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外語教育是全民素質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高中英語課程既是提高學生英語語言運用能力的課程,也是培養學生綜合人文素養的重要課程。因此,為使學生綜合語言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還需要在教學中滲透文化意識。本文對如何達成英語文化教育的新目標和如何滲透文化意識做了相關探討論述。
【關鍵詞】英語教學 文化意識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7-0087-01
《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強調了英語課程人文性和工具性特征,提出高中階段英語教學要重點從用英語進行恰當交流、獲取和處理信息、進行思維三個方面發展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高中英語教學指導文件首次明確了外語課程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特征,并提出“外語教育是全民素質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高中英語是提高學生英語語言運用能力和人文素養的重要課程”。在高中英語教學目標中,提出了對學習策略、文化意識和情感態度等方面的級別要求,全面豐富了語言學習目標的內涵。如果老師還只是單純教導知識而忽視滲透文化意識,不單單會影響語言綜合學習的效果,長此以往還會是學生對學習失去興趣。本文針對如何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滲透文化背景知識做了相關探討論述。
一、文化與外語教學的關系
地域、民族、環境等特定的文化背景孕育出了千差萬別的特定語言。語言來自于文化,除了實現本環境內的交流外,也充分體現了文化的差異性。1960年以來,國外的語言學最新研究成果傳入我國,引起了哲學界關于中西文化交流的討論,文化語言學自此興起。經過近20年的研究探索,外語教學逐漸明確,語言教學中必須注重相應的文化教學。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業界必須重視文化教育在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讓語言和文化共同為教學進步而服務。文化教學是淺顯易懂、極易上手的,日常的生活交際語就包含了大量的文化素材,這些素材都是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講解分析的實例,應當積極發掘利用。也有的老師可能因為對自身語言能力不是很好而變得不自信,存在關于文化教育實施的畏難情緒。學無止境,這些老師也不能妄自菲薄,為學生做好“學無止境”的榜樣。
二、課堂教學中滲透文化意識的策略
1.在詞匯教學中滲透文化意識
文化的特殊誕生淵源決定了文化差異存在的必然性。對相似單詞的解讀運用可能中西方是不同的,甚至很可能相去甚遠。我們時常涉及的有不少近義詞,如,fat, strong, aggressive等等。例如有一次,一位美國交流生探望她的朋友們,某位朋友看到她高興地說:“Betty, you look strong!(貝蒂,你看起來蠻結實的)”留學生事后跟朋友之一說,她當時感覺怪怪的,也許那位朋友想表達healthy(健康)的意思,然而 “strong(強壯)”給她的感覺就是 “masculine(像男性的)”。這就是實際運用中典型的因為對相似詞解析掌握不充分而導致的文化交流誤差。因此,老師在教學時必須注意這一點,教授單詞的同時要做好解讀釋義。
2.在聽力和口語教學中滲透文化意識
語言教學必須是聽說讀寫全方位練習的,否則很難徹底熟練掌握。正如上文舉例說的那樣,單純掌握課本知識缺少聽、說訓練很可能影響教學效果。某些學校可能因條件設備所限,不能設立專用的聽力教室或口語訓練活動室。這時就需要英語教師積極活用課堂教學時間,在上課的時候有意識的擴充學生的英美文化知識,訓練他們的英語思維能力,全面滲透文化意識,提高教學質量。
3.利用網絡媒體,共享文化資源
隨著計算機技術不斷革新發展,多媒體在生活中的應用也愈加廣泛。多媒體技術活用到英語教學中,不僅可以豐富教學內容、拓展教學方式,實現全球資源共享,還可以激發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們更直觀的體悟文化差異,加深對英美文化的理解認知。例如口語課播放當前的熱播電影,如《復仇者聯盟2》、《速度與激情7》等,截取人物對話中的某部分,講解相關的語法和口語使用的特殊簡化手法,也可以擴充學生對英美習語的認識。觀看的同時讓學生們模仿人物的語音語調,體會發音、俚語等文化特殊性的體現方式。
4.巧用文化導入,開展文化活動
新課標改革下,對英語課本也做了相應調整,除了以往的單詞、小句、文章的基礎知識學習,還增加了很多的課堂實訓、情景模擬對話等內容。例如,關于國外如何打招呼、怎樣問路等內容,就是很好的情境導入式教學。老師可以通過表演重現課本例句,調動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這些語法、詞句運用條件的認知。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設置模擬情景,讓學生們根據英美文化的實際特征,編寫小劇本表演,考核對所學內容的實際運用能力,實現活學活用,也是對學生協作、交際能力的良好訓練提升。
參考文獻:
[1]孟蕊芳;馬鵬飛.論英語教學中文化意識的培養[J].忻州師范學院學報.2012(03)
[2]陳惠敏.談新課程背景下初中英語教學的文化滲透[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3(07)
作者簡介:
王帆(1988年9月-),男,山東省青島市城陽區人,中學二級教師,在職研究生,青島市城陽區第二實驗中學,研究方向:文化,翻譯。