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永紅
【摘 要】
初中學生通過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學會觀察身邊的人和事,寫親身經歷,表真情實感,這些手段可以有效地幫助初中生寫好作文。
【關鍵詞】
作文實踐 作文教學 作文興趣
初中學生,尤其是七年級學生,最怕的是寫作文。因為他們沒有什么閱歷,他們沒有掌握寫作方法,甚至不會表達,更談不上結構完整,內容充實,真實感人了。怎么辦?我認為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學生不會寫作,關鍵是沒有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生的學習就會變得主動,再艱苦的學習活動在學生看來也是有滋有味的。作為語文教師必須培養學生的習作興趣,教師不防在寫作之前,作一次調查,了解他們的興趣之所在,讓他們沒有思想負擔的輕裝上陣。
1.創造機會,讓學生親身體驗、身臨其境才能獲取和積累寫作素材,寫出的作文才有真情實感。如寫《秋天》,先讓學生去看,去聽,去感受秋天的田野、秋天的校園,學生一定很感興趣,都愿意去做。
2.寫范文 ,激發寫作興趣。學生往往不知從哪下筆,不知寫什么,此時,老師應該寫一篇范文,寫老師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讀給學生聽,讓學生做出評價,指出優點和缺點。例如,寫《我的老師》“我的老師特別胖,走進教室時,不見其人,先見肚子,他寫字時將左手插在褲兜里,圓圓的右手拿起粉筆特別瀟灑……”學生聽后急于寫自己筆下的“老師”。
3.利用多媒體,激發寫作欲望。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運用直觀、形象、新穎的事物激活思維,才能使學生智力活動呈現最佳狀態。運用多媒體教學作文,可突破時空的限制,把現實生活中的情、景、事、物搬進課堂,創設良好的習作情境,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素材,讓學生在愉快的情緒下寫作。例如寫《秋天》,教師將采集來的圖片利用多媒體展示給學生,給學生視覺的美感,激發了他們的寫作興趣。
4.展示寫作成果,激發寫作動力。對學生做出適當正確的評價,尤其是表揚和鼓勵,可增強學生內心的成功感,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積極學習的動機。對學生作文的每一點進步,或者一篇不太成功的作文中的某一長處常常給予夸獎,在眉批或總批中加以鼓勵。在講評作文時,拿到班上讀給全班同學聽。之后推薦給學校廣播站、校團委主辦的《九零后》報刊發表。如習作《童年趣事》、《我的父親》等在校報刊上發表后,在學生中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學生的寫作興趣因此倍增,許多學生打消了懼怕作文的疑慮,認為自己也有能力寫好,并經常主動交自己的習作請老師修改。
二、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初中學生怕寫作文,是因為閱讀量少,閱讀面窄,積累貧乏。因此要多讀多寫。
1.養成勤查字典、詞典的好習慣。我要求學生每人準備一本《現代漢語小詞典》,在課前預習時自己解決課文中的字詞;閱讀時經常使用字典、詞典,不僅能夠積累字詞,還能夠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2.要養成圈、點、畫、注的習慣。俗話說:不動筆墨不讀書。在讀書時,如果同學們學會在書中圈、點、畫、注,就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提高閱讀和分析的能力。在語文課堂或閱讀時,我要求學生圈點出好詞佳句,并且積累在筆記本上。
3.鼓勵學生寫讀書筆記。一是抄一抄,要求學生閱讀時把優美的詞句或精彩片段抄在讀書筆記中,日積月累,詞匯豐富。例如“宇宙是一個大生命……愿你的生命中有夠多的云翳,來造成一個美麗的黃昏”。二是寫一寫,每讀一篇后,讓學生練練筆。如寫讀后感,或仿寫語段等。習慣一旦形成,寫作的興趣也就培養起來了。
三、學會觀察身邊的人和事
要留心觀察身邊的人、事、景、物,從中獵取你作文時所需要的材料。觀察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1.觀察決不要僅僅局限于“用眼看”。觀察時要將人的五官全部調動起來:用耳朵去聆聽,用身體去感受,更重要的是要用心、用腦去思索,這樣的觀察才會更加細膩、深刻。
2.觀察過程中要學會記錄。俗語說得好: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好多同學每天看到的挺多,思索的也挺多,但是不善于隨時記下來,這樣就會使觀察到的材料付之東去,許多有價值的東西也會白白浪費掉。
3.觀察尤其要注意持之以恒。要將觀察生活、思索生活貫穿于生活的每一天,這樣才會寫出妙文佳作來。 學會觀察對于寫好作文有著巨大的奠基和推動作用。
四、寫親身經歷,表真情實感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單憑空想象是寫不出好作文來的。
1.要用心感受生活,在生活中孕育情感。因為情感只能從生活中來,離開生活就無所謂情感。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精神世界,親情、鄉情、友情、師生情等。例如讓學生寫《父母的愛》《我的老師》,學生都能寫出現實生活中的真情實感。
2.要寫自己熟悉的人和事。唯其熟悉,才能真正用心去感悟,才能有真切的體會,也才能抒發出真情實感。例如,第三單元學習了“親情歌吟”篇目,指導學生寫《爸爸,我想對你說》或者《媽媽,我想對你說》抒發真情實感就得心應手了,而且寫得非常感人。
3.要多用第一人稱,寫自己。
總之,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