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旭文
摘 要:新中國成立后,我國新舊時代交替,新時代與舊時代產物的融合使社會的教育政策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轉變。隨著時代的民主化與科學化,教育體系也在進行著轉變。國家領導人指出教育政策中所出現的失誤必須逐年減少,但是失誤減少的同時執行力卻日益減弱。該文主要對當代教育政策的體系進行描述運用系統理論將復雜化的教育政策進行分析從中得出結論,用所得結論歸納方法。
關鍵詞:系統理論 當代視閾 教育技術 進化
中圖分類號:G4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03(a)-0228-01
隨著時代發展教育技術的研究越來越普遍,國內外有的眾多學術研究者對此十分感興趣此課題。正因如此我國更應當對教育技術展開較為細致的研究,從應用、設計、開發等方面進行系統分析由于研究對象不同更應當在研究中重視教育技術與不同對象的協調性。不同的研究其目的在于更好的是后人了解中國教育技術的發展歷程,主要目的在于保持教育技術的獨立性,以及在教學中來體現教育技術的發展前景。
1 明確研究對象教育技術與進化
該文研究對象不僅僅是單純的教育技術。首先需要了解何為當代視閾。視域是一個人在其中進行領會或理解的構架或視野。視閾中不可能有純客觀的或與人無關的理解。了解過何為視閾后進入正題“教育技術”。教育技術是育人技術與創新整合技術的結合,核心內容是設計與課程開發,在學術界有許多學者認為這一學科有兩種教育技術:第一種是教育技術從技術中衍生而來,技術就是解決問題的手段,他們認為產生教育時就產生了教育技術。第二種是有了教育后隨著社會發展,會被創造出很多教育器材而教育技術就是被這些教育器材所認可的一種學科。該文無法準確確定到底哪一種才是真理,不過該文所闡述的是第一種觀點,教育技術是被教育所孕育誕生的。同時本文更認為教育技術是一種系統技術,它可以按照人類要求在構建系統的過程中被轉換。進化英文(Evolution)意思是將一個纏繞在一起的事物打開,也可以理解為事物的生長、變化或發展,在該文中進化可以理解為教育技術在不同時期的發展形式與事物形態。該文對教育技術的進化進行研究時無法對教育技術的起源進行重點研究,文章重點對教育技術的進化過程進行研究與論述。
2 教育技術發展現狀與主要觀點
人們對教育技術進行研究時,首先需要知道教育技術起源于人類對教育的關注程度。根據目前的社會形勢來看,人們對教育技術的研究只停留在利用教育技術進行研究最終獲得成果,至今無人將教育技術進行過系統化的研究與探討,從而導致教育技術至今沒有形成一套獨特的體系。但是對于技術哲學曾有專家學者對其進行過細致研究,學者對其研究的層面不斷加深發現教育技術隨社會發展不斷改變,社會進步出現新的文化或新的技術,教育技術也會緊隨其后進行自身提高更新自身的技術含量。研究教育技術的學者進行分析后他們有著不同的觀點歸納起來如下:教育技術可以作為一種教學手段在現代化教學中實施;教育技術可以在社會生產中科學的提高效率創造價值;教育技術應當在教育體系中使用一種較為明確的方法體現出來;根據時代發展腳步,使教育技術達到計算機化的程度,使教育技術以多媒體為媒介得以廣泛傳播。在當代社會中人們要使教育技術在社會應用中彰顯價值與此同時更應當及時找出問題并及時進行有效的解決。當代社會視閾下中西方文化碰撞激烈,教育技術不僅被中國人重視,美國對教育技術的應用與傳播也十分積極。不難發現教育技術不論在哪一個國家進行發展都離不開信息化應用。其中的原因是我國的教育技術是在電化教育中進行實踐應用的,因此,將教育技術信息化是當代教育技術的主要追求。而對于美國人來說他們更加重視將教育技術采用一種調動人類多種感官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以吸引為前提,把知識不是僅僅安排在課本上使知識變得更加靈活與新穎。
3 如何對教育技術中的設計進行研究
教育技術中的以設計為研究對象。這種研究近年來的到了眾多學者的關注與追捧,學者認為設計即將成為教育技術的新方向,同時有學者稱設計研究與現實生活中的真實問題具有直接關系,設計是對教育技術的一種新型驅動,在遇到具體問題時要明確設計與研究不是個體而是相互結合的一個整體。學者對研究設計進行總結指出教育技術中的設計研究應當是具有較高的實用性,再遇到問題時能夠在最快時間內提出解決方案;重視現實也至關重要,在特定的環境中應當重視與情景結合的具體解決方案;傳遞性在設計研究中最為關鍵,設計研究的團隊中每個人都需要高效率的進行屬于自己的使命。目前眾多的研究者表明在進行教育技術設計研究是應當保持一種樂觀積極的態度,對于研究的方法與成果要進行不斷深入的分析與研究。所以說教育技術的關鍵不僅僅是解決問題還需要在不足中吸取經驗,不斷對方法進行改進創新。
4 結語
作為構造式教學系統方式中的重中之重,在現代社會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這種客觀的系統理論使教育技術賦有了新的內涵與特性。該文主要對教育技術與教育技術中的設計研究進行了概述,主要意義在于使教育技術在社會生活中更好更快的解決問題,以及在現在教學任務中更好的將教育技術引入課堂。使用多媒體形式進行教育技術教學在現代社會中值得廣泛應用,若想使我國教育技術優于國際上的發達國家,我國 必須將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相結合,使學生對教育技術有更加深刻以及全面的認識。同時國家更應當對教育技術學科加大保護力度,使其保持獨特性,以免在以后的發展中教育技術與其他學科混為一體直至消失。該文觀點值得在研究中應用,具有一定說服力可以進行推廣沿用。
參考文獻
[1] 任友群.理論實踐方法—21世紀第二個10年中國教育技術研究的趨勢展望[J].電化教育研究,2010(9):10-13.
[2] 高鐵剛.基于系統理論的教育技術本體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1(5):7-14.
[3] 張賠富,董洪.論作為技術哲學范疇的技術進化[C]//中國技術哲學研究年鑒:工程·技術·哲學(2006/2007年卷).大連: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8.
[4] 高丹丹.教育技術學科定位的思考技術應用與研究為主的學科[J].電化教育研究,2007(9):68-72.
[5] 張倩葦.設計研究:促進教育技術研究的方法論[J].電化教育研究,2007(4):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