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
本人2012年有幸參加了教育部組織的全國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大賽,并榮獲教學設計說課一等獎。過程的確比結果更重要。雖然,結果比我想象的要好。說實話,備賽時我從來沒有給自己設立過怎樣高遠的目標。我只堅持一點,只要我還有機會往下走,只要前面的門為我開了,我一定會虔誠努力,來回報幸運之門的開啟。再說成績的獲得并非一己之力所能博得,其中也浸潤了不少領導、同事的指導與支持。總結反思備賽過程,我有以下幾點收獲:
首先,應該高度重視教學設計。
正如此次比賽閉幕式所強調的,信息化教學設計是現代教育理念的體現。以信息技術推動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創新,促進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變革,促進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的深度融合,提高教師教育技術應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學水平。所以,信息化教學設計應當如專家所言,首先重視頂層的教學設計,再拿出最優化的信息化教學方案,實施課堂教學。
教學設計應該能夠體現老師的教學理念,應緊緊圍繞教學重難點展開,應重視信息化教學環境下既定問題的解決。教學環節應當清晰明了,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實現教學目標。
我此次的參賽教學設計《短歌行》緣起于學校的公開課。起初我準備的僅僅只是一堂公開課,并非信息化教學設計參賽作品。但大部分設想仍有保留。比如,我最初的設計是從“曹操是英雄還是梟雄”的辯論切入新課,拉近學生與作者的距離。在準備比賽期間,我把這一步驟改到課前,讓學生在我的博客上通過辯論完成預習。因為在實際上課過程中,學生的辯論固然熱烈,激活了課堂,可往往有些難以剎車,會占用比預設更多的時間。而課前的網絡辯論就既能預熱課堂,又使老師提前了解學生對作者的看法,從而更好地進行引導。這就是運用信息技術優化課堂,使課堂更高效。
教學設計中,信息化教學環境的構建固然重要,但切不可為信息化而信息化,每一環節都硬塞入信息資源的素材,畫蛇添足。因為,課堂需要的是以學生為主體、能夠引導學生的老師,而不僅僅是播放素材的放映員。閉幕式上,一位專家摒棄了慣用的課件,即使偶爾忘詞得看小紙條,也在堅持進行口頭總結陳述。我很敬佩他有這種在教育部副部長魯昕面前“掉鏈子”的勇氣。最后,他告訴我們他這樣做就是為了親自告訴我們這個道理:我們應放棄多余的不必要的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在教學中應當“應用恰當”。
其次,備賽期間應多方聽取意見,重視每次集訓。
本次比賽我先后經歷了學校的初選、市教科院組織的初賽、復賽以及國賽的網絡初評。如果說之前緊張而激烈的比賽是一級級臺階,是教學設計一步步走向優化的基礎;那之后的集訓則是沖刺,我們應當重視所有的建議與批評,積極完善我們的作品。
從初選到上報初評再到全國決賽,我所在的學校領導傾注了大量心血。許多老師給予了我許多寶貴的建議與技術支持。集訓期間,市教科院的領導犧牲大量周末時間給予了我們許多指導性意見。市教科院為我們搭建了高規格的學習平臺,請來了專家為我們解讀大賽標準,為我們的作品把脈。此外,他們還請了其他說課比賽一等獎的獲得者給我們的作品做點評。諸多寶貴的意見讓我們受益匪淺。
迄今為止,我也沒算清楚自己的設計終稿是第幾版,也許每一階段的比賽都讓我修改數稿。但我很確切,最終的每一頁說課課件都融合了這大半年來,可親可敬的領導、專家、前輩的指導與意見。我無比感激他們無私的指導與幫助。
此外,應多錘煉說課稿,掌握一定的演講技巧。
比賽的說課時間只有十分鐘,而我們要說一到兩個課時的教學設計。所以,說課稿的語言應當力求精煉。能清楚地表述你的設計依據,也就是說好教材和學情;表述清楚你的教學策略,也就是說好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和教學思路;表述清楚教學過程,說清你是如何一環環借助信息技術、信息資源實現你的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此外,多元評價的設計以及教學反思也很重要,應該有自己的特點。
寫好了說課稿,怎樣把它說好是需要一些技巧的。同樣一份說課稿,不同的演說者去說會產生不同的效果。我的設計有個重頭戲是讓學生在朗讀中涵詠詩歌情感。這樣,我自己的說課就必須更加重視演說技巧。比如句子中哪些字應該重讀;在環節的銜接闡述上,如何調整語速讓別人能感受到環節的過渡;應當運用怎樣的表情、掌握哪些基本禮儀、運用怎樣的站姿來實現最好的說課效果……集訓教練曾經一再提醒我,要讓你的說課與課件相融合。這是說課的較高境界,我到現在也仍然還在學習當中。反復練習、拍下說課視頻找自己存在的問題等都是提升說課水平的好辦法。
此外,我們還可以多參加一些其他比賽,來練習膽量,增加賽場經驗,多向專家、同行學習,提升說課水平。暑假我參加了第十屆NOC比賽,所以對比賽流程有了一定了解。而觀摩比賽也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機會。
過去的已然過去。我相信:“經驗+反思=成長”。我將繼續向專家、同行學習,虔誠努力,將信息化教學實踐進行到底,提升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