。
在發布會上,當被問及上海私車額度拍賣將如何進行科技創新時,黃曉勇說,上海的車牌拍賣政策,需要的不僅是技術創新,也需要管理創新。上海實行私車額度拍賣以來,經歷了從現場投標到網絡投標的發展,對機動車總量增長起到了很好的控制作用。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競拍人數的增加,現行制度也存在一些問題,有關部門正在研究和完善后續的機動車額度管理措施,“無論是從牌照的使用期限,還是警示價制度,都將在穩量控價的前提下,研究制定一個相應的釋放機制,成熟后將向社會公布?!?/p>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市場人士直言,與其說是“創新”,不如說是“善后”。“主管部門能夠出的牌越來越少了。說是儲備政策,看樣子也只是時間問題?!?/p>
當然,隨后有上海媒體辟謠稱,目前,在中心城區征收擁堵費也好,私車牌照有期限使用也好,包括外牌限行范圍和時間擴大等,作為儲備政策,只是眾多治堵方案的選項,是否可行還要深入調查并征求民意。上海市交通委相關負責人明確表示,短期并不可行。
針對“警示價”,上海市人大代表李飛康最近提出,既然私車牌照的額度已經實行指導價(警示價)競拍,故從本質上來說已經沒有任何拍賣的成分,并已完全喪失了相互競價拍賣的意義了,為了公平合理和拍賣亂象,建議以搖號的方法取得牌照。上海市交通委近日回復稱,統一價格后的搖號制度,是儲備方案之一。但是,因為涉及到整個拍賣方式的調整,社會反映比較敏感,在解決已有問題的同時,可能帶來新的問題,需要進一步作分析評估,并在更廣泛的層面進行討論,達成共識。
一定是死結嗎?
筆者注意到,提高車輛使用價格,一直是國外城市“治堵”實招之一。倫敦市從2003年起,對進入市中心8平方英里范圍內的車輛,在工作日早晨7時到傍晚18時30分征收5英鎊的“進城費”(也稱“擁堵費”),收費對象為私人汽車和貨車,交通擁堵狀況大為緩解,公交出行比例增加。
新加坡從1990年開始實施車輛年度配額制度,牌照有效期10年。10年后,車主可按上3月移動平均成交價直接獲得新配額;或支付一半價格,延長5年使用權。牌照有效期使人們買車用車更為理性。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不能忽視的是,這些城市公交網絡完備,管理水平較高,法制健全,市民整體素質較好。不少專家和市民也認為,不能一味照搬國外經驗,而要根據自己特點,大力改善城市公共交通,方便人們出行。況且,采用這些方法,還涉及到大批存量車牌使用者的權益和過渡方案,政策制定絕非易事。
2014年6月底,在“上海2040戰略專題系列研討會——城市交通與綠色出行”上,同濟大學交通運輸工程學院教授陳小鴻指出,和紐約、東京等相比,上海機動車保有量僅為其1/4,但中心城區小汽車保有量和它們差不多,已接近“天花板”。因此上海對交通的要求,應該從單純提高便捷性、快速性,轉向減量減排,降低城市發展的交通代價。上海市城鄉建設和交通發展研究院高工邵丹還建議,在完善軌道交通、公交的同時,還可發展公共自行車系統,以解決短程交通不便的問題。
中國正快速邁進城市化,汽車作為重要的代步工具和身份象征進入千家萬戶。有限的道路和土地資源,顯然很難消化迅速膨脹的需求。而作為汽車通行權象征的汽車牌照,供需失衡是必然結果,“一牌難求”是大勢所趨。本來,厘清需求、理性分流并不是非常困難的政策選擇。但是,汽車制造業是中國許多地方的支柱產業,成為許多地方政府的重要稅源。加上需要保障平等通行權的種種顧慮,使得車牌這塊小小的鐵皮雜糅了太多非市場的因素,問題的解決變得越來越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