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園園
摘 要:商會組織在社會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協同作用,但是因為成立晚,發展緩慢,與社會的需要還存在一定的差距:主動參與社會管理創新的主動性還不夠,不完全具備能夠解決對會員企業需要解決的社會管理中的問題的能力,會員企業依托商會幫助解決社會管理中問題的意識還不夠強烈。
關鍵詞:商會組織;社會管理創新
商會組織作為社會管理創新中的重要主體,具有構建和諧勞動關系、推動產業升級、聯系政府和企業、引導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等多種作用,為企業提供了多種豐富的公共服務,對于有效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和諧發揮了重要功效。但由于我國的商會組織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發展現狀參差不齊,隨著社會主義經濟社會的發展,一些商會組織的功能發揮跟不上形勢的變化,與市場經濟的要求和全市非公經濟迅猛發展的形勢不適應。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 商會組織主動參與社會管理創新工作的主動性還不強
商會組織作為社會管理創新的重要主體,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商會組織本身對于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認知度還不夠高,參與社會管理服務的積極性、主動性不夠,有效途徑不多。
1.1 認識方面存在偏差
目前,商會組織無論是在數量規模上,還是社會影響力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層次。但是商會組織由于認識方面存在的問題,長期以來一直沒有真正融入社會管理中。
一方面在自身的定位上存在一定的問題。商會組織屬于企業自律組織,因此,商會將自己的主要職責放在服務于會員企業和民營經濟發展上,甚至為了維護會員企業的利益將自身放在工會的對立面,對于促進社會和諧、維護社會穩定沒有發揮出應用的作用。
另一方面我國長期以來實行的是“全能型”的政府,政府管理一切社會事務。政府缺乏對商會組織的信任,尤其是那些體制外生成的自制組織,因此很多應轉移的職能卻沒有轉給相應的商會組織。例如,自1999年底以來,溫州服裝商會和眼鏡商會多次向政府部門申請工商登記初審權,但目前他們的愿望還實現不了,因為政府部門不相信民間組織會管得更好,而事實上,為數不多的幾家擁有一定行業管理權限的商會在行業管理方面的顯著成效就證明了民間商會在某些方面比政府部門更有效。
1.2 發育不完善
在西方發達國家,社會組織非常成熟,承擔著各種社會任務。尤其是商會組織,作為經濟組織的協調機構、管理機構,處理著多種公共事務。但在我國,商會組織仍然是以一種政府派出機構的形式存在著,主要處理政府委托的各種事務,自身卻沒有清晰和完整的規劃,其定位也十分模糊。與發達國家的商會組織相比差距十分明顯。
1.3 缺乏相應的獎懲機制
現階段我國的商會組織職能不清、地位不明,對于其在社會管理中的作用缺乏相應的違規懲罰措施和表現良好獎勵機制,激勵不夠,制約了商會組織在社會管理創新中的建設和發展。
2 商會不完全具備能夠解決對會員企業需要解決的社會管理中的問題的能力
商會組織在我國發展時間短,成長空間有限,因此很多商會組織建設不完善,管理不規范,不能為民營企業的發展提供良好的服務,不能幫助民營企業解決發展中遇到的問題,也不能更好的發揮在社會管理中的作用。
2.1 法律法規不健全
當前,商會組織的發展缺乏專門的法律法規的支撐,能夠為商會組織的成立和發展提供法律依據的只有1998年修訂后通過的《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它將商會組織、行業協會在內的多種多樣的第三部門組織都納入了同一個法律框架之中。
2.2 政府賦予商會社會管理創新的職能還不夠明確
黨的十八大報告再次提出要圍繞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管理體系,加快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管理體制。社會管理主體的多元化,尤其是充分發揮第三部門的社會管理職能已經成為黨和政府的戰略重點。但是商會組織在社會管理中應該承擔哪些職能,還沒有形成共識,缺乏頂層規劃,從而導致政府機構不愿放權,本應參與社會管理中承接政府在轉型過程中的部分職能,但是,由于多種主客觀因素,很多商會組織未能承接政府轉型過程中的相關職能。
2.3 缺乏相關的社會管理人才
我國的商會組織由于各地民營經濟發展不平衡,會員數量、質量各有不同等因素,導致各地商會組織的經費狀況差異明顯,部分商會組織嚴重的入不敷出。因而導致商會的工作人員工資待遇差,社會保險提供率低,因為缺乏應有的激勵機制,使商會組織缺乏應有的人才,尤其是社會管理方面的專業人員更是缺乏。
3 會員企業依托商會幫助解決社會管理中問題的意識還不夠強烈
社會管理的主體是多元的,商會作為經濟領域內的重要組織,在社會管理創新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長期以來形成的思維慣式,企業習慣于“找市長,而不是找市場”,總是希望通過政府解決在社會管理中遇到的問題。
同時,商會組織的行政性比較強。在轉型期,由于受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我國的很多商會不可避免地帶有一些行政色彩,并與行政部門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自發成立的商會比較少,因而導致企業對于商會組織缺乏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