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建筑業的蓬勃發展,所帶來的環境污染、能源消耗也成為了國人備受關注的問題。為了使這些問題得到有效解決的同時,又不阻礙國內建筑業的發展,做好建筑涉及工作,并在建筑設計工作中融入生態文明思想便顯得極為重要。在生態文明的視域下進行建筑設計,勢必能夠提高民眾的認知,同時提高建筑設計工作者對待工作的認真程度。并且,在建筑設計過程中,充分考慮人與自然的關系,使兩者保持和諧的關系,更能夠使建筑設計質量得到有效提升,進而為綠色建筑及可持續發展的實現奠定良機。
生態文明視域下建筑設計的類型分析
1.節能節地類型建筑
基于生態文明視域下,節能節地類型建筑的追求是必然的。此類型的建筑主要是為物質資源以及能量得到有效節約,進而使物質材料的循環利用得以實現。以生活廢棄物為例,在融入生態文明思想后,在建筑設計過程中,便希望這些生活廢棄物能夠得到循環利用,從而形成沼氣或者太陽能。節能節地建筑要想得到有效發展,便需要注重新技術的融入,將太陽能以及其他新型能源代替傳統能源,充分利用土地資源,并為居民提供溫馨、舒適、健康的居住環境。
2.自維持類型建筑
對于自維持類型建筑來說,指的是將接受鄰近自然環境的輸入除外,完全獨自維持其運作的建筑。自維持建筑主要是對太陽能、水能等自然能源加以利用,并不是靠煤氣、電力等維持運作。言簡意賅地說自維持建筑便是“自給自足、自食其力”。自維持建筑主要目標是構建一個封閉式的生態系統,依靠自身的能源維持運作,病借助物質材料的單循環維持運作。顯然,要想使自維持建筑得到有效實現,尚且需要走很長的一段路,并且大量先進技術的融入是必不可少的。
3.生物類型建筑
于生物類型建筑而言,指的是基于整體出發,科學、客觀地審視人與建筑之間的關聯性,進一步對建筑學所存在的問題加以考慮。其特點主要體現在三大方面:其一,對傳統材料、自然材料及其建筑營造模式加以了解,進一步借助建筑通風技術及自然采暖技術,從而拓展生物類型建筑的應用前景。其二,建筑在整體布局層面上,充分展現了人與自然之間的聯系性,從設計角度出發,充分尊重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關系。其三,將建筑設計除外,還正確地調解人對建筑環境產生的影響,從而進一步端正人的生活態度,為創建優質、文明的建筑生活環境奠定良機。
4.生土類型建筑
生土建筑主要是對覆土加以利用,將建筑本體具備的熱工性能進行改進,進而使資源的損耗得到有效降低。與傳統建筑相比,生土建筑擁有諸多優勢,包括可以起到節能降耗的作用,還具備防風防暴等作用。除此之外,使放射線污染得到有效控制使生土建筑最顯著的優勢。毋庸置疑,生土建筑屬于一類綠色建筑類型,能夠對環境起到保護作用。
生態文明視域下建筑設計相關技術探究
基于生態文明視域下,相關建筑設計的實現少不了現代化建筑技術的融入。下面本人就其中的三類建筑技術進行論述:
1.綠色建筑技術
綠色建筑與許多基礎理論學科存在關聯性,比如氣候變異規律、能量流動轉化規律以及建筑中能源轉換規律等基礎理論等。與傳統建筑相比,綠色建筑技術的優勢也是非常明顯的:首先,能夠充分發揮建筑的節能功能,比如其中的屋頂節能技術以及墻體節能技術等。其次,對新型材料采用技術進行充分應用,在綠色建筑技術的融入下,由磚石轉化成為了墻體材料及結構,充分提高了輕質、簡單等優勢,使建筑材料的使用量大大降低,能夠體現這些優勢的材料包括鋁合金材料、混凝土材料以及高強度玻璃等。
2.原聲自然能源的利用技術
在建筑設計過程中,充分利用原聲自然能源的利用技術,能夠使太陽能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從而實現降溫、干燥以及采暖。如在窗戶集熱板當中對太陽能資源系統加以構建,并由相關設備組合形成,包括空氣導管、蓄熱裝置以及單元集熱板等,進而使太陽所具備的光能能夠有效地轉化成為熱能。除此之外,還可以對低熱資源進行利用,從而實現地熱供暖。
3.建筑再利用技術
建筑業在發展過程中,特別注重節能環保。而建筑再利用技術的融入,便能夠使一些可再生資源得到充分利用,這樣不但使資源得到了再利用,還充分發揮了環保的作用。顯然,建筑再利用技術勢必能夠在建筑設計過程中得到充分利用,從而為建筑設計質量的提升提供充分有效的保障依據。
結語
生態文明視域下,建筑設計具備多種類型。同時,這些建筑設計類型要想得到有效實現,融入現代化建筑設計技術便顯得極為重要。如綠色建筑技術、原聲自然能源的利用技術以及建筑再利用技術等。除此之外,本人認為要想使生態文明視域下建筑設計的水平得到有效提升,還需要在建筑設計中融入一體化思想、生態化思想以及人性化思想。相信從以上方面加以完善,國內建筑設計水平將能夠得到有效提升,進一步為國內建筑業的發展奠定尤為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中南建筑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簡介:李浩(1980-),男,湖北天門人,本科,中南建筑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中級工程師,研究方向為規劃與建筑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