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振彪 黃永生 高曉艷



【摘要】在分析了《發動機構造》課程教學過程中的現狀基礎上,提出在發動機構造教學中采用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通過任務的提出、分析、實現與評價等環節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與協作學習的習慣,以達到增強學習主觀能動性、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
【關鍵詞】發動機;任務驅動法;教學模式;應用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以“以任務為主線、教員為主導、學員為主體”的教學方法。“任務驅動法”要求在教學過程中,以完成一個個具體的任務為線索(這個具體任務就是畢業后學員要從事的工作內容),把教學內容巧妙地隱含在每個任務之中,教員圍繞任務組織教學內容,同時教學中讓學員自己提出問題,并經過思考和教員的點撥,自己解決問題。在完成任務的同時,培養了學員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以及自主學習的習慣,學會如何去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一、在裝備發動機構造課程中應用“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必要性
發動機課程教學是裝備教學中很重要的一項內容,目前,該課程主要采用講授式、啟發式、研討式、認知實習等教學方法,利用多媒體、實物等教學手段進行授課,課程的展開基本還是按照章節的前后順序,如發動機部分的內容就是按照:概述、曲軸連桿機構、配氣機構、傳動機構、燃料供給系、電控系統、進、排氣系與增壓系統、冷卻系、潤滑系及起動系統的順序進行講授。雖然為了加強學員動手能力的培養,增加了實習課程的學時,但由于學員基本沒有裝備保障方面的工作經歷,不知道所學的內容和以后從事的裝備保障工作有何聯系,因此客觀上造成學員不知道該學什么、如何學,影響學員的學習積極性。同時由于課程和保障工作割裂開來,也造成教員不知道該教什么、怎么教,使得教學內容針對性不強、重點不突出,最后造成學員該掌握的沒掌握,聯系不大的卻學的很多,從而影響教學效果。而如果將發動機構造課中每一章的教學內容按照以后學員的實際工作劃分為一項或幾項任務進行教學和學習,就能使教學不僅更具針對性,而且能使學員清楚要學什么、如何學,提高學員的學習主動性和學習興趣,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
二、“任務驅動”教學法在發動機教學中的應用探討
筆者在裝備發動機構造教學中根據學員畢業后在工作單位實際從事的和發動機相關的內容將教材中發動機部分的每一章都劃分為了不同的學習任務和項目,按照各個任務和項目進行相關內容的教學。下面我們就以發動機課程教學中的學習任務三《配氣機構》中的項目2《配氣相位的檢查與調整》為例來探討“任務驅動”教學法在發動機課程教學中的具體應用。“任務驅動”教學法一般包括以下主要內容。
(一)任務目標的建立
任務目標就是通過本任務的目標掌握具體的知識點。
“任務驅動”教學法首先就是要設計明確而適度的教學任務,而后根據具體內容將整個任務劃分為幾個項目。
1.了解配氣機構的功用、構造和基本工作原理。
2.熟悉配氣相位及其對發動機工作的影響。
3.掌握配氣相位的檢查調整方法。
(二)任務描述
將任務的起因及需要的結果描述出來,有助于更加順暢地完成任務。
配氣機構是用來保障發動機按時、按量進氣的,對發動機的動力性、經濟性及排放都有很大的影響。為了保證配氣機構的正確工作必須熟悉配氣機構的基本構造及工作原理,掌握其正確的檢查調整方法。
(三)課時計劃
建議課時,供教員參考。本次任務配氣機構理論學習為1學時,實習1學時;配氣相位檢查與調整理論學習1學時,實訓3學時。
(四)情景導入
提高實際工作情景的描述,引導學員思考,從而引出所需理論和實踐內容。
情景導入應該引用具體的實例進行,如某型車輛在使用過程中出現發動機連續排黑煙現象、噪聲增大、動力性下降且起動困難現象,經過檢查確定是配氣相位錯亂造成的,應該對配氣相位進行調整。
(五)項目實施
“情景導入”中具體問題的解決方法和步驟,包括說明、技術標準與要求、設備器材、作業準備、操縱步驟、記錄與分析等。
項目單元 項目3.2 配氣相位的檢查與調整
項目目的 1.熟悉配氣相位的概念;2.掌握配氣相位值;3.掌握配氣相位的檢查與調整方法。
任務內容 1.配氣相位的理論知識;2.配氣相位的檢查方法;3.配氣相位的調整方法。
設備器材 1.發動機一臺;2.常用工具一套;3.專用調整扳手一套。
技術標準
(基準缸) 1.進氣門開350 ?;進氣門關230?。2.排氣門開130?;排氣門關50?。
實施過程 1.講解配氣相位的基本概念、某型發動機進排氣門開閉具體數值。(該部分內容為課題理論講解)2.配氣相位的檢查方法;3.配氣相位的調整方法(2、3為實際操作內容,結合具體發動機進行操縱講解,具體方法略去)
(六)評價體會
從知識點、技能點、情感點考察學員對本任務的掌握、實踐操作能力及溝通協調能力的提升。
評價與考核項目 評價與考核標準 配分 得分
知識點 配氣機構基本構造及工作原理 配氣機構的功用、構造與工作 15
配氣相位檢查與調整 配氣相位及對發動機工作的影響 15
技能點 配氣機構基本構造及工作原理 配氣機構的拆裝 25
配氣相位檢查與調整 配氣相位的檢查與調整方法 25
情感點 紀律與勞動 不遲到、早退,實訓主動、積極、認真 5
職業道德與敬業精神 具備良好的道德標準與道德情操;能認真對待實訓、
明確職責、勤奮努力 5
團結協作與創新精神 能與同學和諧相處、互補互助、協調合作,
充分發揮自己的個性,圓滿完成實訓任務。 10
合計 100
(七)任務工單
(上接第95頁)
以工作的形式呈現。技能考核設置實訓項目,以考核的方式,考核學員對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包括相關資訊、計劃與決策、實施、檢查與評價等。
任務
名稱 任務三 配氣機構 指導教員
學員
姓名 班級
實訓
時間 實訓地點 所在組號
資訊 車型:
發動機型號:
發動機工作小時數:
計劃與決策 根據任務需求,確定所需要的檢測儀器、工具,并對小組成員進行合理分工,制定詳細的實施計劃。
1.需要的儀器、工具
2.小組成員分工
3.實施計劃
實施 1. 配氣機構基本構造及工作原理
2.配氣相位的檢查與調整
檢查與評價 1.根據任務完成情況對自己的工作進行自我評估,并提出改進意見。
2.教員對小組工作情況進行評估,并進行點評。
3.學員本次任務成績。
工具設備使用情況 優□ 良□ 中□ 差□ 總成績
操縱是否規范 優□ 良□ 中□ 差□
正確填寫工單 優□ 良□ 中□ 差□
任務是否完成 優□ 良□ 中□ 差□
三、結束語
任務驅動式教學法不僅“授之以漁”,更強調“授人以漁”,強調創新能力的培養與全面素質的提高。它將傳授知識為主的傳統教學轉變成以解決問題、完成任務為主的多維互動式的教學。任務驅動式教學方法符合人類認識規律,創建真實的教學環境,讓學員帶著任務學習,增強了學習主動性,提高了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張妍 王詠梅.任務驅動法在微機原理及應用課程中[M].哈爾濱工業大學出版社,2013,7.
[2]張妍 王詠梅.任務驅動法在微機原理及應用課程中的應用[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5,1. 172-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