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沁雯 王丞暉
【摘要】就業是民生之本,大學生就業更牽動著公眾的心。大學生就業不僅關系大學生的將來,也關系整個家庭的幸福,更關乎國家進步和社會發展。如何破解大學生就業難題,不僅是黨委政府、相關機構、高等院校等共同關注、探討、破解的課題,也是家庭、社會成員共同承擔的課題和責任。
【關鍵詞】大學生;職業價值觀
一、影響大學生職業價值觀存在的問題及具體原因分析
1.社會定位不準確
課題組在調查中發現,浙江師范大學行知學院大學生80%以上存在社會定位不準確,并且不了解大學生在用人單位心目中的形象。目前,浙江師范大學行知學院幾乎所有的大學生都是從高中校門直接走進大學校門的,他們既不了解畢業后所要面臨的這個社會,又自視甚高,以為自己是“天之驕子”,是高層次人才,所到之處,應該備受歡迎,但實際上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的評價恰好相反,在很多用人單位眼里,大學生都是一些“眼高手低”的娃娃,上崗前必須對他們進行再培訓。
2.動手能力不足
現在的大學生已習慣了從書本到書本的學習方法和應試教育模式;再加上在浙江師范大學行知學院教育中,對實踐環節表面重視,實際上往往被輕視,應屆生“眼高手低”、知識面狹窄等現象非常普遍,工作經驗的缺乏;這些因素使他們得不到用人單位的青睞。
3.就業目標不明確
大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決定其就業觀和擇業觀,同時也是他們在選擇職業時的方向指南。浙江師范大學行知學院大學生有三分之一以上的畢業生不能正確地、全面地去分析和理解他人成功的經驗,并結合自已具體的實際情況,設計自己的就業之路,而是片面地理解和追求他人成功的方法,或者仰慕社會上認可的熱門職業,片面追求,沒有主見。以致自已在擇業時或專業不符、或能力不夠、或興趣不高,在不具備條件的情況下,明知不可為而強為之。
4. 就業期望值過高
近十年來,大學教育從精英教育走向大眾教育,畢業生從“天之驕子”成為“有知識的普通勞動者”,這決定了大學生必定要走“大眾就業路線”,傳統的就業觀念顯然已經不適合。浙江師范大學行知學院大學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不是從自身的特點、能力和社會需要出發,對就業抱有很高的期望值,傾向于選擇經濟發達地區、追求經濟效益和工作環境的舒適性,而很少有人愿意到欠發達地區、基層或農村地區就業。其功利性十分明顯,而往往忽視了回報社會的義務和責任。同時,他們往往忽視了對個體年齡和發展的考慮,就業目標定位過高,過于理想化。
5.就業觀念誤區
近年來,浙江省政府為鼓勵大學生創業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在多方面為大學生創造創業環境,而多數大學生雖有創業想法,但是感到創業艱難,多方面準備不足,或者畏手畏腳,缺乏足夠的勇氣和決心,而不敢創業。而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以及競爭機制的形成,畢業生應適應當前的就業形勢,及時轉變就業觀念,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大學生工作價值觀總體上以個人價值取向為主,注重個人的發展和自我價值的實現。
6.政府相關政策的不完善
相關政策制度不健全,大學生就業市場并不完善,出臺的有關促進就業的政策并沒有完全落實,并未關注政策在操作執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政府沒發揮其應有作用,并沒有有序的引導大學生就業,其促進就業服務的力度仍有待加強,同時政府應當為大學生提供公平就業的環境,完善相應的就業體系。
7.高校教育的偏差
部分高校對學生的全面素質教育與培養的重視程度不夠。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相對于社會需要比較滯后,教育思想、教育觀念等沒能及時更新,已經不適應現代化建設對人才的要求;教材多年未變,專業劃分不合理,教學方法過于簡單,對知識傳授比較看重,而對能力培養卻比較輕視。
二、促進浙江高校大學生就業的相關建議
1.政府:加強政策研究,突出政策支持,出臺相關政策,鼓勵企業吸納大中專畢業生就業、鼓勵大中專畢業生到企業就業,明確鼓勵到農村基層就業、自主創業、靈活就業、實施貼息貸款、社保補貼等10項突破性政策,有效促進了大中專畢業生就業創業。
2.社會:社會用人單位要為高校畢業生提供實習鍛煉機會,提高畢業生初次就業匹配質量。用人單位要樂于接受即將畢業的學生進行實習,使之掌握企業生產經營及單位管理情況,并根據實習表現決定為優秀者提供就業機會。
3.家庭:家庭也要承擔起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責任。首先,隨時關注孩子的成長變化,注意培養孩子適應社會的能力,知道自己孩子的不足,并能及時給予指導,使孩子少走彎路,更快成長。其次,督促孩子畢業后盡快成功就業。再次,不要強求學生絕對專業對口就業。常言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只要學生喜歡,只要學生肯努力,不管在哪個行業、哪個崗位,都能干出一番事業。
4.高校:
強化網絡對畢業生進行就業指導和咨詢。一方面,學校加強就業信息網的更新力度,及時把學生關心的重大問題通過網上宣傳,如:就業政策和在線問答專欄等。另一方面,對學校歷年友好合作的大型企業進行匯總,方便學生及時了解,讓應屆畢業生的就業規劃更加明晰。為了拓寬畢業生就業渠道,促進畢業生充分就業,學校應當采取有效措施,利用多方資源,廣開就業渠道。
5.大學生自身:重視社會實踐,樹立正確就業觀,降低期望值,實現多元化就業。明白在高等教育已經由“精英教育”轉為“大眾化教育”的今天,我們已不再是天之驕子,而是普通人。因此在當前形勢下,大學生自己應轉變觀念,重視大學生的社會實踐。不要認為自己高人一等,要放下架子,把自己放在一個普通勞動者的位置上,發揮自身優勢,找到自己適合的位置。須知學歷不等于能力。越是學歷高就越要到基層一線去、到能夠鍛煉自己的地方去、到人才缺乏的地方去。大學生需要主動轉變就業觀念,克服一門心思想到大企業、大機關、大單位去就業,不愿到小企業、基層去就業的想法。
大學生應強化創業意識。大學生應努力培養創業意識,在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下,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以創業帶動就業,對改善目前就業難的局面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大學畢業生創業不僅可以為社會提供更多就業崗位、減輕就業壓力,而且有利于大學生全面發展。
三、結束語
就業是民生之本,大學生就業更是關系到億萬家庭的利益,它既是大學生個人生存發展的重要條件,也是社會和諧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做好這項工作,一方面,要用科學發展觀來看待和指導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另一方面要把它放在高等教育和經濟社會科學發展的大格局來加以解決,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保證大學生的順利就業。而當今大學生,也要從自身出發,從思想上真正認識到就業形勢的嚴峻,并主動采取相應的應對方案。
及早的做好一個職業規劃是必要的。它給了我們一個目標,讓我們朝這個方面完善自己的能力。有人說及早的制定職業規劃是一種束縛,因為凡事都在變化當中,人的興趣、能力等等,都在外部環境的改變中發生變化。所以我們要注意及時修正自己的職業規劃,做到最適合自己,最有利于自身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