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的美術教育是孩童時期學生美育教育的重要環節和重要內容。其對于孩子審美意識的培養和審美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現實作用。學前教育專業當中,美術教學課程是培養美術教師的重要手段,本文就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提出相應的改革方案,為美術教學改革的提升做出相應的貢獻。
從當前幼兒教育發展改革的大環境看,社會、家長及孩子自身成長需要過程當中對于美育教育的需求程度越來越突出。重視提升孩子的審美意識,以深入淺出喜聞樂見的方式引導學生的幼兒美術教學尤為重要。這要求在學前教育專業當中,突出美術教學的影響力,通過學前教育積極引導美術教學更加契合現實教學的需要。
當前學前教育專業當中美術教學的問題
盡管我國學前教育明確了美術教學、音樂教學等學科在整個教學體系當中的地位,這較之于以往有了較大的進步。但是,從當前的課程設置及教學目的和評價體系上看,我國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學仍然存在不少問題:
首先,從當前的課程設置看,美術教學在整個學習期間所占的比重相對較少。4-6周的學習時間,難以保障學生的學習效果。在相應的課程設置及安排上看,高師類院校對于學前美術教學的重視程度及認知度遠遠不夠。另外,從課程設置的比例看,美術教學存在著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不少學生在進行學習時,對于相關理論有了較為明細單認識,也具有了一定的審美能力;但是其自身的實踐能力卻未能得到相應的提升。
第二,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學在培養目標上缺乏清晰的定位。這導致在學習教育環節,其具有極大的盲目性。與普通美術藝術專業的學生培養目標不同,其目的在于培養具有專門實踐能力的美術教師。但由于定位的缺乏,這導致其課程與普通美術教育相互重疊,沒有突出其特點。
教育改革背景下,學前教育美術教學改革的路徑探索
當前正值教育改革的大背景,學前教育美術教學的改革也正式進入教育主管部門的視線。如何突出學前教育專業特點,積極探索學前教育美術教學的改革路徑,對于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增強與幼師教育職業化的對接,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積極探索學前教育美術教育是學前教育改革的重要環節。
作為為幼兒教育提供專業人才的學前教育專業,其具有明確的人才定位原則和職業定位原則。在推進學前美術教育改革的實踐當中,首先要突出學前教育這一特色。在人才培養目標上,要將美術教學與幼兒教師自身的職業定位相聯系。從課程安排設置到教學內容的改革,要以幼兒園教師的教學需要為指南。明確其學前教育的職業特色,為美術教學改革夯實堅實的現實基礎。
在美術教育改革的實踐當中,要對美術教育的課時安排進行加強。當前,隨著教育主管部門對于幼兒教育美學教育程度的重視和孩子自身教育需求的不斷提升,幼兒美術教學的重要程度也越來越增加。因此,在進行課時安排上,學校要積極順應這一趨勢,適時增加學前美術教學的課程比重。將由來4-6周的教學時間,延長到兩個學期。特別值得指出的是,要注重增強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在課時結構的構成當中,改變理論課程作為主要課程結構的教學體系,加強實踐教學的權重。積極推進學前美術教學的實踐化操作,以提升學生在將來工作當中的能力。在學生的成績評定環節,要增加對學生實踐能力的評價,將傳統的考試內容與實踐內容進行相加,引導學生積極提升其實踐能力。
再者,作為學前教育專業的美術教學,在教學內容上要具有專門的針對性。孩子對美的感知離不開教師的引導。而作為孩子,其對卡通形象比較感興趣,由于年齡閱歷限制,其可能對藝術精品缺乏足夠的欣賞能力。這就要求,學生在教學的基礎上,要具有專門的針對性,其在學習的過程當中,要從孩子的角度思考。因此,要在學習內容上專門學習對卡通形象的素描及寫真,以此來引導孩子對美的感知和認識。
第三,從學前美術教育專業的實踐出發,改變幼兒教育者對美育的認識。傳統教學往往把美術教育等同于技藝教育,認為教會孩子畫出一張美麗的圖畫、做出一件有趣的玩具就完成了任務,把重點放在培養孩子的正確描寫和表演能力上,把技能技巧的培養作為主要任務。這種思維觀念的存在,不利于學生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的提升。在美術教學中,教育者向美術教學者積極灌輸美術教育是一種審美教育的意識,讓其在日后的教學中重視對孩子美學能力的提升。
結語
學前美術教育對幼兒的全面健康發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目前的高師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育存在一些問題,影響幼兒美術師資的質量。為此,高師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育應在教學內容、教師培養、教學評價、教學設施投入等多個方面進行改進和提高,以使學前美術教育更適應社會需要,為幼兒園培養出高質量的美術教育人才。
(作者單位:普洱學院)
作者簡介:胡冰華(1976-),男,漢族,籍貫:云南永勝人,碩士,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美術教育、油畫及版畫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