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丹
前言
英語寫作一直是高中生的一大難題,除了詞匯量小,不會運用復雜句式之外,中式英語是學生作文不能得高分的一大攔路虎,尤其是對于基礎薄弱的學生而言,要寫出一句符合英語語法規范的地道英文,實在是件難事。本文旨在通過分析中式英語的成因,探索避免中式英語的方法,增強學生英語寫作的信心。
一、中式英語的成因
學生的中式英語主要來自兩個層面。一是詞匯,二是句法。學生由于詞匯量不足,往往會自造一些不符合西方人習慣的表達。譬如說這個句子:同學們都很討厭他,因為他經常拍老師的馬屁。學生可能會翻譯成 The student all dislike him because he often pats the teacher's ass.但英文中并沒有pat the ass這種表達,正確的翻法是lick the teacher's boots。以前在歐洲,臣民見到國王與王后往往要葡匐倒地,親吻他們的靴子。后來,人們將 lick the boots 引申為“為了某種目的而討好某人”,它與漢語的“拍馬屁”含義一樣。主要原因還是來自句法層面。英語在表達上比較精密,語法關心較為嚴謹,而漢語在表達上富有彈性,許多邏輯關系是靠意義來表達的,而語法關系則處于次要地位。難怪王力先生曾戲稱說“英語是法治的語言,而漢語是人治的語言。“英文中的簡單句只能有一個主謂結構,注重形合。漢語則重意合,并沒有完全嚴格的句法,這也就是我們說的“中國人說話根本沒句子”。引號中的這句話嚴格來講,就不能稱之為一個句子,如果是主語是“中國人”,謂語是“說話”,那么“根本沒句子”就不知道是什么成分了。但它表達出了“中國人說的話里面沒有完整的句子”這句符合語言規范的句子的意思。又譬如:“今天來了很多人”這句話,也不是一個完整的句子,按照語法成分劃分也是行不通的。基礎薄弱的學生可能會寫成“Today comes many people.”這就是一種中式英語了。
二、解決方法
了解中式英語的成因后,我們便要尋求避免它的方法。其實大部分學生寫英語作文,都是在經歷一個中譯英的過程。在日常的教學實踐中,我總結出四個步驟,即鬼話-----人話-----英語------神話。通常學生想要翻譯的中文并不是一個句法嚴密符合語言邏輯的句子,這時我們要先把它變成可譯的句子。譬如:老頭曬太陽。這是一個很簡單的中文句子,但卻不容易轉變成英語。因為英語中并沒有一個單詞和“曬”完全對應。而且嚴格來講,“曬太陽”的“曬”和“曬衣服”的“曬”也是不同的。人怎么能把太陽拿去曬呢?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把它轉變成一句容易翻譯的意思相近的話,比如“老頭正在享受陽光。”對應的英語是“The old man is enjoying the sunshine.”這是一個主謂賓結構,運用了現在進行時,是符合英語語法規范的。當然,我們還可以讓這個句子更高級一些,比如說運用一個獨立主格結構:“The old man is enjoying the sunshine,feeling rather comfortable.”這種句子即符合英語語法規范,又運用了高級句型,一定能成為一篇作文的閃光點。
其實,任何一個中文句子都能通過這三步轉化變成一個漂亮的英語句子,學生們可以通過以下幾點來使自己具備這種能力。
首先,熟悉五種簡單句型,即主謂、主謂賓、主系表、主謂雙賓和主謂賓賓補。知道正確的符合語法規律的英語句子是什么樣子。在此基礎上,多做一些簡單句的翻譯練習。可養成日常生活中隨意看到一個中文句子,便把它翻譯成英文的習慣。但還是要采取上文提到的三步轉換法,可把翻譯好的句子寫下,向學習好的同學或老師請教。
其次,在能夠寫好簡單句的前提下,進行作文句式升級。主要有兩種方法。一是背一些固定句型,比如說It is obvious/ apparent …that…等等。第二種就是掌握下面這三種句型:a.……+N+五點斷句(1 -ing;2-ed by;3 to do sth 4介詞短語5 從句(that/ which/ who/ where/when)。b……+adj./ v.+ to do sth.+ 五點;/+ that從句。c.……+pron.+ to do sth.+ 五點;/在純代詞后加“,”再加一個對等純名詞(同位語)+五點。譬如說:I can help him,my best friend who…。
三、結束語
雖然英語寫作中的中式英語一直是學生們的一大難題,但我們一定要相信,通過一定的練習和努力,他們能夠逐步改掉這些錯誤。我們教師能夠做的,就是多給他們練習的機會,多鼓勵他們,引導他們掌握一些實用的翻譯技巧,使得他們在高考中發揮自如。
參考文獻:
[1]王弄笙.漢英翻譯中的CH IN GL ISH[J].中國翻譯,2000,(2):31- 35.
[2]莊繹傳.也談中式英語[J].中國翻譯,2000,(6):7- 10.
[3]張海濤.英漢思維差異對翻譯的影響[J].中國翻譯,1999,(1):21-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