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旸 劉孜琦
課堂教學是向學生傳授學科知識、進行價值觀念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師生互動進行情感交流,形成認識共鳴的重要載體。相信擁有一定教齡的教師,對于課堂教學已是輕車熟路,能夠讓課堂出彩,呈現出許多亮點和特色。那么,作為承擔小學語文教學的新教師第一次走上講臺,面對一雙雙渴求知識的眼睛,怎樣才能抓好課堂教學呢?
一 抓好備課環節,打好課堂教學的基礎
充分備課是上好課的基礎,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果的首要條件。作為新教師,備好課是搞好教學的信心和底氣。就同一教師來說,進行觀摩教學時,教學效果一般都比平時好,原因并非觀摩教學時,教學能力提高了,而在于教師備課比平時充分得多,進行了認真的籌劃和精心的設計。可以說,任何一堂成功的課,無不凝結著教師備課的心血。在備課過程中,教師要認真研讀教材和相關的教學資料,弄清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主要內容等方面的情況,并對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接受新知識的能力進行研判。在此基礎上,教師根據教學的需要查找相關教學輔導用書,收集相關教學資源,并對相關材料進行必要的組合、整理、加工形成課堂教學的課件、教案等資源。對于自己的備課形成的課件、教案、習題等成果要及時進行保存,并以開放的心態,采用恰當的形式與學科組內的教師進行分享,虛心地請求他們為自己的備課成果提意見,以便不斷充實和完善相關內容的設計,更好地服務于課堂教學的現實需要。
二 抓好課前預習,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課堂學習
預習,是學生學習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是學生在學習前的一個知識和心理準備過程,充分的課前預習可以使學生在課前對將要學習的內容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對要學習的知識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對學習內容產生一些疑問,自然而然使學生帶著問題進入課堂,更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可以有效提高課堂學習的效率。
預習是學生在課前根據教師的要求自己去讀書,自己去思考,自己去解決問題的一種學習活動。明確預習的要求是學生抓好課前預習的基礎,作為教師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引導學生開展課前預習:(1)初讀課文后,要求把不懂的字詞畫出,然后查字典或看課文注釋解決,自學生字詞。(2)再讀課文,畫出優美或感受深刻的詞句,做批注,寫感受。(3)細讀課文,了解每個自然段內容,理清文章的脈絡,歸納課文主要內容。(4)嘗試做課后習題,深刻領會文章主題。(5)提出不懂的問題。另外,還要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如字典怎樣查,查出來的意思怎樣判斷,讀書應怎樣讀,怎樣做筆記,怎樣圈點勾畫,怎樣評注。又如讀書的方法,告訴學生用默讀法概括段意,用跳讀法歸納本文的主要內容,注意找出一些過渡句及特殊句子,如議論抒情句。
三 落實好課堂教學三個環節,確保課堂教學質量
高效的課堂教學必須落實好以下三個環節:預習檢查——交流反饋——達標測評。
第一,預習的檢查可以督促和培養學生預習習慣的養成,更主要的是可以了解和掌握學生預習時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以便根據學生的疑惑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當然預習的檢查要靈活多樣,可以在課前檢查,也可以貫穿于整堂課。
第二,交流反饋可以激發學習興趣,也可以提高教學效果。學生在個人思考的基礎上,通過合作交流,合作學習,互相啟發,互相幫助,充分發揮集體智慧,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那么在課堂教學中怎樣進行合作交流呢?(1)在新舊知識銜接、溝通知識之間聯系時進行合作交流。(2)在教材的重點、難點處進行合作交流。(3)歸納法則、規律和概念時,進行合作交流。(4)解答開放性題目時進行合作交流。(5)解答疑難問題時進行合作交流。在學生進行小組合作交流時,教師要主動融入學生交流的情景中去,不能做一個清閑的旁觀者。教師要么在教室里進行巡視,及時了解學生交流討論的動態;要么對討論不積極的小組和個人進行必要的鼓勵和引導;要么加入其中的一個合作小組,同學生一起進行問題探究,在交流中,教師要善于提出自己的見解和觀點,也要允許學生提出自己獨特的觀點和允許學生對他的觀點進行辯解或說明,甚至可以鼓勵學生對教師的觀點進行挑戰和質疑,只要學生言之有理、持之有據、論證充分,教師要大膽認可學生的觀點。在充分合作交流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引導各小組紛紛亮出各自的觀點和看法,允許觀點交鋒,并及時對學生認識的誤區和偏差進行糾正,對學生的片面看法進行補充和完善,幫助學生形成比較全面和完整的知識體系。
第三,課堂達標檢測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和必要途徑。課堂達標檢測的有效性得到提高,對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也會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達標檢測設計的原則:(1)適當性原則。教師在選配練習題時要做到題型常見、題量適當、內容新穎、難度系數設置合理,對學生鞏固基礎知識和提高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有幫助。(2)針對性原則。練習題應當瞄準教學的重難點知識、易錯易混知識、課堂教學主干知識進行設計,同時還要做到讓處在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都能從做練習題中有所收獲。(3)及時性原則。對學生的達標檢測要及時進行,不宜拖沓或人為地中斷,對檢測中存在的問題要及時進行糾正和補缺,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和知識框架。
此外,教師還應當經常性地撰寫教學反思,在反思中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教師通過撰寫教學反思的方式把教學中的點點滴滴記錄下來,對教學中的成功經驗進行總結和歸納,并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進行運用和推廣;對教學中存在的缺陷和問題進行認真的梳理,剖析其產生的原因,并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力求在下一次教學中避免出現類似的問題。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