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節微?孫洋洋
建筑外觀照明設計
建筑外觀裝飾設計是一門綜合了藝術美學、建筑學、環境心理學等多方面的的學科。建筑外觀照明設計是基于人類的現代生活方式,注重建筑外觀的裝飾創意,關注人們的心理需求,通過建筑外觀和照明設計的完美結合,實現了照明功能與審美藝術的統一。建筑外觀無論晝夜都呈現給人們不一樣的形態,夜色中通過照明設計體現建筑形態多樣性。
建筑外觀照明設計的裝飾特點分析
1.建筑外觀照明方式特點分析
(1)整體投光照明
整體投光照明是將投光燈安裝在建筑物外,直接照射建筑物的外立面,在夜間重塑及渲染建筑物形象的照明方式,這種方式是建筑物照明的基本方式。其效果不僅能顯示建筑物的全貌,而且能將建筑物的造型、立體感、材料的顏色和質地及裝飾細部等都表現出來。
(2)局部投光照明
局部投光照明是將小型的投光燈直接安裝在建筑物上,照射建筑物的某個部分。一般建筑物的立面有凸出和凹進部分,建筑表面有較大的起伏。對于歷史性建筑和現代建筑的重點照明都可以采用這個手法,以展示戲劇化的照明效果。
(3) 輪廓照明
輪廓照明就是用單個光源(白熾燈或緊湊型熒光燈)、串燈、霓虹燈、鎂耐燈、導光管、線性光纖、鐳射管等勾繪建筑物輪廓,它可將建筑物外輪廓突出地表現出來,對輪廓線豐富的建筑物群體的照明效果較好。
(4)內透光照明
內透光照明方式就是利用室內光線向外透射所形成的建筑照明效果。做法有兩種,一是利用室內的燈光照明,在晚上不熄燈,光線向外透射;二是在室內近窗處或需要重點表現其夜景效果的部位,如玻璃幕墻、柱廊、透空結構或陽臺等部位專門設置內透光照明設施,形成透光發光面或發光體來表現建筑物的夜景。從外面觀看夜景效果很有特色,特別是對于玻璃幕墻結構,這種照明方式最為合適。
(5)混合照明
一些特殊的混合照明是為了在節日慶典等特殊時段或場合營造熱烈、歡快的喜慶氣氛,利用各種燈飾裝點建筑物及周邊空間,使其夜間的表現力得到強化,此種照明方式的特點是醒目、夸張、臨時設置,以反應節日活動的主題為主要目的,可利用的光源有光纖、白熾燈、霓虹燈等。
2.建筑外觀照明表現特點分析
(1)圖案表現
圖案的運用也是表達光文化的有力工具之一,對于建筑物或構筑物來說,塑造或勾畫特定的圖形或符號能夠起到很好的心理暗示作用,從而能夠使人產生猜測或聯想,煥發起人們的認知,燈光在建筑外觀上分割出不同的圖案給人差異的心理與視覺作用,帶給我們不一樣的審美感受。
(2)色彩表現
色彩作為一種最普遍的審美形式,色知覺是一種色彩刺激作用于人眼的視覺特性。人的視覺特性受大腦支配,也是一種心理反映。所以,顏色知覺不僅與物體本來的顏色特性有關,還受到時間、空間、外表狀態以及該物體周圍環境的影響。
色彩是構成裝飾的重要元素之一,在建筑外觀設計中其主要通過調節視覺因素和心理因素促成創作和效果達到統一,在視覺和心理上產生影響。色彩所能產生的感覺具有多樣性特點,通過不同的色彩使人產生不同的冷暖、輕重、進退以及軟硬等感覺。
裝飾照明在建筑外觀設計的裝飾作用分析
照明設計是對建筑形象的二次創作,燈光的魅力在于賦予建筑白天與黑色截然不同的藝術感染力。照明設計需要創意,建筑外觀本身形體及環境仔細的研究是創意的基礎,富有創意的照明設計為人們帶來賞心悅目的城市夜景。
1.指示功能的作用
光是感性的視覺語言,它的可視性、可感性同人的生活體驗與視覺經驗密切相關,對自然界光環境的感受、對生活中光環境的記憶,都會成為“知覺圖像”沉淀在人們的心里。城市環境是一個完整的聯合體,其美學體系有一定關聯性,當人的視覺隨著燈光的轉移,強調每一個對象的特殊性,同時光的色彩與強度區分了不同的建筑主體,這些建筑之間、環境之間在相互適應,同時建筑與其周圍環境也在相互適應,當其中的裝設等光強調一個單體的感知時,它們作為整體所表達的指示性標識具備了主導的功能作用。
2.景觀功能的作用
建筑外觀照明設計創造了與美學價值相一致的夜間城市形態,這是一種景觀功能作用的體現。人們對視覺形態中存在的對稱、比例、節奏、韻律、均衡、對比、協調等,建筑外觀照明的裝飾燈光將利用光的差異照明方式,不同強度的光照,配合絢麗奪目的色彩,將夜晚的城市勾勒出一幅區別于白天城市形態的獨特景觀。
3.渲染氣氛功能的作用
在古代建筑中裝飾燈光的運用更加豐富,輪廓裝飾照明燈光將古典建筑的結構凸顯出來,翹起的飛檐,錯落有致的斗拱,各種方式的燈光相結合,營造出不一樣的氛圍。光具有裝飾功能,結合一些點、線、面和色彩的純形式組合,就會呈現出豐富的表現力和不同的感情色彩。
結論
在城市夜景環境中,照明不僅是功能也是藝術。現在的建筑外觀照明設計者應該合理的運用裝飾照明來創造新的建筑外觀形式,經過本文探索,提出兩個結論:
其一,建筑外觀照明設計其性質包含裝飾性,把照明設計看成了藝術創作,將照明作為藝術作品的必要組成部分;
其二,建筑外觀照明設計應更加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我們應該將裝飾燈光的長處發揮出來,將燈光的裝飾性與功能性相結合。
(作者單位:華北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