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靖軼
壁畫是畫與壁結合是以改善裝飾、強化空間環境的一種藝術形式。當今又被稱為環境藝術;由于它是各類繪畫形式中最有公眾性、社會性的形式,故又稱為公共藝術。壁畫是藝術的一種語言表達方式,是與一定的人文環境和物質環境相互聯系的,是對一某時期一種審美觀念的表達,傳達了當時社會的內在要求,同時又是作為一種意識形態是引導和帶領著大眾的審美取向。
裝飾畫家庫馬拉斯瓦特對壁畫藝術形式曾說過,“壁畫適合于某一時代、某一地方、某一情景的特征”。因此,一副為人們所贊同的壁畫,其在具有一定的藝術性和滿足公眾審美需求的同時,與當地的人文和自然環境是相互補充和呼應的。而當今一些壁畫創作,有的讓人感覺與環境格格不入,有的讓人看了徒然扎眼,有的顯得毫無生氣......,其創作都沒能很好的融入周圍的建筑環境和自然環境中,這也就更談不上襯托環境,引導民眾審美意識等等功能了。由此,筆者在搜集整理了諸多資料后,對壁畫所受諸多環境的影響,作了以下幾個方面的解讀:
壁畫受所處時代人文環境的影響
“人是壁畫創作、欣賞、評價的主體,當代人的意識形態、審美水平和審美需求決定了當代壁畫的形態,決定了壁畫藝術形式為人和社會的需求服務?!币虼?,好的壁畫首先應符合特定環境中民眾的審美需求。 “人類的審美活動包括了客體和主體兩方面,美首先來源于作為客體的自然界或事物(壁畫),但它又與主體(人)的審美需要、審美心境相聯系,是兩者結合統一的產物,是客體的屬性與主體的審美需求和審美心境之間的一種關系”。因此,就一個時代而言,雖然民眾可能在社會地位、知識結構、文化背景和年齡等方面存在著較大的差異,以導致審美水平上多少會存在著一定的差異,但他(她)們對于美總有一種共同的認知,這種認知是體現了當時的文化特征,并反映出當時的社會面貌、道德觀念和價值觀念。
就猶如在看到,新石器時代的巖畫,中國盛唐時的“飛天”,西方中世紀前后出現的拜占庭、羅馬式、哥特式教堂壁畫、馬賽克壁畫、玻璃鑲嵌畫等眾多輝煌杰出的作品時,民眾總能通過作品就判斷出該壁畫是出自哪一時期,學者常常通過不同時期的壁畫去了解當時社會的道德和價值觀念等等信息。
受地域和當地民俗的影響
就不同的地域而言,由于其各地的文化特色,不同人們存在有著不同的審美傾向,由此壁畫中所反映出的題材內容也不盡相同。因此,真正能得到公眾認可的壁畫創作都較好的展現了該地域的經濟、文化特色,而只有這樣壁畫才能夠真正融入當地的環境中。就如,新疆和內地的“文化墻”在表現同一主題時,其中的人物、人們起居刻畫和背景環境等表現上都存在很大的差異。
在關注地域文化區別的同時,應注意到地域性與民俗性是時常交互在一起的,不同的地域體現著不同的民俗,同時同一地域中不同民族也存在著不同的民俗,由此不同地域和不同民族中都有著自身的文化特點和精神面貌。因此,一副合格的壁畫創作應符合不同地域和民族的民俗性特色,應迎合當地不同群體的審美意識,這樣才能創作出和諧的壁畫藝術特色。
受具體建筑結構的影響
壁畫是受其構建的具體建筑結構制約的。具體的建筑環境對壁畫的色彩搭配、材料選擇和構圖都有著較為具體的限制。在古代,石窟壁畫、墓室壁畫、寺廟壁畫都展示出了不同的藝術風格。如墓室壁畫要求壁畫的主要內容能再現主人的生平事跡,壁畫的造型要生動,內容要具有生活化;同時墓室的環境決定了壁畫在色彩選取上應以淡雅為主,盡可能少的出現鮮亮的顏色。而石窟和寺廟壁畫由于其主體特征,也決定了其材料和色彩上的選用,而在構圖上也是要求與具體建筑結構相適應。
在當代,隨著建筑結構的更加復雜,功用的不斷增加,對壁畫形式的要求也更為多樣。像飛機場作為一個城市或地區的交通樞紐,人口流動量大,其壁畫的內容應盡可能的展現城市和地區的特色,因此其壁畫具有人文性和現代性的特點。而娛樂場所以其功能的要求需要壁畫反映出輕松激情的一面;行政建筑需要壁畫體現出端莊嚴謹的一面;紀念性的建筑需要壁畫表現出莊嚴肅穆的一面......,只有如此壁畫才能和建筑主體相融和。
受所處的具體室內外環境的影響
一個建筑的室內外,由于光影和色調的不同,對壁畫也存在著一些具體的要求。在室內,首先對壁畫的細節要求較之室外嚴格,其次在室內,如公眾性場所要求壁畫的色調要明亮、對比性強; 在室外,環境對壁畫要求色彩醒目,與建筑物及周圍環境和諧統一。同時,壁畫材質的選擇受所在環境空氣濕度的影響,室內外空氣濕度的不同也決定了材料的選用。如在濕度較大的室外,要求壁畫選用不宜腐蝕、褪色的材質,在濕度較小的室內,選用細膩、不易脫落的材質。
綜上所述,隨著人們美術素質和生活品質的提高,對壁畫創作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而一副好的壁畫作品應當適應時代的潮流,符合時代審美意識,只有這樣才能使其與所處周邊的人文環境和自然環境相融合,才能更好的反映時代特征,從而引導和提高民眾的審美取向和水平。
(作者單位:云南曲靖師范學院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