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楠
本文從城市開放空間、濱水區空間環境中的實體形態、濱水區沿線綠化帶的景觀設計及社會文化等幾個方面對濱水景觀設計的方法要點進行了一系列探討。以城市中一種特殊的自然景觀要素——城市河流和濱水區為對象,探析城市濱水綠地規劃設計活動中,遵循自然原則來設置市民生活空間的系統化設計途徑。
城市濱水地區指的是在城市范圍中水域與陸地相接壤的特定地理范圍內,濱水作為城市與海、江、河、湖有聯系的區域,它既是陸地的邊界,也是水域的邊緣。濱水地區由于有自然生態景觀的先天優勢,使濱水城市的人文景觀有一個良好的基礎與生態環境;水面使優美的建筑天際線輪廓美妙的連接起來在平靜的水面上構成一幅美麗的圖畫,形成了城市中最具活力的地方之一。結合濱水區生態環境設計的休憩區及眾多休閑空間、植物的林蔭小路,濱水區成為最受歡迎的室外自然休閑場所之一。
人類的形成、生存以及發展都與水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水被稱作人類的“生命之泉”,水文化是人類發展史上最悠久的文化之一。從古代到現代,濱水區最首要的要素要屬文化因素(包括濱水傳說文化和水鄉文化等),最能體現歷史底蘊、環境條件、發展潛力。到準備開發濱水地區時,從文化因素這個意義上來講,應該全面去了解它的歷史發展進程,關注記錄它的傳說背景與人文知識。全面解析,起于生存、源于歷史的精辟總結,這樣才能把濱水景觀設計做成與當地居民達成共生的合理環境。
由于科技的快速發展進步,新材料和新技術的不斷應用,使得現代濱水景觀設計師們具備了超越傳統材料限制的條件,敢于創新,通過選用新穎的建筑、裝飾、鋪裝材料, 達到只有現代景觀設計才能具備的質感、透明度、光影等特征。例如,地面光纖照明、4. 0m高沿湖柱式照明、彩鋼板玻璃磚裝飾的廁所、水幕跌水、廣場人工噴泉等。這些現代科技的成果帶給了設計師們超越前輩們設計機會以及自由度, 因而可以創造一些新的視覺、聽覺、嗅覺、感覺效果。
作為濱水地區的要素分析,水域的空間要素成為環境中最顯著,也是最易辨別的部分。水域空間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特征:其一廣大水域形成的開放的水域空間;其二河流,海邊通過一定的自然限制性寬度形成的帶狀穿越水域空間;其三水路與陸路成規則或不規則的相互交替混合經緯水域空間。從充分考慮水域空間特性的角度出發,濱水地區的規劃設計一般都必須尊重以下幾項基本原則:第一,水域的方向一般都是濱水區規劃設計中視野廣闊的方向,所以要保持在景觀設計中濱水區的導向性和可視性;第二,沿河發展的城市,由于兩岸通過各種方式創造兩岸人流和物流的活動通道,因此通常呈現出一種沿河流走向的帶狀空間布局;第三,濱水空間景觀帶往往串聯著城市主要的節點和區域,通常是由公共綠地、小型廣場、觀景平臺等系列景觀節點組成,應注重體現濱水環境的親水性。
在選擇植物時,要充分考慮濱水地帶生態因子的復雜性, 選擇適合該地生長的植物,盡可能是濱水區植物品種生態多樣化。但是, 要避免在植物種類的選擇上過分地追求新、奇、異、珍品種, 種植不當會影響濱水區植被群落的生態物種適度, 破壞其植物結構鏈的適應性, 甚至可以造成外來物種生長泛濫防害原有植物生長甚至導致其物種滅絕的惡性事實, 嚴重影響濱水區的生態物種鏈的正常保持,最終導致環境失衡。
城市濱水區是城市中自然因素最為密集、自然過程最為豐富、生態環境最為敏感的地域,其特點是水與陸地共同構成環境的主導要素—生態因素。我國正處于大規模的城市化過程中,然而對城市中生態因素的漠視、甚至任意破壞的現象隨處可見:高樓林立,成片的樹木遭到毀滅,綠地被踐踏,大片的水域被覆蓋見鍾而至的是現代城市的惡性環境問題。20世紀60年代美國知名城市景觀規劃師麥克·哈格就以提出了“設計結合自然”的景觀規劃設計理論并通過許多設計實踐鑒證這一原理,而現在的中國許多有識之士也開始認識應用和尊重自然發展、遵從自然原則的概念和方法。
城市濱水區綠地設計的主要服務對象是當地居民個人需求和生態保障使之形成一個功能完整的生態環境設計。根據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的人的需求層次理論,人們只要低層次的要求得到充分的滿足都,其高層次的需求就會漸漸的表現出來。所以設計師在對工地環境進行規劃設計的時候,需要對所服務的對象人群需求進行深入的了解與探索,努力為他們設計安靜無噪、舒適寬敞、陽光充足、景色怡人、空氣清新的濱水生態空間。例如德國研究實驗一所公園的使用及環境情況,人們去開放空間欣賞主要是為了體驗那里的安靜氛圍,研究人員在濱水區生態綠地,選用不同形狀、色彩、花樣的植物,種植氣味清香的各種植物,運用植物圍合出相對獨立與活動和吵鬧相隔離的安靜空間,就是為了滿足喜歡安靜人們體驗寧靜的需求,給他們身心舒暢的感覺,相反如果設計者不能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考慮,那么設計出的作品往往是被人們冷落。
在大型的城市濱水保護改進和開發的過程中,需要充分遵循其所處的地域,與傳統的濱水活動、文化內涵和風土人情有機結合,保留改造有利用價值的東西,以人為本,使整個城市都沉浸在濱水區的趣味和魅力中。城市濱水區內容的多樣化,設計者可以從社會背景、城市空間、自然環境、生活內容等眾多因素中發掘,形成獨具一格的濱水景觀特色。
(作者單位:江西師范大學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