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玉柴機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玉柴”)作為廣西柴油動力人才小高地建設載體,一直把人才小高地建設作為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挺進世界內燃機強手之林的重要舉措來抓,吸引、聚集和培養了一批內燃機領域的高層次人才和領軍人才,極大提高了玉柴的研發水平和核心競爭力,創造了良好的經營業績。經過10年的建設,初步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管理體系和人才建設機制。
一、以優越的事業平臺吸引人才
人才小高地成立后,玉柴持續構建優化事業平臺,2005年,在玉柴掛牌成立廣西內燃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06年,玉柴技術中心成為國家認定的“國家級企業研究中心”,玉柴試驗室被中國實驗室國家認可委員會評為“國家認可實驗室”,是行業內國家唯一認可實驗室,也是中國柴油機行業條件最完善、研發水平最高的試驗室;2007年,在廣西27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評比中,玉柴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被評為廣西先進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08年與英國BRUNEL大學共建BRUNEL—玉柴聯合研發中心,同年,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在玉柴掛牌成立機械工業高效環保柴油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11年11月,行業最高標準研發平臺“高效節能環保內燃機國家工程實驗室”落戶玉柴;2013年玉柴技術中心在全國887家企業技術中心評價中名列第20位,是發動機行業第一名;此外,玉柴還在國外建立了德國亞琛FEV—玉柴技術開發部。
玉柴卓越的研發平臺,吸引了來自五湖四海的人才,他們基于這個平臺,充分發揮個人的才能,創造了體現自身價值的事業。
二、以“聚天下英才”的理念引進人才
“聚天下英才,創玉柴偉業”是玉柴的全球人才引進觀。自人才小高地成立后,玉柴導入了全員搜尋人才的引才思維,啟動了公司全體員工、社會各界力量為玉柴全員搜尋人才行動;成功聚集了一批站在國際國內相關領域最前沿、富有創新能力的優秀拔尖人才。
(一)以技術團隊方式引進人才
玉柴聘請國內技術專家負責部分技術開發與應用開發項目,其帶領的技術團隊也隨其到玉柴從事相關工作,產生了“以一帶多”的技術團隊人才匯集效應。
(二)以國際化合作等方式引進人才
玉柴聘用國外技術專家擔任高級技術顧問,負責相關研發項目。
(三)以項目為載體引進人才
玉柴以電控、EGR、混合動力等高尖技術項目為載體,對技術領軍人才委以項目負責人的重任,組建項目團隊,并提供研發經費,有效地吸引一批批國際一流人才加盟。
(四)以社會實踐基地方式引進人才
玉柴成為清華大學、湖南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高校的社會實踐基地。這一舉措是人才認知玉柴、玉柴了解人才的有效渠道,為玉柴人才儲備和人才引進提供了更多的信息和機會。
(五)提升研發平臺引進人才
為了創新公司技術研發機制和體系,不斷培育和建設研發隊伍,構筑公司技術和產品優勢,2007年7月20日玉柴成立玉柴工程研究院,組建了陣容強大的專家委員會,專家委員會由內燃機及其相關產業領域做出杰出貢獻的專家、學者組成。
目前,廣西柴油動力人才小高地已成為初具規模的人才小高地,擁有博士28人、碩士研究生240人,其中6人享受國家政府特殊津貼,11人為國家級技術專家,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1人、自治區“新世紀十百千人才工程”人選4人、自治區優秀專家5人、廣西八桂學者2人、特聘專家2人,高級職稱80人,中級職稱710人,專業技術人員中本科以上學歷人員占比達60%以上,構成發動機行業強大的人才隊伍。
三、以培育成長機制造就人才
(一)“職業生涯規劃雙贏”的用才機制
玉柴構建了管理、專業、技能三大職業發展通道,對員工進行職業生涯設計與規劃;員工可根據自身優勢,選擇縱向或跨通道發展。公司根據員工年度績效和能力評價結果,進行職業等級認證。公司提供崗位公開招聘、管理崗位競聘、中層行政正職助理公推等多種方式的發展途徑。
(二)構建人才培養機制
建立人才培養機制和分層次的培養制度,為員工提供良好的成長機遇。通過構建支持員工職業生涯發展的培訓體系,為各職等員工提供相應的培訓。
通過與英國BRUNEL大學及國內的天津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湖南大學、廣西大學等進行產研合作、聯合培養博士、EMBA、碩士研究生等,培養高學歷人才。通過技術專家講座,建立內部隱性知識溝通、傳授機制,培養專家后備人才。派遣專業技術人員赴美、德、英、日等國家進行技術交流。
四、以配套的長效機制激勵人才
(一)實行突出貢獻獎
對為公司做出卓越成績,對公司生存及發展有較大貢獻的員工給予5萬-50萬元的獎勵或房子、汽車獎勵。
(二)頒發重大科技進步獎
對為公司做出重大科技進步貢獻的集體和個人進行嘉獎。集體獎獎勵金額為20萬-84萬元,個人獎獎勵金額為9萬-36萬元。此外,玉柴還實行年度績效獎勵、項目獎勵、新品效益提成獎勵、小改小革及合理化獎勵,以及激勵基金、協議購房等獎勵項目。
(廣西柴油動力人才小高地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