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靖軼
云南民間工藝美術作為典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近年來愈發受到人們的關注。然而隨著全球工業文明的迅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老一輩藝人的故去和新一代對傳統文化的漠視,以及人們對西方經濟文化的追捧使得民間工藝美術的傳承出現了斷層。從創造者到傳播者,再到受眾,與民間工藝美術息息相關的人群正在疏離這一寶貴而脆弱的文化遺產。
而作為民間工藝美術是一種活態的文化,其保護不是一己之力所能做到的,這是一項系統工程,僅僅對其記載和展示也不足以完成民間工藝美術生長的全部過程的。因此,如何挖掘其價值,展示其魅力,這些不僅需要學者的努力和民眾的關注,更需要政府的扶持。由此,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民間工藝美術實施保護和扶持。
作為地方品牌形象加以樹立和宣傳
地方政府應從培育民族工藝美術產業的群眾基礎和增強社會各界對民族工藝美術認知的角度,積極宣傳民族工藝美術。其首要的是將本地的最具代表性的民族工藝美術作為地方的一張名片,一個形象的高度來定位,使其發展成為當地一個必不可少的產業。同時還應從民族節日、地方慶典和文化研究會,以及互聯網等多種方式和角度樹立和宣傳這一品牌形象。除此,還可以充分利用公共資源,如電視、文化墻和各個小區的健身場所等多形式和多平臺的宣傳本地民族工藝美術,使公眾了解、認識和欣賞精美的傳統工藝美術產品,從而在引導和培養公眾了解和認識其歷史背景和文化價值的同時,逐漸形成全社會對民族工藝美術產業的關心。
合理利用云南旅游產業和假日游優勢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民間工藝美術的保護和發展需要挖掘自身在當今社會中存在的價值,充分展現出自身的藝術魅力。旅游業作為云南省的支柱性產業,已經有了比較成熟的商業性開發和運作模式,但目前,云南民族工藝美術旅游產品開發還很不平均,主要表現在:各民族工藝美術保護的不均衡上,如大理與怒江對其開發保護的差距上;同時也表現在保護和引入旅游市場較好地區的差異上,如麗江與香格里拉在民族工藝美術品上質與量上的差距。因此各地方需要依托現有的資源,結合旅游市場的特點,整合民族工藝美術資源,應處理好適度開發與保護的關系的前提下,創新開發出適當的民族工藝美術品。使游人在感受民族文化的同時,自覺成為其宣傳者和保護者是民族工藝美術保護和發展的一條出路。
同時應重視假日游的節日消費。節日消費風俗的形成是一個歷史的過程,它的產生、演變以及它的現狀、將要出現的發展趨勢都有著歷史的縱深感和鮮明的時代特征。 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節日消費則是消費者通過消費更好地保證自己的“體力和智力獲得充分自由的發展”。因此,現代節日消費活動越來越具有精神消費欲求的特點,那么如何使民間工藝美術很好融入到傳統節俗消費,在抵御新文化沖擊之下形成合適自身發展的新消費風俗是需要真正思考的問題。
深入系統的進行保護性調查研究
在著眼發展民間工藝美術產業的同時,應系統深入的對有關重要的民間工藝美術進行保護性調查研究。這對于民族工藝美術持續的發展和旅游開發都有重要的意義。
相關部門應專業組織隊伍開展民間工藝美術的調查工作,對各類民族工藝美術資源的分布、現狀等進行廣泛而系統收集和整理,建立民族工藝美術相關工藝和代表作的收錄,并運用影像、文字和多媒體等現代化技術手段對資料加以系統和全面的保存。而具體的調查研究過程,應包括對工藝流程的整體記錄、傳承方式、生產經營方式、器物的采集和相關文化背景的研究;還應包括對各種工藝美術保護實踐的規劃和參與,即對文化保護措施和技術保護的研究,這是對民族工藝美術資源進行保護的一項重大舉措。同時它本身也是一種保護方式,即記錄式保護。
注意傳承制度規范和扶植
民間工藝美術不同于物質文化遺產,它是依附于人而不是無生命的物體的遺產,是一種“活態”的文化形式,其傳承與傳播主要依靠的是人的行為。因此,需要從“人”的角度做好保護和發展的工作。
而當前民族工藝美術技藝傳統的傳承多在親屬、家族內進行,或采取師徒或繼承人傳承的方式,由于技藝的保密性還伴隨有許多儀式和禁忌,往往因技藝傳人的死亡或后繼乏人,技藝便隨即黯然失傳,從此消失。首先,應要做好傳承人的認定和培訓,建立對代表性傳承人補貼制度,保護好民間工藝美術的老藝人、傳承人,使其授徒容易,生活無壓力,才能讓這種文化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其次,完善年輕一代傳承機制。可通過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等途徑,將民間工藝美術納入當地全日制和專項教育教學內容中去,使其傳承后繼有人,代代相傳。同時還要改善當地的教育環境,盡可能把民族文化的內容融入到中小學以及高校課程中,并可以在有條件的高校設置相關專業或者開設相關課程,組織工藝美術大師進入相關院校傳授工藝美術技藝,從而培養高素質的工藝美術人才,充分發揮高等藝術設計教育的優勢,加強民族工藝美術教育與專門人才的培養。
總之,民間工藝美術的保護與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一樣,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任重而道遠,需要我們堅持不懈地努力,才不會讓我們幾千年的傳統文化慢慢消失。
(作者單位:云南曲靖師范學院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