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麗娟
【摘要】現代社會在瘋狂的不斷進步著,教育則是社會進步的一大重要影響。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它在中國社會發展中的作用顯得越來越重要。因此,在我國的英語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勢在必行,而英語教師的文化素養對素質教育有著重要的作用,所以在當前形勢下,進行英語教學必須注重提高英語教師的跨文化意識,即培養其文化素養。提高英語教師的文化素養不是一蹴而就、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是一項長期的、系統的、艱巨的工程。文章在分析當前教師文化素養現狀的基礎上,側重從學校和教師兩個角度分析并采取措施,不斷培養和提高教師的文化素養。
【關鍵詞】英語教師 文化素養 措施
現代社會在瘋狂的不斷進步著,教育則是社會進步的一大重要影響。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它在中國社會發展中的作用顯得越來越重要。因此,在我國的英語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勢在必行,而英語教師的文化素養對素質教育有著重要的作用,所以在當前形勢下,進行英語教學必須注重提高英語教師的跨文化意識,即培養其文化素養。提高英語教師的文化素養不是一蹴而就、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是一項長期的、系統的、艱巨的工程。
一、從教師角度談文化素養的提高
1.通過轉變英漢思維提高自己。在英語教學中,教師還要善于發現中西方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思路的差異性,引導學生不能用漢語的表達方式去翻譯和剖析英文句子(你舉這個例子是為了說明什么問題?這是教學生還是自我提高?)。例如翻譯一個簡單句子:“在我這里不要期待太多。”中國式翻譯往往會說“: Don't expect me too much.”但是對比才知,西方人常講:“Don't expect too much from of me.”又如:“2011年,我國經歷了很多自然災難。”由于受中國式思維影響,我們(很多人可能)會直接翻譯:“In 2011,our nation has experienced a lot of natural disasters .”但是按照西方人的表達習慣在陳述一句話的時候,不能帶有個人意見,要客觀地表述句子內容:“Natural disasters accompanied our in 2011” 當然,英語教師們除了要靈活轉變思維之外,也要加強培養當地語言思維的表達方式,才能提高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
2.從教科書入手。我們的教科書不應只有文字和個別圖片、錄音帶。作為更真實和客觀的反映,我們的教材必須附上大量的文化背景知識或與內容有關的真實圖片等;增加可視性的教學媒體,如教學軟件、教學光盤、教學錄像帶,給教師和學生以最貼近現實的情景,通過可視性的了解和接觸,增強他們對語言與文化的理解。
3.不斷充實自身知識。利用互聯網資源或者學校為教師訂閱各類時文雜志,不斷了解最新的信息,充實教師本身的知識,以提高英語教師的文化素養。加強英文報刊閱讀,并以此提升閱讀量是提升英語水平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我們知道,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其各方面的時事動態都會刊登在報紙、雜志上,這不僅讓教師快速了解和掌握具有中國特色的英文詞匯,還增強對地域風俗文化的理解和認識。例如英文報紙雜志上出現的“Cooperative learning”合作學習、“Dragon boat racing”賽龍舟等,還有一些發生在我們身邊的災害,如“The earthquake”地震、“The typhoon”臺風、“landslide”滑坡等。教師從中都可以加以學習和借鑒,以更好地學習和掌握更多的詞匯,不斷更新自身的文化知識。
二、從學校角度談文化素養的提高
1.為英語教師敞開國門。 有條件的可以選派一些英語教師出國培訓。無條件的可以請一些外教或英語國家的專家學者直接參與到我們的英語教學工作中來。這樣間接或直接地了解英語國家,切身感受英語文化,非常有利于認識、比較漢英語言、文化的差異。
2.通過繼續教育提高文化素養。 各級教育主管部門應組織各種培訓活動,并應該適當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為老師們的繼續教育提供時間和空間。在繼續教育中,要加強文化背景知識的教學,處理好語言與文化的關系,要讓職教的英語教師注意了解中外交往中東西方文化差異的廣闊范圍和諸多因素。使英語教師深入細致地了解英語國家的歷史、地理、文化、風俗習慣、生活方式、傳統節日等等,為改善英語教學創造必要的條件。
3.將英語文化教育貫穿于繼續教育的各門課程之中。 英語繼續教育中,應使英語文化教育與其他課程的教學渾然一體,使英語文化教育貫穿于繼續教育的各門課程之中。用社會語言學的基本理論來指導教學,處理好語言與文化的關系,語文能力與文化能力的關系讓中學英語教師充分注意了解英漢交往中東西文化差異的廣闊范圍和諸多因素。英語教師繼續教育所開設的各門課程既應從不同的視角,展現英美等國的社會階層、家庭結構、職業等社會文化大的方面,又要重視約會、打電話、吃飯、打招呼等等社會生活細節,以及詞源典故、成語、格言、委婉語、禁忌語、敬辭、謙辭、語體(正式、中性、非正式、俗語等)等等反映文化差異的因素。在繼續教育中,強調英語語言的社會文化因素。在繼續教育中,強調英語語言的社會文化因素,會幫助英語教師逐漸形成對英語文化的敏感性。
參考文獻:
[1]賀琳.對母語文化在跨文化交際中重構的反思[J].長沙大學學報.2011(01).
[2]王春梅.英語教師跨文化教育素養的內涵及提高[J].教學與管理.2008(21).
[3]彭聚凱.淺談英語朗讀教學的體會[J].考試周刊,2009(8).
[4]高華偉.試論現代高校英語教師的跨文化意識培樣[J].齊湖北教育學院學報,2006(9).
[5]敖敦其樂木格.淺論英語教師文化素養的培養[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