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少芬
大力培養英語思維,是指在使用英語時用英語想,而不是用母語想。學英語而不用英語思考,一般是學不好英語的。大膽培養英語思維就是在使用英語進行表達與理解時,沒有母語的介入,或者說母語思維的介入被壓縮到了極不明顯的程度,自己也感覺不到“心譯”的負擔,這也是英語流利熟練的標志。
英語是一種技能,需要純英語環境,需要在生活中練習。在這方面,我們可以借鑒珠海的國際平和語言村的做法。他們除了盡可能全部聘請外教授課外,在這個語言村里,所有的教師都用純英語教學生,所有的員工也必須用英語接待學生。學生對教師、對員工,以及學員之間,在任何的社交場合都必須說英語。所以,該語言村學員的英語水平,經歷了三個月后,大都出現了質的飛躍。
一、英語思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之所以提倡大力培養英語思維,是因為一直用直接翻譯法根本學不到純正的英語,而且表達起來,語言慢而不流暢。一個成年人學另一種語言的時候,在腦海里已固定了母語的概念。每次遇到單詞,總在想:它在中文里是什么意思呢?一個人如果一直用中文來思維的話,他的外語學習就會變得非常困難。
為了更好地達到以上標準,必須遵循以下兩個原則:一是盡可能多地使用英語,另一個是只在非用不可的時候才用漢語。我們在英語課堂上可以大膽地培養英語思維,多多利用英語進行一系列教學活動。例如引導班級、控制課堂、介紹語音、板書語法結構、解釋單詞、列舉句型、提出問題以及創設情景時,都可以大膽地采用英語。當然,課后還能堅持繼續使用英語,那是再理想不過的了。如果起初老師在英語課堂上大量使用漢語是為了省事方便的話,長此以往,英語課堂就會處于一種滑稽的失控狀態,漢語就會成為駕馭課堂的唯一語言,其后果可想而知。
如果希望說英語和說母語一樣流暢,就必須有說母語一樣的思維方式,從源頭開始入手改變漢語思維習慣,形成英語的思維習慣。
二、培養英語思維,關鍵在于創設英語環境,制造英語氛圍
對于學英語的人來說,母語思維和英語思維常常是交錯出現的。在熟悉的英語環境中,英語思維就容易實現。在生疏的情況下,英語思維則難以實現。所以培養英語思維,應該特別注意創造英語氛圍。實踐證明,練習難度一大,學生自然會放慢表達的速度,增加分析性活動,而這時就會把英語思維擠掉。針對這種情況,大學英語教學都應當壓縮分析性練習的比例,如精讀、精聽等,適當增加綜合性練習的比例,如泛讀、泛聽、自由問答、即興演講等。這樣,降低了一點難度,但帶來了濃厚的英語氛圍,也換取了較快的練習速度。同時,在練習過程中,為了不沖淡英語氛圍,應該盡量不打斷學生的活動與思路。這樣一來,此類語言練習一定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大學還可以采取英語角、英語沙龍、英語協會等方式,這樣能創設很好的英語氛圍。
三、培養英語思維,還要消除緊張害怕的心理,反復練習
英語的奇妙之處就在于:用簡單的英語可以表達復雜的思想。英語思維并非高不可攀。初學時,“心譯”的介入很明顯,但時間一長,反復運用的次數越來越多,“心譯”的程度就會越來越小,以至于接近消失。可見,培養英語思維的基本途徑是系統地、大量地、反復使用英語。語言是一種工具。既然是工具,就有一個從不熟練到熟練的過程。在不熟練階段,多余動作很明顯,總要一邊做一邊掂量,即“心譯”。大家用母語交際時,也有考慮考慮再說的情況,但由于習以為常,所以不會給人造成負擔和精神緊張。而在用英語交際時,由于怕錯,所以想了又想,再加上英語不熟,詞匯不夠,所以就求助于母語,產生“心譯”。因此,要啟用英語思維,必須消除怕錯的緊張心理,摒棄“心譯”,多多進行同義結構的替代練習,訓練井井有條的表達習慣和理解能力,例如用英語表達禮貌的請求,大家只需多多練習以下的句子就行了:
1.Would you like to help me?
2.Would you like to go to the party tonight?
3.Would you like to have a cup of tea?
4.Would you like some drink?...
總而言之,英語思維既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也是一種較高的英語學習境界。正如大家學電腦打字一樣,開始練習“盲打”時,速度很慢,但熟練后,速度是百倍地提高,非常快。這種大力培養英語思維的方法也要經歷同樣的過程。開始階段,可能比較慢,但等英語思維逐漸成為一種定勢,成為一種習慣時,你就能感覺到它對學好英語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張德祿.系統功能語法概論[M].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
[2]鄧炎昌,劉潤清.語言與文化[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1989.
[3]馬寅初,黃金巖.實用英語教學論[M].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2.
[4]胡壯麟.語言學教程[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