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靜
作為一名語文老師一直有這樣的疑惑:“語文老師,到底應該教給學生什么?語文課堂到底應該怎樣上?”
有時候和一些語文老師在一塊交流的時候常常會聽到他們抱怨說現在的語文課真是沒法上了,老師上課要講的東西太多,又要限制老師講課的時間。于是老師一上課就拼命地講,唯恐落下知識點,學生在底下拼命地記。長此下來就形成了老師在課堂上枯燥沉悶的低頭講自己的課,學生在昏昏欲睡中想自己的事,語文課逐漸的成為一門學生不喜歡、老師不愛上的課。那么如何引導學生上好語文課,讓他們重視語文,讓語文課的課堂氣氛活躍起來,讓學生把閱讀當成一種習慣,把寫作當成一種愛好。
一、將課前演講進行到底
我們學校語文組有一個良好的習慣,那就是讓學生在課前進行演講。不管是有領導和老師聽課,還是老師們上的普通課,我們從不間斷。一來是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同時也是培養學生的一種語文興趣。這是對語文教學的一種創新。現在的學生,初一活潑,初二叛逆,初三沉默。看學生平時課下有說有笑的,怎么在課堂上就找不到朝氣和活力了,課堂上無論你怎么引導,愣是沒有發言的。語文課上,只有老師孤獨地站在那講臺,上演獨角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們可以制定四個階段的訓練法:第一階段是由老師來講,然后引導學生談感悟、啟示,制定演講的評價標準,每天給學生一個小故事,給予學生一份小感動,為此這就要求老師每天都要讀書,從中挑選有益的材料和故事。第二階段讓學生自己準備材料演講,然后由同學對他的演講進行評價和指導,因為是按學號來,不愛說話的學生也趕鴨子上了架,經歷了一個輪回之后,明顯地感覺到學生的話多了。第三個階段,老師給出話題,思考兩分鐘后,即興口頭演講,這個難度有點大,但是進行了一段時間后,效果很好;現在進行的是第四階段,只要一上語文課,該哪位學生演講,他就會自覺主動地下來,先演講,而后他針對演講的材料,提出幾個有價值的問題。課前的演講活動讓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會有很大的提高。
二、親身實踐,展現自我
學校給每個教室都安裝了新進的多媒體教學設備,這就為老師上課提供了方便。現代的語文教學,更注重和強調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新能力和貯存收集信息的能力。培養他們動手、動腦、設計制作的能力,而這些能力最能讓學生在計算機網絡上得以充分的體現和展示。在課堂不是單純的讓學生自己去枯燥的讀課文,去機械的記筆記。在課堂上應該大膽地提供給學生一個親自動手、親自實踐、親自體驗的機會,以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在平時的語文課上我們要有意識的讓學生自己動手特別是語文教學中對一些課文內容、基礎知識題。我鼓勵學生利用網絡資源,在屏幕上展示自己的研究方向,展現課文的重點和難點。發表自己研究的目的和見解,闡述自己研究的過程和結果,并向老師和同學們提出自己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尋求合作和幫助。網絡豐富的詞匯容量,為學生提供了遣詞造句的、表達準確的條件;豐富的畫面情景資源,易于啟發學生的聯想并在課堂中創造意境,表達情感。多媒體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拓展了學生的視野,調動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參與性和創造性,構建了以學生為主體的主動思考、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和創造的教學形式,讓學生從“學會”到“會學”,以“要我學”變為“我要學”,并能促進學生在不斷獲取新知識的過程中,學習和掌握現代技術的一些基礎技能,為將來自身素質的全面發展打下一定基礎。
三、家庭作業,秀出精彩
單一枯燥,機械重復,讓學生除了背就是寫,這樣的語文家庭作業,學生是不會感興趣的。怎樣才能少而精,活潑而有趣,讓學生既能打好基礎又能提高寫作水平,這是我一直所追求的最佳作業,坦白地說,我們所布置的語文作業往往帶有很多的隨意性,其實生活處處有語文。學校的圖書館為老師和學生們訂了很多的雜志,我們的閱讀課一定要讓孩子真正的走進閱覽室。在課文中尋求新穎的作業角度:學習了《木蘭詩》,讓學生在原詩的基礎上展開聯想和想象,或編寫劇本,或擴寫改寫、或采用日記式、鏡頭式構思進行寫作。學習了《狼》,讓學生從屠戶和狼的角度,分別來進行再創作,學生寫得是妙趣橫生。學習《阿長與山海經》,運用“不隱惡,不虛美”的方法一分為二地評價班上的某一同學。經常地練筆,讓學生對語文作業,由愁到喜,得心應手,讓學生們把寫作業當成一件快樂的事!訪談錄、頒獎詞、電影觀后感、仿句、擬寫對聯、填寫名著中的人物和情節名稱……,形式多樣的語文家庭作業,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了把作業完成得更好,全家總動員,共同討論,共同交流,共同感受。
盡自己之力用一棵樹去搖動另一棵樹,用一個靈魂去喚醒另一個靈魂,為學生的各科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我認為這就是語文老師應有的責任,只要做一個有心的語文老師,只要善于捕捉每一個語文教學的契機,就一定會豐富學生的人文素養,提高學生的人生感悟,加深學生的文學底蘊。教者有心,學者才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