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的源泉,萬物的發展皆離不開水。如今,河道已不再單純地承載防洪排澇、居民用水、物資物流通道的功能,河道景觀更是城市重要的景觀水體資源,其在提升城市景觀層次、改善環境方面的功能日益顯著,促進城市的發展,可以說現代城市的建設發展與河道息息相關。
綠色基礎設施的概念
綠色基礎設施在不同領域有不同的針對方向,當其作為名詞時,綠色基礎設施所指的是由自然特征區域、公共及私有的保護土地、具有保護價值意義的生產性土地以及其他開放空間構成并相互聯系的綠色空間網絡,由于該網絡自身所具備的自然資源價值以及對人類的利益而被規劃和管制;當其作為形容詞時,綠色基礎設施描述的是一個進程,該進程提出了一個國家、州、區域和地方等規模層次上的系統化的、戰略性土地保護方法,鼓勵那些對自然和人類有益的土地利用規劃和實踐。
綠色基礎設施的優勢與作用
1.綠色基礎設施的優勢
綠色基礎設施是一個由多學科知識作為支撐、與多領域相交融的公共設施體系,其在策劃建設過程中與社會經濟、道路交通系統、綠地系統、河道水系等相關城市專項規劃相協調。此外,綠色基礎設施先于城市土地的開發、規劃、建設,取得對整個區域的自然生態進行系統整體的分析、評價、管理及獲取合法認定的工作。
2.綠色基礎設施的作用
綠色基礎設施具有對資源進行可持續的管理,尤其是在土地資源和水資源(例如:糧食和能源等的生產、控制污染、改善氣候及增加土地表面的孔隙度)等管理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除此之外,綠色基礎設施的合理規劃,能起到減少致力于調洪蓄水等基礎設施建設與維護所需的費用,有利于土地的增值,帶來社會經濟、生態環境的協調永續發展。
作為綠色基礎設施的城市河道景觀規劃
1.沉水植物的應用
沉水植物具有凈化城市河道水質的作用。沉水植物的根、莖、葉具有吸附或稀釋水體懸浮顆粒物質的功能,可提高水體透明度;沉水植物能有效吸收、降解、固定水體和底泥中的氮(N)、磷(P),去除水體中多余的營養物質及營養鹽,抑制水藻的生長,從而改善河道水質;沉水植物可以濃縮和富集重金屬離子及某些小分子有機污染物質,能減弱金屬離子所含毒性,達到凈化水體的目的。沉水植物有助于物質能量的交換。沉水植物的通氣組織一般較為發達,即使在水中缺乏空氣的環境中也能有效地進行氣體交換。依靠著自身所具有的豐富的生物量,沉水植物與其周圍的環境進行著巨大的物質與能量交換, 從而形成了十分龐大的環境容量和超強的自凈能力。
2.城市河道濱水陸生植物的配置原則
(1)植物多樣性原則
城市河道濱水陸生植物配置應滿足植物多樣,物種豐富的原則。一方面,城市河道的濱水陸生植物經過多種物種的配置,建造多層次的植物群落結構,園林綠化中的植物配置一般種類較少,植物群落結構單一,形成的生態群落結構豐富的植物景觀,亦可通過喬、灌、滕、草、花以及水生植物的科學搭配,提高城市河道生態景觀的觀賞價值;另一方面,城市河道濱水陸生植物的多樣性,可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外來物種的入侵和病蟲害的破壞,協調城市河道景觀,保護環境,維持城市生態平衡發展。
(2)因地適宜原則
城市河道濱水陸生植物配置當因地制宜。城市河道濱水陸生植物應選擇高度適應城市河道濱水環境的植物物種。重點選擇本土土植物,完善配置結構,盡量避免引入外來物種,從而使得城市河道濱水陸生植物的配置既經濟又能生長良好,形成豐富的城市河道濱水景觀。
(3)生態性原則
城市河道濱水陸生植物配置應堅持生態性原則。城市河道濱水陸生植物的物種選擇應滿足適宜當地生態環境的原則,多用本土物種,從而孕育出長勢茁壯的植物景觀;城市河道濱水陸生植物得配置應遵循當地植物分布與生長規律,注重植物之間相生相克的生長規律,并運用組團、復合等形式,配置水陸緩沖帶,從而提高城市河道濱水陸生植物的自然與生態穩定性;城市河道濱水陸生植物配置應堅持生態學原理,利用植物造景平衡城市生態,協調植物、環境、人之間的和諧關系。
總結
作為綠色基礎設施城市河道景觀規劃的范圍很廣,本文主要以河道為載體,對其沉水植物和挺水植物進行選擇應用,對河岸進行植物造景配置,對河道親水景觀空間進行了規劃,將河道打造成為一條“河水清澈無味、植物豐富合理、景觀有序多樣”的生態系統良好的景觀河道,為生態水環境的建設創造有力的一支。
(作者單位:重慶江城水務有限公司)
作者簡介:鄧景天(1987-),男,本科,籍貫:重慶,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城市河道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