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麗琴
【摘要】如今的初中語文課堂,呈現的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寫、學生記的教學局面,本應生動有趣的語文課堂,變得壓抑沉悶,學生更是無法將注意力集中,而是呈現稀里糊涂、昏昏欲睡的狀態。所以,我認為,我們有必要對當今的課堂教學策略進行轉變,構建一個充滿趣味性的語文課堂,讓學生不再是無精打采的狀態,而是變得喜歡語文、熱愛語文,愿意以積極主動的態度去學習語文。
【關鍵詞】初中語文 趣味性 導入環節 現代多媒體技術 課堂實踐活動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7-0056-02
筆者作為一名基層的語文教育工作者,對如今語文教學現狀的改變,以及增加其趣味性,也進行了不斷的教學實踐,從中獲得了頗多有益心得和感悟,現從自身經驗出發,對如何提高初中語文教學趣味性這一論題進行詳細的說明和描述。
一、重視課堂導入環節,誘導學生積極主動探索新知
如果說語文教學是一門藝術,那么課堂導入就是藝術中的藝術。正所謂:“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導入,是一整節課的最初環節,它時間短暫,但是所起的作用卻是我們不容小覷的,如果這一環節我們設計的符合學生興趣愛好,那么學生的注意力就會迅速集中起來,將課下延續的心理雜念和干擾消除干凈,進而興趣盎然地投入到對新知的學習和探索中去。所以,作為初中語文教師的我們,若想提高語文教學的趣味性,就必須重視對這一環節的設計,使學生在上課一開始,就感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從而誘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新知。
比如,以《看云識天氣》這篇課文為例,傳統做法是教師上來直接讓學生自行閱讀課文,然后對課文中的知識點加以解釋和講解,學生具有很大的被動性,缺乏主動學習的興趣,因此,上課一開始,我就對學生說:“同學們,下面老師先說幾個諺語,你們注意聽一下,‘朝有破紫云,午后雷云臨‘烏云攔東,不下雨也有風‘天上豆英云,地上曬死人‘有雨山戴帽,無雨山沒腰,你們知道這些諺語,說的是哪兩者之間的關系嗎?”“云和天氣”學生興奮地回答道,“沒錯,云和天氣之間,有著密切相關的聯系,通過看云,就能辨別、推測天氣的好壞,那么,你們想不想知道如何看云才能知道天氣的氣象?”“想!”“好,接下來就請大家和老師一起,走進這篇說明文,看看它是如何把有關云和天氣的知識告訴我們的。”這樣,我通過在課堂導入環節設計富有懸念性的問題,引發了學生的思考,進而誘導他們積極主動地去探索本節課的新知。
二、靈活運用現代多媒體技術,增強語文教學的直觀性
大部分語文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時通常都是用傳統的教學工具粉筆+黑板+教科書,使得學生接收到的知識都是抽象、死板、冷冰冰的語言文字,感受不到這門學科所具有的魅力。而現代多媒體技術,將圖像技術、語音技術、視聽技術都集中在了一起,具有極強的直觀性和實時性。所以,身為初中語文教師的我們,就可現代多媒體技術靈活運用于語文教學中,讓學生在聲、像、文的氛圍中,歡快、愉悅地學習語文知識。
如在學朱自清先生的《春》這篇課文時,我就運用多媒體技術一邊播放聲情并茂的課文朗讀,一邊展現描寫春天的四幅美麗圖畫的動畫畫面,于是 ,學生立即有了身臨其境之感,進入到了春回大地、生機勃勃的動人景象中。這樣,我通過運用現代多媒體技術,既增強了語文教學的直觀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使學生深刻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培養了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積極進取的生活態度。
三、開展行之有效的課堂實踐活動,使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
一直以來,學生之所以對語文學習不感興趣,語文教學之所以處于高耗低效的狀態,其中原因與教學方法的陳舊和教學內容的封閉脫不了關系,若想提高語文教學的趣味性,使語文教學走出困境,就必須重視語文教學的開放性和多樣性。所以,身為初中語文教師的我們,除了在課堂上向學生講授各種語文語言理論知識點,還應積極開展行之有效的課堂實踐活動,使枯燥乏味的語文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讓學生體驗到學習語文的愉悅和樂趣,進而對語文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如在學了《皇帝的新裝》這篇課文之后,我就根據教材內容,將其編成了一個小型劇本,課堂上,選取合適的學生人選,讓他們對劇本中的人物角色進行扮演,如皇帝、兩個騙子、兩位大臣、民眾、小孩等等,然后,按照劇本中愛新裝、做新裝、看新裝、穿新裝、展新裝的故事情節,讓學生進行演繹扮演。這樣,我通過在課堂上開展角色扮演這一實踐活動,既改變了以往枯燥沉悶的課堂教學現象,使課堂煥發了生命的活力,也使學生深刻領會了這一童話故事的內涵,能幫助學生建立抵制社會丑惡行為的意識和勇氣。
綜上所訴,身為初中語文教師,我們要運用一切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提高語文教學的趣味性,使學生覺得語文課堂不再是呆板無趣,而是充滿了樂趣,從而變得喜歡學語文、熱愛學語文。
參考文獻:
[1]鄭玉寶《優化初中語文教學策略的探究與實踐》西北師范大學2006-11-01
[2]戴婧婧《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發展趨向研究》蘇州大學2014-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