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光總是象征著希望、美好和善,讓人感受到光的澄明;而影給人來了寧靜與涼爽,幽暗的空間更能引起人的沉思與幻想。光和建筑空間,二者有著相互的依賴、相輔相成的關系。透過光的感知,不論建筑的外立面還是建筑的內部結構,都給予建筑生命。建筑空間中的光有視覺功效的作用,可以在空間中辨認人和物體的存在,與此同時,光以空間為依托顯示出它的狀態、變化及表現力,從而創造出光環境藝術。
關鍵詞:設計;游走;情感;生成性
一、光在設計里的存在
沒有光的存在我們就無法感知空間。光環境設計作為設計中一個重要且不可或缺的部分,得到很多運用和重視,而且光環境設計由于光自身的一些特點而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這就使得在對光環境設計的研究內容以及研究方向上還有很多空間得以開拓。在以美學思想為核心的勒·柯布西耶的設計中,完成對空間的基本功能設計的同時,也必須在設計中體現美學思想的藝術形態。
光在柯布西耶的眼中不僅僅只是光,它也是構成設計的一部分。不論在柯布西耶的哪個作品中,光的運用在他的作品中隨處可見。在勒·柯布西耶對位于普瓦西的薩伏伊別墅(1928)的描述中,在那里,他用它代替了之前的作品中常用的“流線”這個詞。“在這棟房子里出現了一種真正的建筑漫步,步移景異、出人意料而且有時候還會讓人感動震驚。”在勒·柯布西耶的作品中,朗香教堂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它的開創采用梯形開窗設計,這樣不但利于光線在整體建筑物中的采光量,同時,給教堂本身也增加了莊重、嚴肅、神秘的氣息。在教堂的墻體上開出大大小小的窗口,使整個建筑物生動起來。
“建筑是一些裝配起來的體塊在光線下輝煌、正確和聰明的表演。我們的眼睛是造來觀看光線下的各種形式的;光和陰影顯示形式;立方、圓錐、球、圓柱和方錐是光線最善于顯示的偉大的基本形式;它們的形象對我們來說是明確的、肯定的、毫不含糊的。因此,它們是美的形式,最美的形式。不論是小孩、野蠻人還是形而上學者,所有的人都同意這一點。這正是造型藝術的條件。”
柯布西耶情謳歌了現代工業的偉大成就——遠洋輪船、飛機、汽車,它們是美的,因為它們的造形反映的是它們的本質。一架飛機并不要造得象一只鳥或一只蜻蜓,它的關鍵是要一個升力面和一個推進器;汽車也不要造得象慢吞吞的馬車,它們都有它們的本質和適應這一本質的標準。就象“椅子是做來給人坐的”、“電燈提供光明”、“窗子的用處是透一點光,透許多光或完全不透光”以及“繪畫是畫出來給人欣賞的”這些淺顯得不能再淺顯的“基本公理”一樣——遺憾的是許多人都忘記了這些事物的本質,柯布西耶大聲指出:“住宅是造起來住人的”,它需要充足的光線、新鮮的空氣、干凈的地板、合用的家具,它不需要關不嚴的路易XX式的窗子、抹著加纖維的灰漿以模仿石頭的落滿灰塵的墻面、100公斤重塞滿房間充斥蒼蠅屎的大吊燈、鋪著錦鍛松松軟軟的安樂椅以及老虎窗坡屋頂。當技術已經進步到用型鋼可以取代長著節疤的木梁、薄得象“一層膜”的煤碴空心薄壁墻可以取代一米厚的石頭墻,當現代裝配技術只要幾個月就能完成以前要幾年才能完成的房子,當還有那么多的低收入的工人還只能在夢中擁有一間屬于自己的整潔合用的臥室的時候,住宅還有什么理由非要昂貴得象個古董?
他說,住宅將是“一個工具,就象汽車是一個工具一樣”。
他說,住宅將是“居住的機器”。
他說,必須樹立起“建造大批生產的住宅的精神面貌,住進大批生產的住宅的精神面貌,喜愛大批生產的住宅的精神面貌。”
他說,“不搞(新)建筑就要革命。”
柯布西耶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
二、光的游走與藝術表現
從本意上來說,漫步是指穿越建筑的體驗。從深層次來說,和所有柯布西耶創造的東西一樣,它指的是支撐他作品的復雜的思想體系,尤其是他對作為形式起源的建筑的信念。漫步的設計是為了讓人們回歸對周圍環境的敏感,并最終實現與自然的重新定位。
在薩夫伊別墅中,二層與首層之間并非是簡單的樓梯相接。它是通過光線的傳感,削弱樓層之間的高低錯落感,讓人能夠不自覺地就走向了二樓。在二樓與三樓之間的平臺之間就出現了一個坡道式的銜接。當人們漫步在這樣安靜簡潔的坡道上時,就創造了從二樓到頂層連續的統一體、一天穿過建筑的類似室外的流線,它在過程中被二樓坡道邊的圍欄打斷。這些東西讓室內外空間變得模糊,把室外的流線引導進室內并上升至屋頂花園。就設計的本身而言,這就是一個點睛之處。同時,在他的其他作品中,也很好的界定了基地的邊界,但是在底層架空的建筑中基地的邊界就不會很明顯,比如說在馬賽公寓中,似乎是有意弱化了室內外之間的明確邊界。“你一進去:建筑就會把它的場景展現在你的眼前。你隨著它走動,眼前的我景象不斷地變化著,演變成一出墻面上的廣的戲劇,并且在池中投下陰影”,所有這一切的目的都是為了幫助我們“在一天結束的時候對可以得到的所有東西表示感謝。”光對勒·柯布西耶所創造的妙不可言的空間來說也非常重要,它是“宗教中可信的事實”的“基本真理之光”。
三、光與情感的生成性關聯
自然光是建筑師無法精確控制的,它從早到晚,日復一日的變化,無論強度、角度還是色彩都在微妙的改變著,它的存在賦予了空間生命,塑造著空間情境。自然光對于空間,恰如空氣之于生命,二者是共生的關系。在勒·柯布西耶的手中,光卻被他用得游刃有余。仿佛就是手中的玩物。他手下的建筑一旦和光線之間產生了聯系就像賦予了建筑生命體征一般,這種建筑或者形式上的“感動”就會影響周圍的環境以及居住在里面的人。就薩伏伊別墅而言,橫向的排窗在整個建筑的外立面尤為顯眼。不但增進的外觀上的美感,從建筑內部而言,不同時間的光線在整體建筑內部表達是不同的。勒·柯布西耶想要創造的一種環境,讓人能在欣賞他們把自己的體驗放到建筑中,從而創造出全新的東西。勒·柯布西耶把光線作為整個建筑物的線索,使建筑物整體串聯為一個龐大的活物,不論在當今社會還是回到建筑設計本身,都是一個值得借鑒的一點。
【參考文獻】
[1]富永讓.柯布西耶的住宅空間構成[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8.
[2]勒·柯布西耶》勒·柯布西耶,皮埃爾·讓納雷.蘇黎世:建筑出版社,1995.
[3]走向新建筑》勒·柯布西耶 ? 倫敦:建筑出版社,1982
[4]威廉·柯蒂斯.勒·柯布西耶:思想與形式[M].建筑出版社
[5]勒·柯布西耶,皮埃爾·讓納雷.勒·柯布西耶全集[M].蘇黎世:建筑出版社,1995
作者簡介:袁晉(1990-),女,漢,山西太原,武漢紡織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環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