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國各個時期社會文明發展的有力見證,也是偉大的中國人民智慧的結晶。在各種藝術形式不斷發生和發展的當今社會,我們不應忽略淡忘寶貴的傳統藝術,我們有責任、有義務把中國古代的藝術遺產傳承下去。然而這里的傳承又不應是一味的遵循傳統,我們應當把古代藝術與當代藝術有機的融合,并促進創新,以適應當代的新的藝術形式。
中華民族歷經了數千年的文明進程,形成了十分豐厚的傳統文化藝術遺產。這些遺產是我國各族人民長期以來創造積累的精神和物質財富,承載了中華文化的信息,不僅是民族自我認定的歷史憑證,也是一個民族得以延續,并滿懷自信走向未來的本源。在當代藝術語境下,藝術創作怎樣去創新,如何保持本民族文化的獨立性,是一個重要的課題,中華民族傳統藝術對中國當代藝術創作的意義,在于對中國藝術遺產的借鑒運用,取舍糅合,使得傳統文化適應社會展現出新的生機和活力。
在當代藝術創作的浪潮中,中國傳統文化這片沃土在當代的前途和命運只能以其博大的胸襟接納和吸收世界文化精粹的各種養料來壯大和完善自己。在全球化浪潮的沖擊下,中國的當代藝術家們也必然要突破藩籬,廣泛吸取優秀的西方文化和設計理念,兼容并蓄,逐漸更加符合社會審美趣味的異變,在底蘊深厚藝術舞臺上,盡情展現古典文化與現代理念融合的無限魅力。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傳承的重要性
我國傳統藝術的遺產極其豐富并且輝煌。繪畫、書法、音樂、舞蹈、戲曲、園林、建筑、雕塑、工藝美術、傳統服飾等等,都有幾千年的積累,透著五千年文明古國深厚的文化底蘊。這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也是全人類的寶貴財富。中國傳統藝術以其濃郁的古樸氣息、淳厚的藝術內涵和生動的歷史痕跡,越來越受到世界人民的喜愛和欣賞,成為人類共同的文化“大餐”。
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是我國獨有的,但美是沒有國界的,所以我們民族的美也是世界的美。設計中加入中國傳統文化的元素,使得中國傳統文化通過設計這一渠道與世界接軌,起到了文化傳播的重要作用。
藝術設計的核心在于創新,藝術本身又存在延續性。但這種創新不是一味的否定前文化,這種否定應該是肯定的否定,確切的說應該是揚棄。古人說的好,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將中國傳統文化融入當代藝術并不是簡單的藝術作品表面繪制有中國傳統特色的圖案就可以了事的,傳統文化在藝術中的融入應該是一種精神文明和文化情感的融入,并且以藝術作品本身為載體自然而然的表現出來,傳達作品所承載的文化內涵。
將中國傳統藝術融入到當代的設計中不單單是提升藝術作品走向世界的催化劑,更是繼承和發揚中華文化的必經之路。
中國古代文化藝術該如何傳承
傳統文化對藝術與社會的發展產生的影響是必然的,對現代藝術設計的影響也是不可否認的。但怎樣把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精髓有意識的傳承至當代的藝術創作創作,這是需要關注的一個問題。傳承和創新這兩個關鍵詞是緊緊連在一起的,傳承是基礎,創新是突破。
中國傳統文化的歷史傳承首先表現在對傳統藝術的吸納和接受。而這種吸納與接受不僅表現在在文化的內容與形式上,還應表現在傳統藝術的審美觀念和創作方法等方面。內容與形式是最關鍵的,因為形式和風格是中國古代傳統藝術的標志和符號,是傳統文化的底線,是傳承的靈魂。
創新在當下全球一體化背景下重點在于融合。人類多種文化的相互融合,如何雜糅并濟,既不失去根,又能讓不同國界的人接納,考驗著藝術家的功力,融合某種意義上意味著藝術概念的全面開放。但開放又并不意味著與文化的繼承積累無關。有一句詩給當代的文化繼承以極大的啟示:“舊學商量加邃密,新知涵養轉深沉”。新知學包含著舊學才顯深邃,“善學者,能于舊學中知新知,新知中見舊學,則深邃,深沉可兼而得之”。可見開放只是藝術的表象,最關鍵的因素在于什么是“里”——內涵。傳統文化才是造物的基礎,是它的內在動因。中國傳統藝術是在民族的土壤里長期形成和發展起來、在世界藝術領域中自成體系。值得在當代藝術創作中推崇并且傳承。而這種傳承必須以創新為前提,融入當代設計理念,使之變得有當代時代特征,更有活力,更易被當代社會所接受。
總之,在各種藝術形式不斷發生和發展的當今社會,我們不應忽略淡忘寶貴的傳統藝術,我們有責任、有義務把中國古代的藝術遺產傳承下去。更多的設計師應該加入到傳承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隊伍中來,從內心里帶著對中國傳統文化遺產的執著和驕傲,融合當代的設計理念,有意識的把中國傳統藝術與當代藝術有機的融合,并不斷創新,以形成負有深刻內涵的當代藝術形式。這樣才能讓中國傳統文化藝術不被新時代的浪潮所淹沒,使其更加長遠的流傳下去。
(作者單位:大連工業大學藝術與信息工程學院)
作者簡介:左雪梅(1990-),女,遼寧盤錦人,大連工業大學藝術與信息工程學院藝術設計系助教、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