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曉江
摘 要:BOT+EPC模式為我國高速公路建設管理模式的改革提供了新的變革動力。這種建設模式采用了建設、運營、轉讓(BOT)+設計、施工、采購一體總承包(EPC)形式,通過工程項目公司的總承包模式,它能夠有效地處理設計、建設、采購以及試運轉等環節中所存在的矛盾,從而使得工程項目實施達到優質、高效、低成本等顯著效果,工程項目合同管理包含立項、勘察、設計、建設、驗收、竣工、結算的整個運作過程。本文就在BOT+EPC建設模式下,總承包單位承擔了大量的工作和責任,而業主又選擇了監理公司對工程進行施工監理,在這種情況下,監理單位如何開展工作,在建設過程中處在一個什么樣的地位,可能會遇到哪些問題這都是值得探討的問題。該文就BOT+EPC模式下公路工程監理職能的轉變進行分析。
關鍵詞:BOT EPC 工程監理職能
中圖分類號:U4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03(a)-0184-02
我國推行工程監理制度已經20多年了,但對工程監理的職責到底應該如何定位,至今還沒有很好解決。再加上不斷的擴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規模,以及不斷先進建設環境和條件,尤其是我國改革后的投融資模式而使得建設管理模式的多元化及多樣化,比如施工總承包以及設計施工總承包,這些都讓依托FIDIC合同條件以及改革初期項目管理實際所設立的交通建設監理制度,顯現出不適應新形勢的特點。在BOT+EPC模式下,公路工程監理機構按施工監理合同和建立的監理細則規定的職權范圍開展工作,主要代表業主負責對項目工程施工的質量、安全、進度、環保、投資等監督和控制。在BOT+EPC這種新模式之下,總承包商既是投資方,又是施工方,是雙重身份,同時業主、總承包商、合作人之間又有著比較密切的關系,因而監理的話語權并不具備實際的效力,這對有效地開展工作也造成了阻礙,為此,在施工過程中不可避免會帶來一定的風險。而如何適應BOT+EPC模式下公路工程監理職能的轉變成為了建立工作者亟需解決的問題。
1 對BOT+EPC模式的簡要介紹
某一企業(機構)受到政府的特許,在一定時間內可以進行公共基礎建設和運營,在公共基礎建設過程中,企業(機構)采用總承包施工模式進行施工,在特許期限截止之前,企業(或機構)把該設施移交給政府,這種模式稱之為BOT+EPC模式。這種模式的突出優點是政府可以借助這種融資方法,和一些資金雄厚、技術先進的企業(或機構)共同對基礎設施進行建設。
實質上,BOT是一種基礎設施投資、建設和經營的方式,在政府和私人機構之間達成協議的前提下,政府頒布特許給私人機構,在一定時期內,準許他們籌集建設某一基礎設施的資金,并且對于該設施及其相應的產品與服務進行管理和經營的過程。在機構提供的公共產品或服務的數量以及價格等方面,政府對它們會加以限制,但依舊會保證私人資本能夠取得利潤。政府和私人機構共同承擔整個過程中的風險。在特許期限截止之前,私人機構再將其向政府部門移交。
EPC是“設計+采購+建設”的意思,同時,它也代表著“Engineering+ Procurement+Construction”,就是總承包的意思。EPC模式,是指建設單位憑借固定總價合同把他所接手的建設工程項目再向總承包單位分包,使得承攬整個建設工程且對所承包建設工程全面負責的對象是總承包單位,最終向建設單位提交一個符合合同約定、滿足使用功能、具備使用條件并經竣工驗收合格的建設工程承包模式,這種模式使得工程項目的管理水平以及工程質量均有所提升,同時也大大的把建設周期和工程造價都降低了很多。
2 公路工程建設中BOT+EPC模式所具備的優點
由于傳統的BOT模式在變更管理和招投標等過程中的工作流程比較復雜,麻煩,所以采用了BOT+EPC這種新型模式,它克服了傳統模式得不足,使得變更管理和招投標環節更為簡便,而且這種模式緊密的把總承包和工程質量聯系在一起。如果不能保障高速公路的質量,則該項目的經營效益也會受到嚴重影響。
就拿全長78公里共投資85.4億元的重慶成渝高速公路復線來說,在施工過程中,如果采用的是傳統的BOT模式,就會使得整段公路分成數十個土建合同段,且各種各樣的招投標就要多達50多次,也會因此造成總是工期中斷的情況。而如果采用新模式,一共就只要進行兩次招標,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項目的連續性。
3 BOT+EPC模式下公路工程監理的主要內容
當前和今后較長一段時期,工程監理的主要工作任務,還是對工程質量、安全、環保、費用、進度等實施監督管理,所以還有必要在交通建設工程監理的規范中,明確監理的具體職責(具體工作內容)。如果這樣,我們建議組織有關專家著重對現行的公路、水運工程施工監理規范進行修改:一是以突出監理的監督職責及高智能的業務性質為重點,明確界定監理對工程質量、安全、環保、費用、進度等實施的具體監督內容,取消現行規范中一些勞務性、事務性的工作內容,適當減少旁站、巡視、抽檢及監理文件、資料管理等工作內容;二是將施工監理的監督模式分為全面監督模式和部分監督模式兩類,政府投資工程建設項目實行全面監督模式,非政府投資項目實行部分監督模式(除了保留關系工程質量、安全、環保的監督內容外,費用、進度等方面的監督內容可以減少一些,具體減少哪些內容,需要很好研究論證),以適應不同項目管理模式對監理工作的需要。
4 BOT+EPC模式下公路工程監理人的職責和權力
(1)工程質量方面,業主要求監理人按《公路工程施工監理規范》賦予的全部職責和權力對工程質量進行監理,在遵循技術規范的前提下,業主保留質量問題上的一票否決權。
(2)工程進度方面,業主要求監理人按《公路工程施工監理規范》賦予的全部職責和權力對工程進度進行監理,業主提出處理意見,保留要求承包人和監理人因工程進度滯后而采取進一步措施的權力。
(3)工程費用監理方面,監理人現場計量核實合同規定的任何已完工工程的數量和價值,審核承包人每期計量支付證書,對不符合合同文件要求的工程項目的施工活動,經業主批準后,有暫拒支付的權力。業主保留計量支付的終審權。
(4)合同管理方面,業主授予總監對工程變更和索賠的方案、數量、單價、金額的初審權,由業主提出處理意見,保留工程變更和索賠的方案、數量、單價、金額的最終審定權。同時,監理人還具有按《公路工程施工監理規范》進行合同管理的職權。
(5)安全、環境保護、文明施工方面,業主授予監理人《公路工程施工監理規范》要求的全部職責和權力外,還授予監督承包人完成總承包合同中規定事項的權力。
如果發生緊急情況,監理人認為將造成人員傷亡或危及該工程或臨近的財產,需立即采取行動,監理人有權在未征得業主的情況下,向承包人發布處理緊急情況所必須的指令,但監理人隨后應及時向發包人報告情況,并與發包人協商進一步應采取的措施。
5 公路工程監理工作職能在BOT+EPC模式下得以優化
公路工程監理應該根據公路的路況,制定合理且科學的計劃管理方法,并合理運用自己的職權對承包人執行計劃進行監督,同時,密切關注工程實施過程中的實際進度與計劃的差距,適時的調整承包人的工程進度,從而能夠確保工程能在計劃內竣工,真正的處理好業主所重視的進度問題。
(1)制定完善的計劃。按照業主的建設工期目標,施工監理根據實際情況來制定總體目標計劃,并且運用自己的職權要求各承包單位提交他們所負責施工標段的總體進度計劃。除此之外,還要對整個工程進行總體工程、單項工程、關鍵單位工程三個方面的橫向目標計劃,通過對關鍵單位工程進度的把握,來保證單項工程的進度計劃的順利進行,通過對單項工程的進度計劃的把握,來保證總體工程的進度計劃得以順利進行。在縱向目標計劃上,把工程分為月進度計劃,季進度計劃和年進度計劃,通過對月計劃的把握,來保障季計劃的順利進行,通過對季計劃的合理把握,來保證年計劃的順利進行,通過對年計劃的合理把握,來確保總體計劃的合理推進。要明確各類計劃編制中的關鍵路線,設置明確的里程碑控制節點。
(2)強化控制和檢查進度計劃。施工監理在檢查計劃執行情況時,要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入手,首先,是對檢查計劃的完成情況,準確的估計實際完成的工作量;其次是進行分析和比較,將分析得到的已完成百分率及已過去的時間與計劃進行比較,并且每月定期召開一次工地例會,及時對所發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并且集思廣益,共同討論處理措施,同時及時的調整計劃的進度,從而保證計劃的時效性以及整個項目工期目標的實現;第三是認真做好計劃的考核、工程進度動態通報和信息反饋等工作,以便可以及時的為領導決策和項目宏觀管理協調提供可靠的依據。
針對施工進度的檢查,施工監理實行以周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的循環控制法。在這種方法中,由專業合同監理工程師負責周計劃的審查及現場檢查和落實,由駐地施工監理負責對月、季計劃的控制。如果考核周期完成情況與不符合計劃的要求時,相關的負責人員要對這些問題進行及時的分析,并依據分析結果來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并及時的對下一個考核周期的作業計劃進行調整。
6 結語
對于我國的公路界而言,BOT+EPC模式屬于一種新生事物,但實際上它在國外的歷史已俞百年。近年來,國內的許多諸如化工,水利,房建等方面的工程,因為運用BOT+EPC模式而成效不錯。在此模式下,監理工程師如何工作、如何生存、如何能發揮作用,就是擺在公路監理工程師眼前的重大問題。該文認為,提高監理人員素質、提倡服務意識、加強新技術新理論的學習、及時改變一些慣性思維接受新知識等,才能在建設市場上作為獨立的一方主體而存在。
參考文獻
[1] 何興軍,蔣浩.EPC項目工程成本控制[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8(22):107.
[2] 胡曉莉.EPC承包方式中財務風險管理初探[J].甘肅科技.2010(9):92-93.
[3] 曹曉瑾.關于EPC項目管理模式在國內發展的思考[J].今日科苑,2008(4):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