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通
中國木雕歷史悠久,是技藝、美術、文學的結合,自成一格,揮灑自如,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莆田木雕是我國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著悠久的歷史,素以“精微透雕”著稱,是歷代藝人文化理念和審美情趣的積淀。其傳統工藝技法多變,包括線雕、浮雕、圓雕、透雕、微雕等;類別多樣,涉及建筑雕刻、家具雕刻和木雕工藝品雕刻;品類繁多,有佛像、武將、仕女和古典家具、把玩雜件等,造型各異,做工精細,極具實用、觀賞和收藏價值。
木雕是雕塑材料表現中的一種,隨著時代的發展,木雕藝術正從形式美向藝術美發展,其藝術作品的表現形式按照美的規律進行創造,并且包含藝術性,讓木雕作品更加富有內涵。經過數千年的發展,木雕的發展日新月異,流派繁多,目前我國較為出名的四大木雕分別為浙江的“東陽木雕”、浙江的“黃楊木雕”、福建的“龍眼木雕”、廣東的“潮州木雕”。
莆田木雕是福建“龍眼木雕”的翹楚,具有悠久的歷史,它興于唐宋,盛于明清。唐代時期,受到佛教傳入的影響,莆田境內的寺廟建筑涌現,木雕物品也隨之興起,寺廟內出現了大量木雕物品,如棟梁、屋檁、門楣、佛像等。到了明代時期,莆田木雕以圓雕佛像、平雕建筑裝飾為主,逐漸形成了造型簡潔、淳樸自然的藝術風格。清代則是莆田木雕發展的繁榮時期,擅長雕刻人物、花卉等題材,作品結構考究、裝飾華美、精妙生動。歷經千年的傳承和發展,莆田木雕不斷與其他地區的木雕藝術相互交流,既有相同之處,又形成自己鮮明的藝術風格,自成流派,形成一套完整的工藝流程,蘊涵了豐富的傳統文化價值。其傳統工藝技法多變,包括線雕、浮雕、圓雕、透雕、微雕等,能夠把場景對象表現的細膩寫實,栩栩如生,可謂“絕活出神品,見工見藝”;其工藝類別多樣,可分為建筑雕刻、家具雕刻和木雕工藝品雕刻。
工藝技法精湛
莆田木雕素以“精微透雕”聞名海內外,而且工藝技法多變,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逐步形成了一整套獨特的雕刻技法和藝術特色,風格精致細膩,古樸典雅,層次分明,歷代以來都有優秀作品傳世。在莆田市秀嶼區嵩山上的陳靖姑祖廟里,現存一尊宋朝時期的陳靖姑雕像,它背面鐫刻“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字樣,雕刻技法精湛,風格古樸,甚為珍貴;現存于莆田市博物館的一尊南宋時期的媽祖神像,雕刻工藝同樣十分精細,雕刻線條道勁如白描,衣褶采用線刻手法;始建于宋咸平五年的仙游縣城的仙游文廟,殿內梁仿、斗拱用材粗壯,構件雕刻精致,藻井圓頂上浮雕雙龍戲珠。到了明代,由于媽祖信仰的盛行,莆田民間的神像、匾額和祭器等木雕日漸增多,媽祖像、匾額、祭器等木雕工藝品至今仍保存在莆田、臺灣和國外的日本長崎、鹿耳島等地天后宮。清乾隆年間,莆田后洋民間藝人制作的一只“貼金透雕花燈”被當做貢品晉獻清宮,現存于北京故宮博物院。清朝末期,莆田名匠廖熙擅于在方寸材料上刻出多層鏤雕人物、花卉、草蟲等,其作品在1903年的巴拿馬萬國賽會上獲得金獎。等等。
縱觀歷代莆田木雕作品,其雕刻技法可分為:線雕、浮雕、圓雕、透雕、微雕等。這些技法各有特點、各有用途、各有雕刻對象。微雕即精雕細刻,玲瓏剔透,即使很小的人物形態也雕刻得須眉畢現,衣紋清晰,表情生動。線雕,又稱線刻,包含陰線雕和陽線雕,是木雕中最早出現也是比較簡單的一種雕法。線雕屬于一種線描淺刻的平面型層次雕法,以線為主,線條細粗、深淺基本一致,尤如國畫工筆,變化不大。線雕以花草、鳥獸、人物為主,同時融合于其他雕刻技法中。浮雕是一種強調起伏感與層次感的雕刻技法,分為淺浮雕(又稱平雕)、深浮雕(又稱高浮雕)兩類。圓雕是使用完全立體的雕刻,一般無背景,有完整的形體,可以從各個角度欣賞,題材多取人物、動物等。透雕也稱鏤空雕,有單面紋飾雕刻和雙面紋飾雕刻兩種,它是將紋飾圖案以外部分去掉,塑造出空間穿透效果的雕刻手法,這種技法能雕刻具有通透性和空間多變的形象,雕成的紋飾玲瓏剔透。
工藝類別多樣
從應用和裝飾的范疇來講,莆田木雕工藝的類別可分為建筑雕刻、家具雕刻、工藝品雕刻三大類,分別起源于唐代的建筑雕刻,成熟于宋代的家具雕刻,盛行于明清的木雕工藝。
1.建筑雕刻
建筑雕刻指的是建筑物的木雕裝飾。莆田自古文風昌盛,木雕藝術用于建筑在莆田有著悠久的歷史,在濃郁的宗教氣息的影響下,形成了寺廟林立、宗祠遍布的奇特景觀。據宋代出版的《仙溪志》記載,早在唐代,佛教在仙游開始傳播和普及,得益于佛教力量的助推而得到了飛躍的發展,當時仙游境內寺廟林立,遠近享有“僧鄉佛國”之譽,那時候的木雕主要應用于寺院廟宇的棟梁、屋櫞、門楣及家具裝飾,刀法嫻熟、線條流暢,風格獨異,具有較高的藝術水平。而且,莆田獨特的風土人情對建筑雕刻的影響深遠,“金屋銀屋不如老家的草屋”古時候的興化子弟一旦功成名就后,首先想到的就是錦衣返鄉,修建府邸。對于那些不能回家的成功人士,就通過捐資的方式為家鄉立祠修廟,造福桑梓。
莆田木雕主要應用于寺廟、宗祠等古建筑的屋架、梁枋、斗拱、懸鐘、門窗、圍屏等處,雕飾很多精美的人物、松梅、菊竹、花鳥、走獸之類的木雕圖案。對于空間比較大的梁仿,莆田工匠會利用浮雕、鏤空雕刻、立體圓雕和淺雕等雕刻技藝在梁仿中央與兩端雕刻歷史典故、神話傳說、祥瑞吉獸等,技藝精湛,令人嘆為觀止;相對狹小的檁部則雕刻些花草鳥雀回紋錦紋等吉祥符號,窗格欄桿則因地制宜地雕刻些山水、花鳥、草蟲、人物故事、生活場景等,具有的古樸典雅、富麗華貴之格調,更顯示出木雕藝術在古建筑中所獨具的裝飾作用。
2.家具雕刻
家具雕刻,可以說是應用木雕藝術最廣泛的一種大型的實用藝術品。用木雕藝術裝飾的家具,具有古樸典雅的韻味。宋代時期,莆田木雕在家具上作裝飾已經普遍流行,在床、案、櫥、桶、桌、椅、幾、架等家具上進行木雕裝飾,而且在制作雕飾上也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特別是“仙作”古典家具,將仙游木雕工藝與傳統家具巧妙融合,成為工藝美術業的一朵奇葩。
“仙作”古典家具最早的雛形是以眠床為代表的婚制家具。以前的莆仙人,置辦一套好的結婚家具關系到終生幸福。因此,即使家境一般的人家,也會請當地最好的工匠上門量身打造。“仙作”家具做工精湛、用料考究,具有獨特的東方民族風格。仙游工匠擅長在臺、凳、桌、椅、榻、幾、案、屏風等家具上雕刻人物、走獸、山水、花鳥等精美秀雅圖花案紋,古拙秀雅,雕刻精細,還能在有限的空間內表現豐富的意象、生動的故事情節,因而聞名八閩大地,并深受海內外收藏家的喜愛。而今,“仙作”古典紅木家具逐漸壯大,制作技藝注重傳承創新,很好地傳承了明清家具中精致古樸的洋塘工藝風格,順應中式家居文化復興的潮流,既運用傳統榫卯結構制作技藝,又最大限度地運用現代科技成果,既吸取中國傳統家具之精華,又融合當代文化理念和時尚元素,取法自然,巧奪天工,采用平、圓、透、鏤、微等雕刻技巧,有著適用、鑒賞和收藏的多重價值。
3.工藝品雕刻
木雕工藝品指的是通過精湛嫻熟的工藝技術與具有民族特色的典型藝術相結合的一種藝術品,包括觀賞性的木雕陳設工藝品和木雕實用工藝品兩類。木雕陳設工藝品就是陳列、擺設于柜、窗、臺、幾、案架之上,供人欣賞的小型的、單獨的藝術品。莆田木雕的陳設工藝品注重時代性,表現題材內容廣泛,有花卉、飛禽、走獸、仕女等,還有人體藝術作品等。木雕實用工藝品指利用木雕工藝裝飾的實用與藝術相結合的藝術品,又可分木制品木雕裝飾和其他工藝品的木雕裝飾兩類。莆田的木制品木雕裝飾工藝品比較多,如落地燈、壁燈、漆器屏風、木刻屏風、鏡架、筆筒、木刻鐘座等。此外,莆田木雕在明末清初至民國期間,多采用本地盛產的龍眼木,雕成各種武將、仕女或神像、古玩,輔以老漆涂飾,同時揉入國畫大師李耕的人物畫意韻,形成以莆式武將造型為特色的圓雕人物風格而盛行。
發展至今,得益于多種所有制木雕企業的共同發展,使莆田木雕產業生產規模不斷擴大,成為全國最大建筑裝飾木雕、神像木雕的生產地,而且也成為全國最大的內銷木雕工藝禮品、紅木古典家具的主產地和集散地。近年來,日本、韓國、東南亞乃至歐洲等國也紛紛購買和收藏莆田著名藝人的傳統木雕工藝品和紅木家具。此外,馬來西亞、菲律賓等東南亞地區建寺修廟的時候,會專門到莆田仙游聘請技藝精湛的古建筑專家去當總設計師。而且莆田木雕的相關企業在外國也辦起了展銷會,引起了海外有識之士的普遍贊賞。
(作者單位:仙游縣大濟周伯通工藝品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