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丹
【摘 要】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構建互動的課堂教學模式,可以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提高語文教學效率。本文就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運用互動教學模式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出了一些可行性措施。
【關鍵詞】
初中 語文教學 互動教學 措施
互動式教學強調的是通過課堂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小組與小組之間的互動,使語文課堂活躍起來,以達到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的目標。但是在傳統初中語文教學中,由于受應試觀念的影響,教師的講解充斥整個課堂,學生很少有互動的機會,只是被動的接受教師的提問與解析,自主學習能力得不到有效培養。因此,根據初中語文教學的現狀,探索互動式教學模式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是初中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自主設疑解疑
傳統的初中語文教學中,課堂提問的主體是教師,教師問、學生答,這種單調教學模式的重復,使課堂失去生趣,學生往往會產生厭學情緒。而互動式教學模式,就是放手把課堂讓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提問。這樣,學生可以在閱讀中發現問題,積極的探索問題,步入閱讀理解的更深層次。例如在學習魯迅先生的《藤野先生》一文時,教師讓學生自主閱讀,整體感知,并且把閱讀中產生的問題,在小組內進行探討與交流。通過閱讀有的同學提出了這樣的問題:藤野先生作為魯迅的老師,為學生認真批改講義、關心學生的學業等,這些都是作為一個普通教師應該做到的事情。為什么卻得到了魯迅先生的熱愛與尊重?學生們通過反復閱讀課文與認真討論發現:當時中國留學生在日本倍受歧視,而藤野先生沒有民族偏見,像對待其他學生一樣對中國留學生充滿熱情,這是一位偉大的教師、一位品格崇高的教師,是值得永遠尊重與熱愛的教師。再如,在學習楊絳先生的《老王》時,有的學生提出,《老王》一文表達了作者對老王的同情,但是文中在寫到老王臨終前給作者最后一次送雞蛋時,有一段對老王的肖像描寫,這段肖像描寫對于表達作者對老王同情的感情基調,是否有點不太諧調?同學們在小組內展開了熱烈的討論。他們通過網絡查閱專家對這段描寫的觀點、看法,學生們的理解與專家的觀點相融合,開闊了學生的閱讀視野,對課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二、創設教學情境,激活學生思維
新課改背景下的初中語文教學應該是互動生成的,而不是靜態的。學生在動態的氛圍中才能激活思維,積極參與思考。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特點及教學內容,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例如,在學習了《孔乙己》與《范進中舉》兩篇課文后,教師可以創設情境,激活學生的想象:“如果孔乙己最后跟范進一樣也中了舉,孔乙己的命運會是怎樣的?孔乙己與范進中舉有什么相同不與同的地方?這些問題可以讓學生在小組內進行充分討論,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最后創設這樣的情境:孔乙己與范進的人生遭遇不同,假設,僅僅是假設,孔乙己與范進能夠相遇,在談到對科舉的看法,在談論各自的人生時,他們會說些什么?教師讓學生把孔乙己與范進的對話編寫成劇本,并且在課堂上進行表演。學生通過對人物性格的理解,編寫出不同版本的對話內容,對于表演中表現突出的學生教師給予了肯定與鼓勵。通過表演,學生進入了人物的心靈世界,與文本的情感達成共鳴。
三、設置互動環節,激發學生興趣
初中語文教學要根據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科學設置教學環節,營造活躍的教學氛圍,讓學生踴躍參與教學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例如在學習《沁園春》這篇課文時,教師利用多媒體視頻展現詩中描繪的壯麗畫卷,配上背景音樂,讓學生反復誦讀。最后讓學生自愿結合,進行分組朗讀比賽。教師與學生共同制訂評分標準,組成評委,對學生的朗讀進行評分。學生們非常踴躍,對朗誦時的表情、動作、語調進行設計,朗誦中激情澎湃,很好地體現了詩詞的主題意旨。再如,在學習《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時,教師讓學生根據“父親”見到兄弟于勒而逃離現場這一情節,發揮自己的想象,說說“父親”的心理活動。如果父親向自己的知心人傾訴,他會怎樣反思自己的這次逃離行為?學生們扮演“父親”角色,以同桌為“知心人”進行傾訴。這種互動交流形式,不但提高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夠促使學生深入文本,深刻理解人物內心世界,實現自身對人物與文本的個性化閱讀。
四、抓好預習環節,提高課堂互動的實效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增強課堂互動的有效性,必須抓好學生的課外預習環節。學生可以將預習中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然后在課堂上進行互動交流,加以解決。這樣課堂就真正變成了學生互動探究、進行交流解決問題的場所。例如在學習《社戲》一文前,教師布置學生課外進行預習。學生通過網絡教材、學校教學網站資源下載本課的資料進行學習。在課堂上學習本課時,教師對學生的預習情況進行了檢測,結果學生對本課的生字新詞以及寫作背景等問題都有了很好的掌握。課堂只是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探究。例如,學生提出了:本文的主題意旨是什么?為什么偷來的羅漢豆吃起來特別有味道?等等。這些問題來自于學生,通過學生交流加以解決。提升了學生交流合作的能力,也使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得以提高。
總之,互動教學模式適合初中學生的認知特點與心理發展規律,教師在教學中要為學生有效地互動交流搭建平臺,使學生在交流中探討,在合作中提高。促使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和語文綜合素養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張斌.初中語文教學互動教學模式的應用分析【J】.學周刊,2014(25)
【2】敏建新.淺談互動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