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重點研究了視覺藝術設計,同時還對視覺中包含的形式和結構之間的關聯進行了詳細的分析,深入講解了形式在結構之中的觀點。清楚了解存在結構中的形式關聯,可以更好的開展個體對形式系統的知識累積,使視覺藝術能夠更好的跟隨著信息化時代的發展。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不斷發展,現代視覺藝術在設計過程中也隨之發展,信息技術使人們之間的交流愈發的頻繁,同時也使人們的審美觀念在不斷的改變和提高。人們往往都會被美麗的事物吸引,在現代視覺藝術設計中,能夠吸引人們眼球的核心因素就是藝術設計所表達的形式,而這種形式就存在于視覺藝術的組織結構中,對于視覺藝術的組織結構和形式美感,只有在長期的審美活動中不斷領悟,才能體會兩者之間的存在關系,不論你是創造者還是觀賞者。
研究視覺藝術設計中形式和結構的必要性
如今,有多種多樣的形式來表達視覺藝術設計。形式屬于一種外在表現,主要通過內在結構這項主體表現出來,想要將形式最具美感的表現出來,就要設計最具有創造力的結構,這種美感如同優雅音樂帶來的快感一樣,能夠使觀者感受到精神的共鳴。它也構建于視覺藝術形式本身的微妙關系中,這種關系就體現為形式與結構之間的一種存在關系。
世界上的事物都有屬于自身的結構,而多元化的結構影響著事物存在的形式。除此之外,視覺藝術作品的結構中也存在著多種多樣創造獨特的形式。在視覺藝術中,每個角落都分布著結構和形式,是相當重要的一部分,同時,它可以在瞬間提供給我們外在的形式美感。這種外在的形式美感來源于人類尋求美的思想,注入視覺藝術設計的內在結構之中,在作品中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意義空間。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結構給了人們無限的創造靈感和啟示,它使我們超越普通的物質法則,進入智慧和靈性的世界,甚至可以脫離外在的視覺對象,形成獨立的審美體系。感受一種美的過程,實際上也就是將藝術的進程與形式的創造同步探尋一種結構形式,徘徊于外形之上的感覺將表現形式的結構確立,然后從形式中放射出生命力。如果說意念是視覺藝術中的內容,內容又借助形式而表現出來,那么形式就存在于結構之中。
現代視覺藝術設計中的形式
1.“形式”的內涵
形式的涵義就是通過藝術形象這種傳達方式形成的外在形態,是指事物存在的具體方式的內容的要素組織、結構和表現形態。“形式”最寬泛的意義是任何特定事物的所有感知特點的結合,是多種可視因素的外結構。一件藝術作品的價值尺度往往由藝術形式來衡量?!八囆g的形式說”認為,藝術本質的特征就在于它特殊的形式。形式是載體,唯有形式,才使藝術成其為藝術。形式的美感是視覺藝術設計作品的生命,結構承載了設計元素所表現的各種形式。
2.審美感覺源于形式
視覺藝術設計中的表現形式是大小、形狀以及其他構成該作品的部分的組合,它使作品在其所在的空間中存在。從視覺傳達的角度來看,形式必須依附于內在結構表現出來,形式絕非形狀本身的簡單描述,而是存在著視覺力場,在創造性的設計中才可能被呈現出來??巳R夫·貝爾指出:“線條、色彩以某種特殊方式組成某種形式或形式間的關系,激起我們的審美感情。這種線、色的關系和組合,這些審美的、感人的形式,我稱之為有意味的形式。形式是引起觀賞者審美感覺的主要因素,它積淀了社會內容的自然形式美的規律。
現代視覺藝術設計中結構與形式的關系
1.形式存在于結構之中
視覺藝術的本質是最大限度地張揚視覺力量。美在于形式,在視覺形式的探索中,充滿了生命與激情。形式只有在其以最佳狀態展現時,才能在一瞬間產生強烈的視覺,這也是設計家追求的目標。視覺藝術的傳達效果由依附于作品內在結構的外在形式來顯現。結構則是作品的靈魂所在,形式是作品的軀體,形式依賴于結構存在,結構依賴于形式表現,兩者是一種依附關系。視覺藝術中的形式與結構不是獨立存在的,二者相互依從,如果作品的組織結構發生了改變,其形式也將受到影響。
2.形式與結構是辯證統一的
視覺效果及其內在結構是視覺設計作品的支柱,表現形式依附于作品的內在結構。結構與形式是統一的,不可分割的,沒有無結構的形式,也不存在無形式的結構。視覺藝術作品的傳達效果是通過完美的藝術形式表現出來的,作品本身的完整性與審美價值取決于視覺藝術的形式與結構。如同生活中穿衣打扮,只有衣冠得體才會顯得和諧大方、美麗動人,才能被他人更好地了解。視覺藝術設計中形式與結構的內在關系為我們更好地理解視覺藝術設計提供了理論依據。
結語
視覺藝術設計中的創意具有一種神奇的功能,它能夠使形式與結構有效地融合,創造和諧之美,同時超越平面無限延展,在二維空間形式的創造上實現視覺藝術所追求的理想效果。視覺藝術設計中形式與結構的完美結合,能夠引發人們對世界萬物的興趣,更新他們感受社會的方式,提升他們對視覺藝術的興致,甚至能促使他們用驚奇的眼光去看待藝術,用詩人的情懷去感受視覺藝術。因此,我們在視覺藝術設計中,在強調結構意識的同時更要追求全新的表現形式,而這種全新的表現形式必然存在于多維度視覺藝術的結構之中。正確把握存在于結構之中的形式關系,有助于拓展我們的形式系統知識,發掘視覺藝術設計在信息化時代的新的表達語言和設計樣式。
(成都紡織高等專科學校)
作者簡介:伍莉莉(1982-),女,漢族,四川成都市,成都紡織高等??茖W校教師,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藝術設計及工業設計專業方向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