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雨佳


在過去,數字電影放映效果都沒有膠片好,然而有了革新性的激光放映系統以后完全改變了這一格局。
1967年IMAX推出了第一臺大格式的單機放映系統;1970年在日本播放了第一部IMAX影片《虎之子》;1997年IMAX榮獲奧斯卡“科學及技術貢獻獎”;2002年推出DMR(數字原底翻版)技術;2014年推出世界第一臺全集成3D數字攝影機……IMAX的堅持與努力造就了一個個專利技術并不斷改善著人們的觀影體驗。
近日,IMAX首席質量官兼執行副總裁大衛·凱利向《東方企業家》分享了這樣一家技術公司成功的經驗。
《東方企業家》:IMAX3D和普通3D電影有什么區別?作為一家技術公司,你們的優勢在哪里?
大衛.凱利:IMAX有自己專利注冊的屏幕設計在影院每個放映廳的前方布滿了整個的墻面。IMAX的畫面要比其他正常的DCI的畫面亮度高出50%,所以如果說一個正常影院的亮度是14的話,那么到了IMAX影院你所體驗到的亮度是22。我們非常重視亮度、對比度,而且非常重要的一點是要在全球64個國家所有IMAX影院擁有同樣的放映效果。能做到這樣的效果的公司非常少。
《東方企業家》:您說到在全球64個國家所有IMAX影院擁有同樣的放映效果。0MAX公司如何能做到這一點?作為一個跨國的企業要如何統一世界范圍內的用戶體驗?
大衛·凱利我們在加拿大和中國有網
絡運營中心。在我們每一家影院當中都有對于圖像和音響的實時監控,所以我們可以知道哪些地方可能要出現問題了,會最及時地在問題實際發生之前就把它解決掉。同時我的工作郵箱會接收來自全世界的郵件。我會親自回信。這個過程是非常有幫助的,因為所有的系統都有自己的問題,都是不完美的。我接到大家的反饋再回復過去的這樣一個過程可以幫助我們公司進行進一步的提升。
《東方企業家》:IMAX公司已經參與了多部IMAX版本的電影制作。合作的導演都是如何看待IMAX的?您又是如何看待這些評價呢?
大衛.凱利:在過去40年,IMAX涉及到400多部電影。IMAX有一個縱向的一體化系統,我們跟電影人的合作非常密切。艾布拉姆斯在電影《星球大戰》中應用了IMAX拍攝技術,呈現了非常好的寬高比。邁克爾·貝也在《變形金剛4》中應用到了我們的雙機4k系統。電影人之所以喜歡IMAX是因為我們有全方位的服務,我們的影院遍布64個國家的980多家影院,永遠都提供最高質量的技術與投影效果。上個月我和導演克里斯托弗·諾蘭有子一個新的拍攝地點,當時我們在一起討論,他說,“下一個新的劇院建成的時候要用我的名字來命名”,我想那當然是很久以后的事情了。
《東方企業家》:您如何看待中國市場?
大衛·凱利:在過去這些年我們已經做了20部中國電影的IMAX版本。剛完成的是陳凱歌導演的《道士下山》。我們對此感到非常驕傲。中國市場對于IMAX公司來說非常重要,所以我在離開中國之前一定要看兩到三部電影再回家。我們新研發的雙機4k激光放映技術全世界僅有4套,今年9月它登入中國東莞。屆時值得大家花一張火車票或者機票去感受我們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最棒的觀影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