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運禮 游麗
“您好,這是龍泉驛區紀檢監察信訪舉報監督聯系卡,如發現損害群眾切身利益的不正之風或腐敗問題,您可以根據卡上的聯系方式向我們及時舉報。”
近期,龍泉驛區紀委監察局印發了1萬余張監督聯系卡,全部發放到各街道鄉鎮、區級部門信訪接待窗口前來辦事的黨員干部和群眾手中,通過全面公布電話、網絡、來信來訪四大信訪舉報途徑及受理范圍,切實解決群眾訴求。
教育引導 打好“預防針”
“我們一定要深刻吸取前任主要局領導嚴重違紀違法案件教訓,嚴格按照要求積極整改,重塑安監隊伍新形象。”5月18日,龍泉驛區安監局局長在“反思剖析身邊典型案例警示大會”上明確表態。會上,區紀委公開宣布了對該局5名黨員干部的處分決定,并現場以案說紀、以案說法,對參會人員進行了警示教育。
“群眾身邊的‘四風和腐敗問題多發易發,有方方面面的因素,一個不容忽視的原因就是教育引導,政治紀律和黨紀法規沒有講深講透。”龍泉驛區紀委有關負責人說。
為從根本上遏制基層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滋生蔓延,龍泉驛區紀委堅持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狠抓源頭治理,做到了抓早抓小抓苗頭,形成宣傳教育常態化。
區紀委組織發案單位通過召開專題民主生活會、案件剖析會等方式開展反思剖析,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拍攝警示教育片《蛻變的權力》,組織全區黨員干部觀看。創辦《驛路清風》周刊和電視專題節目,大力宣傳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并在媒體上對典型案例實行定期通報,有效警示教育黨員干部。
果斷“亮劍” 斬斷“黑手”
“基層干部劉庚勛參與賭博,給予黨內警告處分;佘勇組織村組干部公款旅游,給予黨內警告處分……”這是龍泉驛區紀委網站和《龍泉開發》上近期發布的“四風”典型案例。今年以來,龍泉驛區紀委公開點名通報了多起“四風”和腐敗案件,形成了有力震懾,廣大群眾拍手稱快。
群眾利益無小事,懲治“四風”和腐敗無盲區。“我們每月派出3個檢查組,對各街鎮鄉和區級部門‘三公經費使用、公務用車管理等情況開展監督檢查。聘請社會監督員開展常態化暗訪,兩月一輪換。”龍泉驛區紀委主要負責人說。
據悉,該區紀委會同信訪、民政、財政、國土、農業、水利等部門,對基層土地征收流轉、“三資”管理、惠農補貼、扶貧救濟、低保資金管理使用等方面,不留死角地掃描檢查。今年以來,相繼查處了群眾反映強烈的“四風”問題和腐敗案件37件,點名通報典型案例17件18人。
扎緊“籠子” 筑牢“防腐墻”
“村級公共服務資金怎么使用?”“怎么才能確保資金使用流程的規范?”這些問題一直困擾著黃土鎮三村村支書黃家才。今年6月出臺的《進一步深化村級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改革的實施方案(試行)》,使他心里的困惑終于得到了解決。該《方案》對公共服務資金的使用范圍、流程進行了詳細規定,這是龍泉驛區健全制度,防止基層干部侵害群眾權益的一個縮影。
鉆制度空子、打擦邊球、巧立名目……這些是個別領導干部在“四風”和腐敗問題上慣用的伎倆。要讓老虎不傷人,除了敲打還需把它關在“籠子里”。建立管人的制度,才能防患于未然,才能促使正風反腐常態化、制度化。
去年,龍泉驛區印發了《關于落實黨風廉政建設黨委主體責任和紀委監督責任的實施意見(試行)》,明確了黨委承擔哪些主體責任,紀委履行哪些監督責任,并對責任考核和責任追究進行了細化。為了扎緊“制度的籠子”,今年,該區又印發了《關于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建立健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制度機制的實施意見》,相繼出臺了《公務接待實施細則》《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管理制度(試行)》《進一步深化村級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改革的實施方案(試行)》等制度,這些制度猶如一道“防腐墻”,把“四風”和腐敗問題拒之門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