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涓 傳馨
編者按:“夢里的世界沒有地心引力,所以你可以自由地飛”,夢想是一個目標,在實現的道路上從來不會缺少汗水和付出,但其強大的動力作用,卻指引著我們一路前行。從初入播音主持界的配音員,到國際時政新聞訪談節目主持人,再到軍事訪談節目主持人,羅旭用自己主持生涯的成長歷程,告訴我們堅持、探索的重要性。作為一名軍事節目主持人,羅旭睿智、穩健、富有激情,在自己的主持工作中不斷探索、總結,他勤奮好學、勇于挑戰、堅守使命與責任,始終以低姿態深入一線,不斷豐富主持內涵,用自己的聲音和思想帶給受眾精神食糧。近日,《今傳媒》有幸采訪了羅旭,本刊與大家走近羅旭,在和讀者分享他臺前幕后經歷的同時,聆聽他對主持工作的認識,感受他一路走來的精彩。
回頭望一望,我的感受是,多種節目形態的歷練,讓我了解領會了不同節目的差異,有利于更準確地把握節目主持的特點和需要。人生貴在堅持和嘗試,在筑夢路上多經歷不同的新鮮事物,不僅是對自己的挑戰,更多的是對人生閱歷的豐富,會讓我們找到更適合自己的路,堅定信心走下去。對我來說,在多種節目類型中勇敢地嘗試,最初也是非常艱難的,但也正是不斷迎接挑戰,最終量變產生質變,使我提升了主持能力。
記者:您一直堅持不懈地向專家型主持人方向發展,您覺得目前所取得的成就達到您的預期目標了嗎?要成為專家型主持人,應該具備怎樣的專業素質和社會責任感?以您的經驗,您認為在播音主持工作方面還有哪些需要加強?
羅旭:這個問題很簡單,我從來不覺得自己是專家型的主持人,那是別人給的評價。我一直認為,老天給了每個人一個位置,能打好這份工不留遺憾已屬不易。隔行如隔山,在軍事專家面前,我永遠是學生。所以我一直說,“做好盤子,捧出美味”,主持人不要急于表現自己,而要做好盤子托住嘉賓,讓嘉賓展現出他的研究成果,表達出他的智慧和思想,這是我的追求。當嘉賓超水平發揮的時候,不也正是主持人最閃亮的時刻嗎?我有今天的狀態,除了要求自己努力,和眾多軍事名家的指點、教導是分不開的,軍情解碼2011年1月1日開播,風雨無阻,每天一期,到現在我主持了1600多期,這意味著眾多的將軍、教授、研究員給我上了1600多節課!我深深地感謝老師們,是他們教會了我許許多多!習主席說過,“要上進,就必須大興學習之風,堅持學習、學習、再學習,堅持實踐、實踐、再實踐。”我覺得自己還有很多知識需要學習,要結合走基層多實踐,通過實踐再總結提升。
記者:大家都知道,訪談節目最講求的就是時效性,您作為《軍情解碼》欄目主持人,為了能訪談到最具權威的專家,您經常要深入一線進行采訪,連續高強度工作,您覺得您付出的努力得到回報了嗎?能談一下您對播音主持工作的認識嗎?
羅旭:時間緊任務重,只能騎車下陡坡——抓緊了!我最多一次曾經不間斷錄過十期軍情解碼,嘉賓編導換了好幾撥,我還在那兒解碼,現在想想還真是挺拼的。別看我天天在軍情解碼演播室做訪談,其實我真的喜歡去一線,2014年,我北上朱日和基地參加萬人實兵軍演,南下澳洲珀斯探訪多國馬航搜救,西至新疆和田慰問援疆干部,東赴劉公島參加甲午120周年海祭。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我是主持人也是記者,你要說回報我也真的得到了,一線的歷練和感受就是我主持上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貴財富!今后我還要更多地走進軍營,探訪基層官兵,了解他們的心聲,到基層去鍛煉、錘煉、發現和學習!把部隊好的精神、好的作風、優良的傳統傳播出去,為強軍夢貢獻一份力量!
記者:您主持的《軍情解碼》是一檔國際軍事節目,您本人也深受廣大觀眾喜愛并獲得了許多獎項,在這過程中您最深的體會是什么?您本人的主持風格還會在哪些方面不斷創新和突破?
羅旭:普京說過一句話,俄羅斯幅員遼闊,但沒有一寸土地是多余的。我們中國也是地大物博,我們的陸地面積960萬平方公里,海岸線1.8萬公里,境內7600多個大小島嶼,每一寸土地都寫著“中國”兩個字!這么大的國土誰去守衛?當然是人民解放軍!我們知道,中國國防政策是積極防御,一旦外敵入侵,抵御敵人的將是熱血鑄就的鋼鐵長城!說到守衛邊疆我有一個真實的故事,有一次總政歌劇團的一個慰問演出小分隊到西南邊境慰問官兵,演出完了,部隊首長介紹,有一個哨所特別偏,太遠了,就沒讓他們來看你們的演出,藝術家們一聽這哪行啊,執意要去看看戰士,于是坐了汽車坐牛車,最后步行進入深山,到地方一看驚呆了,那是一個深山老林里的夫妻哨所,一個士兵和他妻子,還有一條狗,在深山老林里生活了好幾年!藝術家們被感動了,輪流為戰士演出,守哨的夫妻一邊聽歌一邊不住地抹眼淚,人也哭,狗也叫,最后搞得藝術家們也都紅著眼圈下的山。主持軍情解碼,最深的體會就是要感恩!要時刻記住我們有和平生活是解放軍在那兒守衛著。作為主持人,要熱愛我們的人民軍隊,和人民軍隊同呼吸、共命運,始終站在正確的立場上傳播事實和闡述觀點。再過一個月,我們即將迎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日閱兵,“不創新就要落后”,如何創新軍事節目報道手段,使用全媒體方式報道好9月3日的盛大閱兵,是我們現在亟需突破的重中之重!
記者:您這些年來一直積極投身于公益事業當中,曾多次主持慈善晚會、也多次參加公益活動,被授予“公益慈善愛心大使”榮譽稱號。作為一名主持人,您是如何理解社會責任的?參加公益活動對您的影響是什么?
羅旭:作為公眾人物,我一直堅守主持人身份賦予我的使命與責任,我有責任更有義務傳播正能量。2015年6月14日世界獻血者日,我被聘為“首都無償獻血志愿者協會宣傳大使”,同時我還擔任國家林業局綠色中國公益大使,首都防汛抗旱形象代言人。最近經常有朋友發微信給我說看見北京的地鐵里貼了我的防汛公益海報,我覺得這就是好事啊,說明他注意到了海報,海報內容已經提醒到了大家。公益顧名思義,就是對大家好的事情,我覺得參加公益活動,不僅是奉獻愛心,更是接受正能量的好事。所以社會責任感的公益活動我們大家一定要多參與,“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相知者,不以萬里為遠。”謝謝大家的支持,相信會有更多的朋友愿意加入我們!
很高興受到貴刊采訪,和播音主持前輩相比,我還需要更多歷練和成長,希望可以和媒體同仁有更多的交流,同時也希望我的經歷能給朋友們帶來有益的啟發,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