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琨 余子媛
指導專家:廣東藥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共和門診中醫科中醫師 幸冰峰
血管會由于氣溫上升而有所擴張,血壓也會呈下降趨勢。但高血壓病人的血壓受環境、氣候的影響較大,因為氣溫太高而發生血壓驟升的老年人也不在少數。所以,有高血壓問題的老年人,必須在醫生指導下合理使用降壓藥。
廣東藥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共和門診中醫科中醫師幸冰峰指出,老年人在治療的同時,不要忽視自我保健作用,高血壓患者適當地做一下保健操對控制血壓是非常有幫助的。長期堅持準時服藥及勤練降壓操,往往能取得理想的降壓效果。
第一節:敲擊百會
動作要領:用中指有節奏地敲擊位于頭頂部的百會穴(人體正中線與耳尖連線的交點),力度以該穴位有發脹感為度。每次敲擊30-40下,早晚一次。
功效:中醫認為“頭為諸陽之會”,刺激百會穴有助于醒腦開竅,緩解高血壓所引起的頭暈不適。
第二節:拇揉太陽
動作要領:用兩拇指指腹同時以順時針方向揉按雙側太陽穴,力度不宜過大。每次揉按30-50圈,早晚一次。
功效:按摩太陽穴可以給大腦增加良性刺激,能夠解除疲勞、止痛醒腦,并且能繼續保持注意力的集中。
第三節:輪按內關
動作要領:以左手拇指重按右手的內關穴(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每次按壓30下,早晚一次。對側方法相同。
功效:內關穴為心包經之絡穴,中醫認為心包常常代心受邪,因此按壓內關穴可改善高血壓對心血管系統的不良影響。
第四節:拇按勞宮
動作要領:以左手拇指按壓右手上的勞宮穴(握拳屈指時中指尖處),力度以該穴位有酸麻感為度。每次按壓30-50下,早晚一次。然后以同樣方法按壓對側勞宮穴。
功效:勞宮穴為心包經之滎穴,可清心熱、瀉肝火。故可治療因肝陽上亢引起的高血壓,達到熄風涼血之功效。
第五節:推揉脾經
動作要領:以右手揉按左側三陰交穴(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后方),再沿著小腿內側一直揉按至陰陵泉穴(脛骨內側下緣與內側緣之間的凹陷中)。早晚一次,對側亦然。
功效:有助于調補肝、脾、腎三經氣血,改善高血壓所引起的氣血紊亂。
第六節:錘打涌泉
動作要領:右手握拳,然后用力捶打左足底中的涌泉穴(足底第2、3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與后2/3交點上)30-50下,早晚一次,力度以感到該穴有發熱感為度。
功效:涌泉穴為腎經之井穴,有開竅降逆的功效,現代常用于治療高血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