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麗偉


中圖分類號:S858.31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3-1085(2015)08-0037-03
近幾年來,隨著養雞業的發展,臨床的雞病也在發展,也在增多,也在更新換代。前幾年不發生的疾病開始流行,而且新發疾病勢頭猛烈。單一的感染越來越少,混合感染比例越來越高。養雞過程中,條件性大腸桿菌和頑固性的敗血霉形體經常混合感染,終身攜帶,時輕時重,直接影響專業戶的經濟效益。自從去年入冬以來,滑液囊霉形體流行猖狂,而且和大腸桿菌混合感染,發病時間之長,發病率之高,損失之重均前所未有。
1 臨床情況
雞群中最早發現有精神沉郁雞只,有呼吸道聲音,甩鼻咳嗽,拉稀白色糞便。同時還有不能正常走路、似踩高蹺樣或者瘸腿走路的雞只,愛俯臥在地上,強行驅趕,扎開并扇動翅膀困難前行,維持時間很短,隨后又俯臥在地。時間稍長,會發現跗關節部位、胸骨皮下部位明顯腫脹,起初腫脹部位為紅色,隨著病程延長逐漸變為淺黃色或灰黃色。群中病雞斷斷續續零星發生,發病時間很長,一般從四十日齡左右開始出現,持續到一百多日齡,或者更長時間。病雞一般有食欲,但因為一方面行動困難采食受限,另一方面此兩種病本身屬于消耗性疾病,所以體型明顯偏小,均較瘦弱。發病率從2%~35%高低不等,甚者高達50%~70%,這主要和雞本身體質及并發感染程度有關。
2 發病原因
首先,在雞場硬件設施配備上不達標。現有的雞場本身設施設備陳舊以及不健全,受建筑成本影響,半開放式的雞舍偏多,不能完全保障雞舍合理的溫濕度,提供不了適宜的環境;其次,養雞戶本身的思想松懈,管理落后。專業戶普遍認為育成階段既可以不像育雛要求嚴格的溫濕度,也可以不像蛋雞要求苛刻精細的飼養管理,思想意識上容易麻痹大意,常常疏于管理而導致發病;第三,隨著周邊區域的持續飼養,雞場遭遇普通常規病的侵襲也是此起彼伏,不僅使飼養成本增高,更給正常免疫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免疫疫苗抗體低下更驅使專業戶頻繁高倍量的使用疫苗,后果不得而知。
3 剖檢癥狀
此癥病雞一般個體小,體重輕,手抓雞狀似抓住一把棉花,輕飄飄。扯開胸部皮膚時,沿著胸骨從下而上嚴重粘連,強行扯開,在胸骨皮囊處積有大量黃白色似油脂樣分泌物,時間稍長變為干酪物(見圖1、圖2)。跛行癥狀雞的跗關節腫脹部位剪開后,在關節腔內有大量奶油樣分泌物,嚴重者分泌物在腱鞘上下沿著腱索游移,外觀看在關節前后部位處皮下有黃色似疙瘩樣凸出物,剪開后已經成為黃色干酪物,和肌腱粘連難于剝離(見圖3、圖4、圖5)。鼻腔粘膜、呼吸道粘膜均有粘液性滲出并出血。打開體腔,在肝包膜、心包膜處覆蓋大量黃白色纖維素性分泌物,形成典型的包心包肝癥狀,腹部氣囊增厚渾濁,覆有黃白色分泌物,育成雞的腹膜炎,拉出腸管,整個腸管被蛋黃樣黃色分泌物包裹粘連,不易分離(見圖6、圖7、圖8)。
■
■
■
■
■
■
■
■
4 防控措施
4.1 完善設施設備,加強飼養管理 對于基礎設施較簡陋的戶主應積極配備并完善科學的設施設備,冬天要搞好保溫,夏天要搞好防暑,注重消毒,加強管理,保障雞舍合理的溫濕度及適宜的環境。
4.2 提高思想認識,重視育成階段 對于成功飼養者來說,不僅要重視育雛及蛋雞階段,而且需要高度重視承前啟后的育成階段。
4.3 病健隔離,淘汰病殘,大群科學對癥施治 針對隔離出的病雞單獨飼養,圈舍嚴格消毒。體重明顯不達標的直接淘汰,徹底切斷傳染源,癥狀輕微一點的,除應用大群使用的藥物外,再肌注慶大霉素,按照每kg體重1萬單位,每日兩次,連用5d;大群及時投服如下藥物:上午用環丙沙星可溶性粉飲水,河北遠征藥業生產,每袋50g兌水25kg,下午用替米考星可溶性粉飲水,河北奧菲生產,每袋100g兌水200kg,以上藥物均按照全天正常飲水量計算藥量進行使用,連續使用5d為1個療程。間隔3d后,再應用1個療程,如此循環,至少應用3~4個療程。
4.4 確保日常高質高效的免疫接種 首先保證免疫接種雞群的健康。如果雞群不健康或者亞健康,不要強加疫苗,否則適得其反;其次,科學規范按劑量使用疫苗。活疫苗盲目加大劑量,不能提高抗體滴度,只能讓抗體維持時間延長,實踐中應把活疫苗和滅活疫苗配合使用提升抗體,而不能因為免疫抗體低而盲目加大活苗劑量或頻繁免疫,避免對雞體造成損傷,得不償失。
4.5 嚴格用藥療程,確保治療效果 滑液囊霉形體和大腸桿菌均屬于頑固性致病菌,針對此種情況,不可見重就加藥,見輕就停藥,長期感染,反復投藥,治療困難,損失慘重。藥物治療時一定要有信心并堅持按療程用藥,直至徹底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