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燕?舒易團
本文主要從國畫家現狀和國畫作品發展現狀兩方面來論述中國畫目前存在的問題。文中對國畫家在創作中的心態、習慣、思想和繪畫技法等方面的不足之處進行闡述,并對當今國畫作品的題材、筆墨、構圖和整體效果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較為詳細的分析,意在表明當今中國畫走創新改革之路是明智之舉。
中國畫的現狀
中國畫, 這門古老、傳統而又典雅的水墨藝術,幾千年來一直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是我們的國粹。中國畫在中國藝術歷史上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從亙古時代發展到如今,中國畫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產生了眾多的繪畫類型。近現代中國畫是一個眾說紛紜的話題,對這個時代的中國畫家而言,他們面臨的不但有已然頭緒千萬“古今”問題,而且包括亙古未遇的“中西”問題,不但要解決純粹的藝術問題,還要面對復雜的社會情境,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關于中國畫繪畫問題的探究越來越深入,眾多藝術家們圍繞什么是中國畫,怎么去發展中國畫。形成了百家爭鳴的現狀,更好的去理解什么是中國畫,怎么去探索和發展中國畫,對未來中國畫的發展取決定作用。我們處在一個新的歷史時期,經歷了新的生活,對于事物的美和惡有了一定的了解。社會結構的巨變,造就了藝術風格的多遠和價值判斷的不同角度。在藝術的創新上,有了真實感受。然而,創新的嘗試,成了國畫界的共同課題。在多數畫家的創作思想中,創新的探索和追求,已經占據了主導地位。
當大家放眼觀看當今中國畫的創作現狀,就不難看出目前中國畫界存在的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值得我們每一個中國畫家認真思考,下面筆者主要從國畫家和國畫作品在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必要的解決措施。
國畫作品存在問題及解決方式
1.題材方面
中國畫創作,題材的選用非常重要。革命歷史題材、鄉村景物、民族風情等先輩們積累了不少的經驗,為后人樹立了典范。然而面臨今天的生活, 世道已經與30年前完全不一樣了。不僅是社會變了,人們的思維方式變了,更嚴峻的是人們眼睛所能見到的視覺感受已經大大改變了。但很多的畫家還繼續畫那些幾年前甚至幾十年前重復的老題材。我想原有模式的中國山水畫是目前在年輕人中很難引起欣賞共鳴的一類畫,很多年輕人根本體會不出馬遠夏珪在“殘山剩水”中所表達的意境。
所以現代中國畫最需要的是在表現題材上的拓寬,尋找前人從未涉及過的方向。總之,對于每一個從事中國畫的畫家們不要死抱著過去的老題材不放,應該去努力開掘人們所關注的現實題材,這樣才能有更好的作品產生。
2.筆墨方面
放眼當今中國畫壇,很多畫家們用筆用墨還是停留在以前的方法上。介子點、鐵線描、披麻皴等仿佛已深入人心,不敢隨意突破。“筆墨”的鑒賞標準也是依托于前人經典作品所建立的創作手法和審美成規之上。大多數的畫家陷入了傳統的束縛中走不出來,好像在畫面中不使用這些用筆用墨的方法,就不是中國畫一樣。殊不知,人們的審美標準早已發生了變化,面對高速公路、摩天大樓,傳統的“六法”、“九皴”、“十八描”這些陳舊的筆墨形式實在無力負載這一切。
“筆墨當隨時代”!的確社會在前進,人們的思維方式也在變化,只有符合時代需求的筆墨形式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我想用筆用墨技巧當隨靈敏思維和現實物象而變化,當隨新型材料的出現和使用而更新。只有這樣, 中國畫的筆墨才具有永恒的生命力。
3.構圖方面
中國畫藝術在構圖中將詩、書、畫、印融合在一幅作品里,同時在作品中注重疏密關系、虛實關系。使繪制出的作品畫面豐富、意境優美,獨具東方藝術的特點。
也許正因為這些傳統的構圖方法已經達到了一個頂峰,導致了現在的很多國畫家們走不出來了,國畫構圖基本還停留在形式或概念的模仿上。同時由于國畫構圖領域受到西方現代主義和后現代主義的影響,缺乏與時代相結合的自我創新。 很多作品要么是對國畫傳統構圖的完全否定,要么是不加選擇和消化的照搬西方的平面構成,導致了當下國畫的構圖存在缺乏革新和整體混亂等問題。
我想對于國畫構圖,需要有一個吸收和再創造的過程,適當借用西方先進的構成理念,又巧妙結合中國畫獨特的意境表達。以獨特的造型語言來彌補目前中國畫構圖上的不足。
總之,科技信息時代的到來,人們的思維方式受到巨大的沖擊,在這樣的背景下, 用以往的定勢和習慣去表現當下的生活,無疑是對中國畫發展的阻礙。那么中國畫能否走向世界, 能否被世界人民所理解和接受,這值得我們每一個中國畫家認真的思考!
(作者單位:四川工商學院—原四川師范大學成都學院)
作者簡介:劉燕(1983-),女,碩士研究生,四川工商學院(原四川師范大學成都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美術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