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洋
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深入,音樂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在當今社會每一對父母都想讓自己的孩子成為最優秀的人,所以音樂教學是培養學生創造能力、想象能力的最好途徑。音樂能夠陶冶學生積極向上的道德情操,更是引導學生認識美,接受美,對美有自己獨特的概念。通過學習我們明白到小學生的音樂創造能力對小學生的思維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影響也是反映和認識世界的重要思維形式,更是培養人、教育人的有力工具。我們要想提高學生的各項發展就要注重學生的音樂創造能力的教育,本文通過小學生音樂創造能力的學習,讓我們深刻明白如何培養小學生的音樂創造能力。在音樂學習和欣賞的過程中,小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是離不開創造力、想象力的,音樂創造能力它有助于喚起情緒進而感受到心靈的震撼,我們只有不斷地從實踐中反思、總結、升華,才能明白音樂創造能力對小學生的各項發展的重要性。我認為在音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應做好以下幾點。
一、面向全體學生,弘揚個性情感,注重個性發展
學生在音樂課堂教學環境的影響下如何注重個性發展,其主要的構成因素是環境和教師。其中,學生是音樂課堂教學的主體因素,在課堂教學中具有決定作用;音樂課堂環境因素是影響學生創造想象及身心發展的主要因素,包括課堂物質環境和精神環境因素;教師則是影響學生身心發展的主導因素,是一種影響學生音樂學習的特殊環境因素,在學生的音樂學習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主導作用。因此我們在音樂課堂教學中要給學生有獨立人格的空間,把學生看成是獨立的、與教師平等的,我們只有尊重了學生的個性,才能使每一位學生擁有一塊屬于自己的精神樂園,對音樂學習充滿求知的渴望,并體驗到學習音樂成功的歡樂,進而促進學生個性的良性發展。有人說過:“教育絕非單純的文化傳遞,教育之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種人格心靈的喚醒,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為了學生的未來,讓我們不斷追求,使音樂教育充滿詩意,用寬容剛健的人文精神浸潤學生的心靈;使音樂教育充滿藝術,以廣博睿智的心跳呵護學生心靈深處的生命意識;使音樂教育充滿愉悅,讓置身其中的每一個人震蕩激情,飛揚個性,享受生命的快樂。
二、加強因材施教、培養創造能力
培養小學生的音樂創造能力應加強因材施教、培養創造能力。新時代的教育環境下,我們可以通過網絡環境下學生發展性評價新模式新方法的探索是一個新型的獨特具有現代氣息,是現代化教育發展的方向。現在,在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理論指導下,在學習論的教學改革中,用多元化的評價標準來綜合衡量學生,將自我評價、生生小組評價等多種方法有機的結合起來,把重點放在學生創新教育發展上,所以需要因材施教。培養學生音樂的創造力,首先要認識他們,發現他們的特點,及愛好,而予以適宜之肥料、水分、太陽光,并須除害蟲,這樣,他們才能欣欣向榮,否則不能免于枯萎。對待每一個學生,給所有學生相同的機會。這既是因材施教的原則之一,也是教育學生做人的榜樣。不管是在音樂理解能力上笨學生還是聰明的學生,漂亮的,或不漂亮的,他們都希望被關注和被尊重。教師應該以學生為中心,做學生的知心朋友,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運用多種方法,課堂游戲,在比較愉悅和寬松的環境下讓學生充分享受音樂學習的快樂。因學生的音樂基本素質參差不齊,應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做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教之以法,使他們都能發揮自己的特長和創造能力。
三、注重教學中培養學生音樂基礎理論,激發學生的音樂創造能力
培養音樂技能是提高創造能力的要素。小學音樂的學習不僅要通過簡單音樂基礎理論來解釋,而且要通過技能來呈現音樂。缺少對音樂基本知識與技能的把握,就缺乏對音樂文化的全面了解,那么音樂技能主要包括音樂聽力訓練、樂理、視唱和視奏、和聲學、配器和作品分析等幾大方面。由于音樂藝術具有非確定性,非對應性,非語義性等復雜因素,所以真正提高學生的音樂創造能力,成為一個具有音樂修養的人,是需要經過音樂基礎知識學習與技能訓練的。首先學生要學會“聽”聆聽是學生學習音樂最好的方式,動聽的音樂就像是飛舞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也像是叮咚的泉水在山間流淌,有時候,也像是璀璨的星辰,在夜空中閃爍。在聆聽音樂時要把它所有的方面作為藝術的整體不可缺少的部分加以感知。正如德彪西所說:“我非常熱愛音樂。正因為我熱愛音樂,我試圖讓它脫離使它受到抑制的貧乏的傳統。音樂是熱情洋溢的自由藝術,是室外的藝術,像自然那樣無邊無際,像風,像天空,像海洋。絕不能把音樂關在屋子里,成為學院派藝術。”
因此,對于音樂教育來說,知識與技能的教學是必要的,這既是人的整體素質中的音樂文化素質的需要,同時也為學生進一步學習音樂奠定了基礎,為學生在音樂創造上的持續發展提供了平臺。教師還要注意不要過分強化了音樂知識的理性色彩和技能的技術作用,這樣會導致音樂知識與技能的片面化傾向,造成了學生對音樂知識與技能學習的恐懼與厭煩心理。
四、利用有趣游戲及多種小樂器、培養學生自主創造音樂能力
好動是低年級小學生的天性,他們以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在音樂教學上要盡可能地運用直觀教學手段低年級學生有意注意短暫,要求教師采取多種形式保持學生的注意力如:角色扮演法,把游戲引入音樂課堂中,讓孩子們在輕松愉快的活動中,饒有興趣地獲得知識。可以結合音樂課本內容,有針對性地設計一些音樂知識性較強的課外活動,化抽象為具體,使枯燥、機械的回答變成趣味濃厚的游戲,讓孩子們在輕松的情境下聆聽,在笑聲中學,在笑聲中記,鞏固已學的音樂知識。有趣的音樂游戲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活動,也是音樂課教學活動中不可缺少的環節。我們要重視研究游戲中培養學生創造性的學習,潛移默化地給學生適當指導,強化游戲活動的創造教育價值。游戲本身的特點和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告訴我們:游戲是學生自主探索的活動,伴隨著愉悅的情緒體驗,是在假想的情境中發展的,無強制的外在目的,利于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因此,低年級的小學生在音樂教學過程中以游戲為基礎活動,在游戲中為學生帶來創造性的快樂和美好的體驗。為學習音樂提供自主學習和直接操作的機會,讓游戲成為音樂教育活動的主要形式,進而激發學生的音樂創造能力。童年是充滿幻想的時期。在我們看來,孩子的創造想象力也許有些可笑和不切實際,有些學生創編出的音樂很獨特,不按部就班地人云亦云,可貴的創造性思維模式就開始形成。
總之,小學音樂教育是義務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追求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培養學生們的音樂創造能力又不增加他們的負擔,讓他們在學習音樂中得開心、快樂是教師們追求的目標。那么通過本課的研究,說明了小學音樂教學中學生的音樂創造力培養的重要性及作用,音樂課應充分發揮音樂藝術特有的魅力來激發學生們的創造能力,在不同的教學階段,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審美心理特征,用豐富多彩的音樂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音樂的興趣,為他們營造輕松的音樂學習氛圍和快樂的音樂世界,讓他們在音樂教學中提升審美和創造美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