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學秀
摘要:天祝藏族盤繡歷史悠久,有著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圖案純樸、色彩艷麗、構圖簡潔、造型夸張、針法多樣、繡工精致。藏族盤繡技藝在漫長的社會實踐中不斷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技能,又在先輩的影響教導下,從習慣形成自然,形成了天祝藏民族盤繡的獨特風格。
關鍵詞:藏族;盤繡;色彩
天祝藏族自治縣位于甘肅省中部,祁連山東端,青藏、黃土和內蒙古三大高原交匯處,有其獨特的歷史文化。天祝藏族盤繡是藏族刺繡中最主要的繡法,歷史悠久,題材廣泛,內容豐富,有著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圖案純樸、色彩艷麗、構圖簡潔、造型夸張、針法多樣、繡工精致。這種傳統的盤繡技藝往往是通過家傳、互相之間的交流來延續。藏族女孩子從小受家庭的熏陶學習盤繡,她們以繡花技藝高低論家庭教養和聰慧。藏族盤繡技藝在漫長的社會實踐中不斷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技能,又在先輩的影響教導下,從習慣形成自然,形成了天祝藏民族盤繡的獨特風格。
天祝藏民族盤繡技藝主要流傳在甘肅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縣天堂、賽什斯、炭山嶺、安遠、大紅溝、松山、東大灘等鄉鎮及其周邊區域。其主要以彩繡為主,是用多種不同顏色的線交織繡成各種絢麗圖案。大概有三類運用。
1.未婚女子佩帶在頭發上的裝飾。藏語稱“頭瑞”,它是由在長2尺寬5寸的平紋面料上用專門的印板印上去,然后用線盤繡成美麗的圖案,立體感很強。未婚女子將頭發梳成數十根小辮分兩邊綴入胸前帶上“頭瑞”,頭頂后留一根細辮,穿入腰帶拖后。
2.已婚婦女佩帶在頭發上的裝飾。藏語稱“什加卡”,它是由長3尺4寸寬4寸的平紋面料上制成的,制作方法同上。也是將頭發梳成數十根小辮分兩邊綴入胸前帶上“什加卡”,頭頂后留一根細辮,穿入腰帶拖后。
3.衣領上的裝飾。用盤繡的方法制作在平紋面料,一般是一對,盤繡的領子在底層,上面一層領子沒有盤繡,用紙錦緞制成,起到保潔作用。
天祝藏族盤繡在色彩運用上,采用強烈的對比色,用大紅大綠、大藍大黑等顏色作為底色,所繡的紋樣則用淡雅的顏色,使繡品形成鮮明的對比,在對比中求得顏色的和諧。藏族盤繡,在繡品中雖然只用幾種顏色調配,卻顯得五彩繽紛,絢麗多姿。天祝藏族盤繡技藝的主要特征體現在三個方面。
1.伴隨著民間人生禮俗和民俗節慶活動的產生和發展而形成的對民間習俗依賴性的特征;
2.天祝藏族盤繡的各種圖案鮮艷奪目,花、草、蟲、魚、鳥、獸栩栩如生,具有鮮明的民族文化特征。
3.天祝藏族盤繡講究圖案鮮明生動,布局整體和諧,寓意深遠。完全是純手工制作,色彩的搭配全靠藝人自己掌握。
天祝藏族盤繡技藝比機器刺繡圖案更精美絕倫,而且色彩鮮艷富有立體感和層次感,這是機器刺繡遠遠比不上的。世代相傳的藏族盤繡,具有如下幾個方面的重要價值。
1.學術價值。在中國的刺繡技藝史中,天祝藏族盤繡技藝名不見經傳。作為地方特色的天祝藏族盤繡技藝不僅帶動和促進天祝特色民間手工技藝的弘揚,而且對豐富和完善天祝民間手工技藝史,乃至對整個藏區民間手工技藝史的豐富和完善,都將產生一定的推動作用。
2.實用價值。天祝藏族盤繡技藝,對人們了解古老刺繡技術和工藝流程,豐富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提高人民群眾的審美素質,促進人們的全面發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都將產生重要的作用。
3.獨特的藝術審美價值。天祝藏族盤繡在內容上有各種經典圖案,各種圖案搭配和諧,寓意深遠,淳樸中透出靈巧,民族特色非常濃郁,具有獨特的藝術審美價值。
天祝藏族盤繡技藝是一項生產周期較長、較為艱苦的勞動。一些頗有造詣的刺繡老藝人因年歲已高,已不再從事盤繡工作,有的相繼謝世,有些絕技難以得到傳承,而年輕的盤繡藝人中在技藝上能獨樹一幟,在藝人中享有威望的很少。天祝藏族盤繡技藝的發展舉步維艱,面臨著瀕危。對盤繡技藝的發掘、搶救、傳承工作是迫在眉睫的事,
盡管村村都有刺繡花衣,一半左右的當地藏族婦女或多或少都能繡,但是隨著現代經濟的發展和沖擊,這項民族民間工藝在本質上已經發生了不少改變。
一是當下現代義務教育普及。相對于傳統手工藝的學習,藏族家庭更重視未成年子女的現代文化教育。這一點從根本上動搖了原有的人群傳承基礎。二是一些頗有造詣的刺繡老藝人因年歲已高,已不再從事盤繡工作,有的相繼謝世,有些絕技難以得到傳承,而年輕的盤繡藝人中在技藝上能獨樹一幟,在藝人中享有威望的很少,這就使得藏族傳統盤繡處于后繼難有人的狀態。三是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現代商品經濟文化的沖擊,市場上對手工刺繡工藝品需求的減少,靠刺繡難以維持生計。四是如今的天祝藏族婦女的日常衣裝中,除了逢年過節穿著藏族服裝之外,平時人們穿著打扮幾乎已經完全現代化。盤繡這種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和路徑的裝飾形式已經漸漸退出了當地藏族人的日常生活。
從以上情況來看,將來的天祝藏族盤繡的發展是十分令人擔憂的。做好天祝藏族盤繡技藝這一的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迫在眉睫。在此提出幾點保護天祝藏族盤繡的建議。
一是做好天祝藏族盤繡技藝搜集工作。當地博物館要抓緊做好繡件精品的調查、收集整理保護工作,對于藏族盤繡中的工藝流程和相關技術細節可以用文字,音像等手段真實、客觀的記錄下來,為以后對藏族盤繡的深入研究做好基礎。
二是整合文化資源,轉變觀念,加大宣傳力度,走民族文化品牌化道路。深層次挖掘天祝藏族盤繡文化內涵,在保持傳統的基礎上加以創新,采取包容開放的態度,積極吸收其他民族的優秀工藝文化,可以將繡片打造成有收藏鑒賞價值的藝術精品,并懂得運用現代新聞傳媒技術更好的推廣天祝藏族盤繡,如利用盤繡制作現代服裝飾品等。在保護與發展中,努力營造民族文化品牌化。
總之,天祝藏族盤繡是中華民族文化愧寶之一,需要大家一起做好保護與傳承。
【參考文獻】
[1]李彥.貴州苗族刺繡文化內涵及保護研究——以臺江縣施洞鎮為例[J].大觀周刊,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