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座粉墻黛瓦的徽派建筑掩映在綠樹叢中,條條水泥路通向農家小院,家家戶戶房前屋后干凈整潔……近年來,位于安徽省黃山區城郊的甘棠鎮弦瑞村,通過完善村莊基礎設施,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大力推進村莊環境風貌整治和豐富村民文化生活,使這個昔日的貧困村發展成為水清路暢、地綠村美、民富和諧的美好鄉村。
走進弦瑞村,迎面撲來的是一場熱火朝天的建設場面:幾輛大卡車來來回回運著泥沙,十多個工人正忙碌著往地上鋪石子、水泥。該村正在進行道路硬化的收尾工作。 “咱們村已經基本實現了‘戶戶通,到這個月底,一事一議推進美好鄉村建設項目——下曹村民組最后這300多米路面也將完成硬化。”村支書吳來軍高興地說。
弦瑞村2013年被列為安徽省扶貧開發“整村推進”村和全省美好鄉村建設示范村。兩年多來,鎮村兩級從大力推進村莊路網建設入手,著力完善村莊基礎設施建設,先后修建了宜福隆、上洛橋、棗木園等村莊道路十幾公里,目前全村已基本實現了村莊道路“戶戶通”。村里還爭取到150多萬元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項目,共修建1600多米田間機耕道路。在修建道路的同時,村兩委還對全村水網、電網進行了徹底改造,將城市自來水引入到各家各戶。
完善了基礎設施,還得鼓起農民的錢袋子。“這兩年,買車跑運輸的村民多了,村里還組織成立了運輸隊,實行統一攬活,統一調度,統一驗工,統一結算。去年我僅靠運輸就賺了近10萬元”。村民陳其和高興地說。除了成立運輸隊,村兩委更把特色產業發展放在了突出位置。山藥種植是弦瑞村的傳統,但過去由于耕作勞動強度大,種植面積一直很小。為了做大這個傳統產業,2013年春,村里出資請來挖掘機為農民們挖地,種植面積由過去的 20多畝增加到80多畝,種植戶普遍收入倍增,當年山藥收入就超過了96萬元。隨著種植戶的增多,2013年底,村里組織成立了宜福垅蔬菜專業合作社,進一步擴大蔬菜種植面積。目前,80畝山藥、100多畝香芋和100畝大棚蔬菜基地,每年為村民增加收入140多萬元。為延長蔬菜產業鏈,村里還引進了蔬菜加工企業,開發出的農產品“弦瑞三寶”已在南京、上海等全國多個城市的大型超市成功上架,受到當地市民青睞。
產業的發展壯大,為美好鄉村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去年,該村對中心村的臟、亂、差進行了綜合治理,改水、改廁,治污、治亂、添綠。新建的1200平方米健身廣場成為農民休閑健身的好去處。與此同時,投入資金近300多萬元,實施了園林綠化、村莊亮化、危房改造、垃圾清運等綜合治理,村莊面貌更加靚麗整潔。
富裕后的農民更需要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為此,該村組織成立了舞蹈隊、腰鼓隊和籃球隊,定期舉辦各種文體活動來豐富群眾的業余生活。吳來軍告訴記者:“現在村里打麻將的人少了,大家平時忙運輸、忙農活,閑暇時,就到廣場上跳跳舞、打打球、健健身,處處傳遞著正能量。 ”
(安徽省黃山區甘棠鎮財政分局黃文德供稿)
責任編輯:欣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