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萬軍



摘要:根據2013年《吉林統計年鑒》數據,采用定量分析與趨勢判斷相結合的方法對吉林省農業內部種植業、林業、牧業、漁業的效率及趨勢進行研究。首先,分析了2008~2012吉林省農業內部分項產值統計表,肯定“糧食過腹轉化”工程的功效,未來吉林省農業投資的主要方向仍然是加強牧業投資。其次,分析了2008~2012吉林省農林牧漁業內部分項產值統計表,指出了在牧業內部首先發展養豬業,其次是家禽飼養,再次是大畜養殖;在種植業內部,投資優先序是谷物、豆類、薯類。再次,分析了2013吉林省農業及后續產業部門影響力系數和感應度系數,指出了吉林省農業內部投資的優先序。最后,提出了吉林省農業結構調整方向。
關鍵詞:農業產業結構;影響力系數;感應度系數;吉林省
中圖分類號:S-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5)08-262-02
長期以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一直是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的中心工作。近年來,在中央一系列惠農政策的作用下,我國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取得了明顯成效:傳統農作物種植業所占比例持續下降,而林、漁、牧業比重相應上升;糧食作物種植呈下降趨勢,經濟作物種植持續上升;糧食作物產量連年攀高,人均糧食產量顯著提高。吉林省是我國農業大省,摸清其農業產業內部結構,對于農業產業結構優化和和升級具有重要意義。筆者根據2013年《吉林統計年鑒》中的面板數據[1],分析了農業內部種植業、林業、牧業、漁業的發展趨勢及各部門的投資優先序選擇,提出了吉林省農業產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1 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1.1 數據來源 該研究數據主要來源于2013年《吉林統計年鑒》,部分數據為筆者推算數。
1.2 研究方法 采用定量分析與趨勢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對農業內部各產業發展趨勢進行分析,并運用影響力系數和感應度系數對農業內部種植業、林業、牧業、漁業的投資優先序進行分析[2]。
1.2.1 影響力系數。影響力系數是指國民經濟某一個產品部門增加一個單位最終產品時,對國民經濟各部門所產生的生產需求波及程度。影響力系數越大,該部門對其他部門的拉動作用也越大。
影響力系數一般用符號Fj表示,計算公式為:
Fj>1時,則表示第j部門的生產對其他部門所產生的波及影響程度超過社會平均影響水平(即各部門所產生的波及影響水平(即各部門所產生的波及影響的平均值),Fj=1時,則表示第j部門的生產對其他部門所產生的波及影響程度等于社會平均的影響力水平;當Fj<1時,則表示第j部門的生產對其他部門所產生的波及影響程度低于社會平均影響力水平。顯然,影響力系數Fj越大,第j部門對其他部門的拉動作用越大。
1.2.2 感應度系數。感應度系數是指國民經濟各部門每增加一個單位最終使用時,某一部門由此而受到的需求感應程度,也就是需要該部門為其他部門生產而提供的產出量。系數大說明該部門對經濟發展的需求感應程度強;反之,則表示對經濟發展需求感應程度弱。
2 結果與分析
2.1 吉林省農、林、牧、漁發展趨勢判斷 根據《吉林統計年鑒》中2008~2012吉林省農業內部分項產值統計數據,運用EXCEL編制2008~2012吉林省農業內部分項產值變動趨勢圖(圖1)。
從圖1可以看出,農業種植與牧業養殖對吉林省農業產值的貢獻較大;林業與漁業對吉林省農業產值的貢獻較小。
在種植業增長趨緩的情況下,應該優先發展牧業養殖。從2008年開始,吉林省發展玉米轉化工程,大力發展養雞項目。同時,廣泛開展牧業小區建設,玉米過腹轉化功效顯著。
2.2 吉林省農、林、牧、漁內部優先序判斷 2008~2012吉林省農林牧漁業內部分項產值統計見表1。
由表1可知,吉林省是產糧大省,是谷物、豆類、油料等大糧品種商品糧基地,谷物、豆類、油料等種植文化悠久,種植面積穩定。經過2008年以來開展的“增產百億公斤糧食工程” 10大工程29個項目的建設,灌區灌溉工程日益健全,全程農業機械化裝備率明顯提高,良種研發能力和生態保障等也明顯提高,大糧主產區的農業生產稟賦素質得到了明顯改善。但是,土地報酬遞減是農業生產的重要特征,在傳統經營方式相對不變的情況下,集約化程度越高,增加等量產量所投資金的報酬越少,要想大幅度提高谷物、豆類、油料等大糧品種產量難度較大。改變傳統經營方式,發展農業產業化,實施產業化經營,是提高谷物、豆類、油料等大糧品種經濟價值的唯一路徑。
隨著工業化進程的發展,食物支出占比越來越小(恩格爾系數趨小),低端食物需求降低,在維持糧食安全的前提下,固定或穩定谷物、豆類、油料等種植面積,擴大其他經濟作物的種植面積,是提高第一產業中種植業價值的可能路徑。蔬菜園藝作物中,水果、堅果、飲料作物和中藥材等農副產品的經濟價值日益增加。可見,在維持糧食安全的前提下,擴大經濟作物的種植規模是提高第一產業中農業種植業價值的必要路徑。
2008~2012年吉林省林業產值略有增加,林木培育與種植環節所創價值較大(但是,主要是生態環境價值),造林多于營林。林木采運和林產品價值有所增加,得益于“退耕還林”政策。總體上看,林產品加工業仍然有上升空間。
研究期間吉林省畜禽飼養所創產值較大,得益于 “肉變糧工程”的實施,也得益于“牧業小區”的建設。“肉變糧工程”的開展,確實推動了糧食主產區糧食轉化進程。發展畜牧業是提高吉林省第一產業價值的重要路徑。
2008~2012年吉林省漁業產值增加較大。發展漁業,增加投資,擴大漁業規模,是提高吉林省第一產業價值的另一條路徑。
農林牧副漁服務業,主要指的是農林牧副漁產品的深加工和綜合利用。農林牧副漁產品的深加工和綜合利用是提高吉林省第一產業價值的可選路徑。
2.3 吉林省農、林、牧、漁內部投資優先序選擇 根據農林牧漁的后續產業及農業富余勞動力轉移出路情況,利用公式(1)~(9),計算得到2013吉林省農業及后續產業部門影響力系數和感應度系數(表2)。
從表2可以看出,吉林省各產業部門中,影響力系數大于1的行業部門共3個,分別是食品制造及煙草加工業、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業、建筑業。影響力系數大于1的行業部門,對吉林省經濟發展影響程度高于社會平均水平。
感應度系數大于1的行業部門有2個,分別是農林牧副漁和交通運輸及倉儲業。
由此可得出,吉林省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方向:第一產業內部,延長農產品加工鏈;第三產業內部,發展農產品物流和倉儲業,發展農林牧漁服務業。
3 結論與啟示
該研究根據《吉林統計年鑒》統計數據,分析了吉林省農業內部各產業的發展趨勢及優先序,結果顯示,吉林省農業種植業及牧業對農業總產值的貢獻較大;種植業內部谷物、豆類、油料等比例較高。在種植業發展趨緩的形勢下,應加強牧業投資,優先發展養豬業,其次是家禽飼養,再次是大畜養殖。在種植業內部,應優先生產谷物,其次是豆類,再次是薯類。延長農產品加工鏈,進行農產品精深加工程度,提高農產品附加值。發展農產品物流和倉儲業,促進傳統農業與農林牧漁服務業綜合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吉林省統計局.2013年吉林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3.
[2] 向蓉美.投入產出法[M].成都: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