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萍
【摘 要】
伴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以及科學技術的進步,教育體制的改革步伐日益加快,小學作為學習生涯的初級階段,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成長與發展。然而,現階段我國小學語文教學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我們明確語文教學現狀,尊重并充分發揮主體地位。
【關鍵詞】
小學語文教學 發揮 主體地位
在新課改的要求下,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并且研制出了很多新型的教學方式以此來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當代小學生均具有獨特的個性且思維活躍,不喜歡被人約束,傳統應試教學愈發不適應,因此,急需轉變原有教學局面,明確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不斷創新。
一、主體教育概述
對于主體教育來說,是指一種現代的教育理論,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充分的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的尊重學生,與學生樹立一個和諧的關系,從而來對學生進行指導[1]。新課改中對學生的主體地位進行了具體規定,因此,我們應積極響應新課改中的要求,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展現主體性的機會。在主題教育模式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學習不需要教師的安排,完全是學生個人的事情,而教師僅僅是一個引導者,引導學生進行主動思考,以此來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及小頻率。教師自身應認識這一角色轉變,給予學生自由,加強指導,幫助學生學習和掌握各種文化知識,養成規范的學習習慣。同時,還應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指導學生積極拓展邏輯思維,充分想象。
二、發揮學生主體地位的策略
(一)形成學習主體意識
學生要想更好的發揮自身的學習主體性,那么必須要具備一個學習的主體意識,要想讓學生形成一個良好的主體意識,那么教師必須要指導學生形成主體意識,使學生明確學習中的位置。對于課堂教學來說,僅僅是一個學習指導的過程,教師要教會學生學習的方式,然后學生自行進行學習,逐漸的掌握學習的方式,從而來促進學生主體意識的形成。只有教師轉變自身教育觀念后,學生才能形成主體意識,進而充分行使主導權力,有效發揮主體地位,真正成為小主人。
(二)著重培養學習興趣
興趣是提高課堂參與度、提升教學效果的關鍵。因填鴨式教學模式的長期影響,大大降低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大部分學生均存在抵觸情緒。因此,教師應針對這一問題,采取合理的教學方式,全面激發學習興趣,切實提高課堂參與度,這是發揮主體地位的必要條件。首先,教師應認真鉆研教材,仔細閱讀教學大綱,明確教學目標,做到胸有成竹,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導語直接決定著整體教學效果,精彩的導語不僅能吸引注意力,還能點明主題,將學生快速帶入課堂教學中,使其主動思考。例如,在學習七擒孟獲這篇文章時,教師可借助多媒體播放這一片段,并向學生講述歷史背景,進而讓學生領會作者的思維,這可有效激發學習興趣。另外,因小學生樂于表現、希望得到老師以及同學的贊揚,比較爭強好勝,教師可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組織課堂競賽,對于表現出色的同學給予物質以及口頭獎勵,這可大大提高課堂參與度,使其喜歡并主動融入到課堂教學活動中。
(三)拓展邏輯思維
在語文教學活動中,盡量不要出現單純地講解課文的現象,在理解文章大意后,教師應引導學生揣摩作者內心活動,進行自我分析,在這一環節,教師所提問題應具有開放性,鼓勵學生張開想象的翅膀,從多個層面剖析問題并獨立總結[2]。例如,在學習難忘的一課這節內容時,通常在剛讀到這個題目時便會讓人產生究竟是什么樣的一課讓人如此難忘。為此,教師應針對學生的內心疑問進行提問,并指導學生一邊閱讀,一邊思考,最終,學生不僅能掌握課文內容,還切身體會到了課文中濃厚的愛國情感,達到了鍛煉邏輯思維的目的。
(四)采用開放式教學
語文涉及較多的內容,語文知識并沒有具體的邊界,語文的廣度與生活的范圍相同,在語文教學活動中課堂教學并不是主要形式,還應走出課堂,開展第二課堂,走進生活,融入大自然,切實體會現實生活中所蘊藏的語文知識。教師應盡可能地推行生活化教學,在語文知識與實際生活之間構建關聯。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開展春游等戶外活動,還可組織學生一起出游,深入接觸大自然,體會自然風光的美好,不斷提高文化修養。同時,在完整課外活動后,要求學生認真編寫觀后感,以文字的形式將活動中的美好定格在某一瞬間,以此來鍛煉寫作能力。
(五)充分發揮創造性
小學語文教學內容通常比較簡單,教師可依據學生的接受能力適當拓展教學空間,在課堂教學中引入大多數學生均比較感興趣的兒童文學,這不僅能調動語文學習自主性,還能夠充分發揮創造性。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在發展時期,這一時期也是養成規范的學習習慣的關鍵,為此,教師應指導學生強化課外閱讀,因為它是增加語文素材積累、提高學習成績的有效手段。語文包羅萬象,單純依賴書本內容是不夠的,還應重視課外閱讀,以此來拓展視野,切身體會語文的淵博和豐富。教師可以幫助學生選取一些積極向上的課外讀物,利用課余時間進行閱讀,以此來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例如,《格林童話》,此本讀物不僅充滿趣味性,且具有深遠的教育意義,有助于知識面的拓展和創造力的發展。
【結 語】
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啟動表明素質教育已經大力推行,愈發重視學生主體地位的發揮,這也成為語文教師研究的主要內容。在日常語文教學活動中,應改進教育理念,提倡主體教育,通過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來有效發揮主體地位,強化課堂參與,進而改善語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王敏.淺析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4(32)
【2】許書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J】.學周刊:C,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